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說未來還有2億農民進城,你覺得可能嗎?

鄉村知聲


城鄉一體化已經提出有20年了吧,才走到了現在這個樣子。將來發展的腳步會越快。記得20年前我在做行政管理本科畢業論文的時候,寫的就是關於城鄉一體化,撤鄉並鎮的論文。現在已經初具規模,但是與願景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一、城鄉一體化一定是將來一定時間的國家大政方針

城鄉一體化分為幾個步驟,一是消除城鄉差別,主要在於經濟上的,然後是基礎設施、衛生、教育方面,再就是產業調整。

現在的整體人口情況是,將近14億人口中,有8億多農民,其中進城務工的和常住的農村人口達2.3億以上。而現在留守農村的有一半多是老人和孩子,一部分是年輕媽媽。

按照我國耕地情況看,人均耕地只佔世界平均的1/3,非常地少。而且我國耕地情況比較惡劣,好地並不多。機械化程度也並不高,這一方面是國力原因,一方面是地力原因。現在需要種地的人要做調整,需要有能力的有激情的敢於嘗試的那一批年輕人來做。

二、農民進城一定還會快速進行

按照上面的農村人口配置和進城農村人口比例看,留守農村的人還是很多。而其中大部分的老人還在種地,而他們種地的本因是習慣了,離不開這片沃土。但經濟效益並不高。所以,將來農民進城的速度會更快,至少在短期同要達到整個農村人口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說還有2億多農村人口需要轉移。他們轉移的目的性非常強,一是需要在城市中打工,得到更多的錢,來貼補家用,實現自己的價值;二是在城市可以讓後代有較好的醫療和教育,提升下一代的素質和相對好的生活水平;三是城市中有相當多的機會,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學會了可以回農村進行二次創業。

國家城鄉一體化的這一目的是非常明確的,通過近20年的變化看,這條路是正確的,也是切實改變城鄉差別的主要方式。而現在改革中出現的農村人即使進城都不想把戶口牽走。就是因為農村有更多的機會和現實好處。

三、一、二、三產業將發生決定性的變革

我國的一、二、三產業是按照農業、工業 、服務業來分配的。既然是這樣排布的,也就是說農業在我國的重要位置。我國實現改革的腳步是先從農業開始的,然後進行農業補貼及現代化進程也是最為有力的。相信將來產業格局的變化將是在工業現代化的基礎上補貼農業,使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所以,農業的改革重點將是圍繞高學歷、有知識、有創新力的農民或者市民來進行農業生產。剩下的農民半更多地流動到城市,進行一體化的生活改觀。

以上就是我個人關於農民進城的一點看法,農民進城的目的就是實現城鄉一體化,並做分工細化,然後進行種植養殖業的人員分工,使種植養殖更加專業化。將來一定時期,農民再進城2億並不是夢。


農資人實錄


未來2億農民進城的說法在近期仍然是一個假命題,是地產概念下的城鎮化自嗨,一種自欺欺人的掩耳盜鈴的預熱式表演!

農民進城有幾大原則:

1、第一產業收入與第二第三產業基本持平,農民增收遭遇產能和市場瓶頸須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水往低處流,人住高處走”只適應有轉移能力的個人,群體性的轉移更多的還是溢出效應)。顯然,現階段這種條件並不具備,首先,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效益化之路並未完成,農民收入,農業產出仍與第二第三產業之間存在數量與質量差,且由於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仍處於自我整理與提升階段,第二第三產業在就業吸納的能力上也沒有準備好;

2、產業轉移不僅是一種價值驅使,更是經濟、教育成就的自然外溢。顯然,現在農業產業積累和農民綜合素質並未完全適應和滿足這種轉移和轉變;

3、城市社會保障與產業環境尚未準備好,農民進城,並不是一種簡單的物理空間的轉移,也涉及新增人口的住房、就業、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的方方面面,中國城市現有產業增益並不能全方位地滿是這種大規模的轉移;

4、中國農業現代化產業化水平在現有條件下並不能實現減員增效,更沒有把握單純依靠科技的力量保障14億人口糧食安全和農副產品的有效供給,農業農民作為第二第三產業的支持力量的格局將在可預見的未來長期存在!

