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你,該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求生存

我們越來越覺得時間那麼不值錢,那麼不經用。時常聽到剛畢業三五年的大學生就開始在社會中凌亂了。不知道是真的跟不上節奏的變化了,還是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在社會中求生存。

剛畢業的時候拿著幾千塊錢的工資,那種興奮勁兒似乎早已經沒有了,儘管現在的薪資要比之前多了幾倍,但卻不知道為何過的越來越不開心。沒工作時羨慕他人有工作,有工作了羨慕他人的高薪資,拿到了高薪資卻又過的不開心。我們總是在不斷的追尋,不斷的得到,又不斷的“失去”。

中年的你,該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求生存

是職場真的很難還是我們根本就不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呢?

這些年我們看到國內掀起了一陣閱讀狂潮,各種文章、課程滿天飛。知識付費的市場不斷擴大,各大平臺也都試圖在這個領域內攻城略地,上演各種大戰。但大戰背後戰的是什麼?又是誰在為此而戰呢?

這幾天跟做知識付費的朋友王哥在一起聊天,他說其實現在這個戰場仍是增長的勢頭,但兩極分化也越來越嚴重,就是真正有料的個人和機構走的會越來越好。之前大家都在搶佔流量,不考慮轉化率,先拉來人再說,有了流量一切都有啦。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大家都在通過高質量的內容打造自己的護城河。沒有這個做基礎,是很難生存的。一邊是拼了命的引流,裂變,一邊是精品課程的不斷打造。信息的不對稱仍然存在,讓一些剛入行的個體和小微企業慌了陣腳。總有一種錯覺,昨天還是一片藍海,今天進去發現竟然血流成河,無從下手。

一邊是告訴你要穩定中求發展,一邊是告訴你時間就是金錢,速度決定生死。

他還跟我分享了一段關於微商從業者的經歷,說一個寶媽在家帶孩子,總覺得需要做些工作能夠補貼家用吧,老公一個人掙錢養全家,真的太辛苦了。結果籌備了一些錢投入微商領域,幾萬錢拿到的貨,一個月竟然沒有賣出去幾單,而且還都是熟人購買的。

中年的你,該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求生存

這些貨壓在手裡竟然不知道如何處理,看著都心煩。用她的話說,這些東西自己用甚至夠用一二十年的。更何況商品還有保質期,短時間內消化不掉,那些錢真的就跟白扔了沒什麼差別。

1、學校裡教會我們如何考試,卻沒有教我們如何獨立思考

說到這個讓我想起了袁振國先生在其《反思科學教育》一文中這樣論述:“中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有問題的學生教育得沒問題,全都懂了,所以中國的學生年齡越大,年級越高,問題越少;

而美國衡量教育成功的標準是將沒問題的學生教育得有問題,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都回答不了,那才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國的學生年級越高,越富有創意,越會突發奇想。

中年的你,該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求生存

我們的教育真的很棒,尤其是初級教育。1979 年 6 月,中美兩國互到對方的學校考察初級教育。中國人見美國小學生連加減乘除還要掰指頭算時,卻大談發明創造,最後得出結論:美國初級教育已病入膏肓,可以預言,再過 幾十年,中國的科技必將超過這個超級大國。

美國人發現北京、上海等地的小學生上課時除了老師發問,一般不輕易提出問題。這些孩子每天 7 點鐘以前就匆匆趕往學校,晚上還要做很多家庭作業。美國人也得出結論:中國的孩子勤奮刻苦,學習成績是世界上同齡人中最好的,可以預測,再過 20 年,美國在科技方面將遠遠落在後面。

可幾十年過去了,美國“病入膏肓”的教育培養出來了幾十位諾貝爾獎和100多位知識型企業家。我國也確實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出現了一個什麼問題呢?很多人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甚至是一些大學生。

就像上面那位寶媽一樣,看到別人掙錢了,自己就覺得真的像別人宣傳的那樣,一部手機每天發發朋友圈就可以月入過萬一樣。她或許不知道在她看到的那些掙錢的人的背後有成千上萬的人像她一樣把貨砸在自己手機的微商人。

如何進行獨立思考呢?

