帝豪跌出前10,榮威i5跌到20名開外,國產家轎10月全面“啞火”

查看最新出爐的10月轎車銷量排行榜時,你會發現,榜單前10已經沒有了國產轎車的影子。就連之前一直在前十陣營中徘徊的帝豪這一次都跌落到第11名,而之前銷量表現出色的黑馬榮威i5甚至連前20都沒進。

帝豪跌出前10,榮威i5跌到20名開外,國產家轎10月全面“啞火”

以前,國產轎車的表現還算可圈可點,至少還能在前10徘徊,而現在,雅閣、帕薩特這些B級轎車的銷量卻都比國產A級轎車高。要知道,雅閣、帕薩特可是20萬級別的,而國產A級轎車卻是10萬級別的。這種強烈的反差似乎正在說明,憑藉低價為賣點的國產轎車正在被遠遠甩開。

從什麼時候起,國產轎車是如何一步步“啞火”的呢?

現狀:國產轎車僅靠明星產品支撐銷量

國產轎車不乏銷量可觀的產品。

比如說帝豪,帝豪在國產轎車領域始終佔據主導地位,今年1-10月累計銷量也達到16萬多輛。上半年的國產轎車銷量亞軍榮威i5也是匹黑馬,從2018年10月上市以來便一路受追捧,上市第二月銷量達到1.5萬輛,第三月銷量達1.7萬輛,甚至一度超越帝豪拿下自主品牌轎車銷量冠軍。此外,北汽新能源EU5的銷量也不錯,上半年時奪得純電動車銷量冠軍。

帝豪跌出前10,榮威i5跌到20名開外,國產家轎10月全面“啞火”

而儘管有這幾款明星車型在支撐,但國產轎車今年整體的表現卻仍然欠佳。一方面,除了這幾款明星車型外,其他車型基本乏善可陳。另一方面,即使是像榮威i5這種在上半年表現出色的車型,在下半年也經歷了銷量上的下滑。

帝豪跌出前10,榮威i5跌到20名開外,國產家轎10月全面“啞火”

為什麼會這樣呢?實際上,國產轎車市場佔有率逐漸變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①放棄轎車退守SUV

車企放棄轎車,實際上早有預兆。早在2017年時,自主品牌推出的轎車僅4款,而同期推出的SUV卻多達36款。在SUV浪潮席捲而來的時候,押寶SUV不僅成為車企搶奪市場蛋糕的舉措,同時也成為車企為自己找好的退路。

而實際上,那時候是有走量的國產轎車的。但大家似乎一窩蜂都在朝著SUV發力,並沒有分出精力去將走量的轎車進行更新迭代。而那時候的合資品牌是怎麼做的呢?朗逸和寶來換了MQB平臺,卡羅拉和軒逸也升級了模塊化平臺。對比之下,合資轎車產品力越來越好,而國產轎車一直原地踏步。

帝豪跌出前10,榮威i5跌到20名開外,國產家轎10月全面“啞火”

車企之間也默契地形成了“大路朝天 各走一邊”的做法。比如長城只造SUV,而比亞迪和北汽則下定決心要實現全面電動化。實際上並不能說大家錯了,但轎車被逐漸放棄卻是不爭的事實。

②合資價格下探擠壓自主生存空間

除了車企對轎車的“不作為”之外,合資品牌價格下探,從而擠壓自主轎車生存空間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大家仔細觀察便能發現,在前幾年,合資品牌一直沒有在10萬以下的車型上發力,因此那時候10萬以下的市場基本上獨屬於自主品牌。但自從2015年開始,這個情況就變了,合資品牌打起了價格戰,這幾年,10萬元買合資已經變成非常平常的事情了。

帝豪跌出前10,榮威i5跌到20名開外,國產家轎10月全面“啞火”

合資價格的下探,首要蠶食的就是自主品牌的市場,而這可就苦了自主品牌,本來價格就低,利潤也低,根本無法像合資那樣大打價格戰。雖然自主品牌為了生存也有不得不迎戰的,比如說帝豪就曾給出大幅促銷優惠,最高優惠達1.5萬元,但仍扭不過財大氣粗的合資“大腿”。

留給自主轎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如何擺脫銷量低迷局面,獲得市場認同,扭轉市場乾坤,是自主品牌目前正在思考的課題。而自主轎車想要突圍,實際上只能靠創新和實力,其他別無捷徑。

一方面,車市遇冷,市場洗牌加劇,這既是機會也是挑戰。劣質車企被淘汰,優質車企則可抓住機會強化管理、提升創新能力、修訂市場策略、重新制定新的經營方針,不論是重技術、還是重質量、亦或是重性能,都可以。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可在新能源領域加強發力,尤其國家政策支持,自主品牌還是有希望在新能源領域打造出“爆款”車型的。

留給自主轎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車企們還是“長點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