5、結論:產業結構調整和人口轉移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果,不以某些人或某一產業(如地產)的意志和需要為轉移,以中國現有產業環境、社會保障能力和發展趨勢短時間內並不具備農業人口大規模轉移的條件!一句話,該忍耐的繼續忍耐,該感恩的繼續感恩,並適當反哺農業農民這一國民經濟所必須的產業和人群!反哺不是恩賜,而是一種基於良知和經濟社會實際條件的轉移支付!


ithaca189


磚家是給富人添屁股的,窮人的電動車,三輪車擋了富人氣車的路,就要禁止窮人的代步工具上路,明明是汽車尾氣造成霧霾,空氣汙染,卻讓農民背黑鍋,養殖,燒火做飯造誠汙染,丶


wtf909


我覺得磚家的這句話有可能實現,但是這麼多農民湧入城市無論對城市還是對農民都不是一件好事!

從目前農村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的農村可能會走類似於美國農場的模式:土地規模化耕種,機械化程度更高,現代農業技術的運用……一個人就可以管理上千畝耕地。然而土地流轉會導致大量的農民失業。這些失去土地的農民為了謀生只能湧入城市,然而城市能容納得下並接受他們嗎?就業崗位有嗎?住房有嗎?孩子讀書的學校有嗎?醫療條件有嗎?……這一系列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就會導致社會問題!


石新文


這些磚家說的我相信,不止兩億,應該是三四億,因為有些人是各種條件的原因,有的農民工要進城住我個人覺得是腦子有毛病,我還是覺得鄉下好,現在國家搞村村通公路,再買個車,網絡也進村了,住房沒有別墅漂亮但是和別墅的感覺一樣,喂條狗都可以到處跑,空氣清新,接近大自然才是最美享受,還有好多的好直接省略,不知道磚家覺得我說得對不對


實話唯我獨尊


等到村裡的老人都過世後,有多少年輕人還願意待在村裡?現在好多在外打工的逢年過節回家不都是因為老人在家裡……有鄉鎮工作經歷和熟悉農村情況的就知道,鄉下基本就只剩下老人和孕婦了!年輕人基本都出門打工賺錢去了!孩子在大城市讀個大學畢業會回村裡發展嗎?過個5到10年,好多村都得消失……


換個伈情


聽了磚家話,倒退幾十年

現在國家在大力扶持農村,支持農村旅遊,養殖,果木,有機農作物,不再是以前一窩蜂往城市跑的農村了,恰恰相反,回鄉發展的農民工越來越多了,城市已經沒有發展空間,城市的低收入高付出已經讓農民工不堪重負,在未來只有傻子才繼續呆在城市,更何況現在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也要求很高,特別是空氣汙染,在城市永遠享受不到農村的新鮮空氣,這是鐵的事實


知足常樂73495376


現在的行業有幾種人的話千萬不要信,都是騙人的。

1.搞傳銷的。

2.賣保險的。

3.拉集資的。

4.賣保健品。

5.歌廳小姐。

6.專家學者。

7.演員歌手。

8.導遊導購。


吳玉寧好


這是什麼專家看法。,農民對城市的發展貢獻,該完成的使命差不多了,今後科技創新會節省多少勞動力,城市人可能還有部份人還要到農村發展,能保持現在流動水平都不錯了。


宋明842


無論什麼政策都需要各方面的考察利弊分析才能有好的效果 其實現在取消農村城市的戶口限制是好事 但是得需要好的政策出臺防止出現一些不利國和國民的後果出現 最起碼一天 是必須領結婚證或有正事的工作才能購房 第二個就是一旦走出農村後如果農村的老房子沒有人後 必須迴歸共有 不能讓他們來城市買房了 還站著農村的房子 浪費國家的有限的土地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