早在2001年金炳華就出版過一本《獨立思考》一書,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書中這樣寫道:獨立思考,鄧小平倡導的與解放思想並提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主張。指不面於框框、條條、本本、傳統、習慣勢力的束縛,不照搬別人、別國現成的模式,一切從變化著的實際出發去思考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中年的你,該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求生存

這些真正有用的書籍卻被束之高閣,取而代之卻是各種成功、雞湯文。因為沒有基本的辨別能力,所以不看療效,只看宣傳。誰家宣傳好,就購買誰家的。看到什麼就覺得是什麼,一股腦兒扎進去,最終搞的是遍體鱗傷。

這裡給大家介紹幾種鍛鍊自己獨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1. 真正的獨立思考,從懷疑開始:“曾擔任麥肯錫日本分公司董事長的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寫下《思考的技術》一書中指出:“人們缺乏的不是做事的技能,而是缺少揭發事物本質的動力和好“奇心,缺少懷疑一切的心態和對固有模式的怠惰。”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主要就是思考力的差距。
  2. 慣性的線性思維:老梁在一期《老梁觀世界》中指出,群體無意識,更談不上智慧。我們總是習慣了被領導,只要有一個人帶頭,其他人就停止了思考,直接隨大流。總是想著反正失敗了又不是我一個人,這就是典型的從眾心理。從小就被不斷的教育,你要合群,A是對的,你就不要考慮B。答案永遠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定要跳出自己的從眾心理(或 線性思維),打破這種思維束縛,是獨立思考的第二步。
  3. 學會有理有據的提出疑問:如果你只看了第一步,第二步的話,而沒有為自己提出的疑問和質疑搜索證據,就很容易養成為了反駁而反駁的習慣。公司裡的領導時常會這樣批評下屬:“我說這樣做就這樣做,其他的原因我不管,反正到點了我就要結果”,大家為了保住飯碗也都默認了。這種狀態時間一長,我們的思維基本就固定了,一旦脫離了公司我們拿什麼在社會上立足呢?工作中有疑問記得一定要提出來,而且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即便領導不接受對我們個人來講也是很有必要的,在這樣的一次次的“練習”中也會使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鍛鍊。就像《天道》裡葉曉明說的那樣:你們說的我會堅持做,但我的意見我保留。

2、瞬息萬變中如何求生存

當我們有了獨立思考能力之後,我們就走出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不說你的事業一定會步步高昇,但你至少會避免一些生活中的騙局,至少可以判斷一件事兒到底能不能做,有沒有做成的可能。即便是脫離了公司,你也不會像無頭的蒼蠅亂飛,亂撞。

中年的你,該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求生存

因為我們都知道,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不會因為所謂的安全感而失去新的機會,更不會想著在某一個崗位上幹一輩子。

在《遠見》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幾個觀點很是受用,分享給大家,不論你是在職還是自己做生意,都可以用它來進行類比:

1、你的職業理想是什麼,或者至少假設一個你可能想要達到的目標。

2、你目前手上有什麼職場資源、能力?

3、你需要什麼職場資源、能力才能實現這個終極理想?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笑了,甚至會覺得這個好扯啊,我都失業了,你竟然還問我理想,還談什麼終極理想。如果你真的有這種想法,我希望你能冷靜下來思考它,除非你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再次面臨失業。

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朋友,畢業三五年當你去問他理想的時候,他即便是有也羞於說出來,好像有理想是件兒很丟人的事兒。也許有人會說,理想是用來實現的不是用來說的,這話確實沒有錯。但是有多少人心裡揣著理想,卻在這種“自我陶醉”的狀態下丟棄了它呢?

很多時候我們的想法太過於理想化,甚至我們心裡只是一個小念頭,根本就算不得是想法。但那種擁有卻不說出來的感覺就像是一種精神毒藥一樣,慢慢的麻痺了我們的神經。

高曉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但很多人就只剩下了眼前的苟且,找不到所謂的詩和遠方。

中年的你,該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求生存

說出來不是為了打雞血,而是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晰,更加理性的去看待它。如果是泡沫那就讓他早早的爆掉,如果是詩和遠方,那就梳理好,做好長期和短期的規劃,開始著手去行動。

3、沒有一勞永逸,只有奮力直追

就在發文的前夕,看到一個創作者。她40歲了,不斷的在做專欄,在寫文章。用她的話說,我沒什麼遠大的理想,但是就想寫好每一篇文章,做好每一個專欄。即便現在沒有收益,但是互聯網時代,我相信只要質量上來了,流量自然就來了。

好一個沒理想,反過來想想這難道是沒理想嗎?不,她是在實現自己的理想。年輕人著急,是因為很多事情還沒有看明白,年長了不著急也並不是你真的很佛系,有可能是無能為力。即便真的如此,我還是希望我們能夠擁有獨立思考能力,冷靜思考自己的詩和遠方,然後可以奮力直追。

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