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你,该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求生存

我们越来越觉得时间那么不值钱,那么不经用。时常听到刚毕业三五年的大学生就开始在社会中凌乱了。不知道是真的跟不上节奏的变化了,还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在社会中求生存。

刚毕业的时候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那种兴奋劲儿似乎早已经没有了,尽管现在的薪资要比之前多了几倍,但却不知道为何过的越来越不开心。没工作时羡慕他人有工作,有工作了羡慕他人的高薪资,拿到了高薪资却又过的不开心。我们总是在不断的追寻,不断的得到,又不断的“失去”。

中年的你,该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求生存

是职场真的很难还是我们根本就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呢?

这些年我们看到国内掀起了一阵阅读狂潮,各种文章、课程满天飞。知识付费的市场不断扩大,各大平台也都试图在这个领域内攻城略地,上演各种大战。但大战背后战的是什么?又是谁在为此而战呢?

这几天跟做知识付费的朋友王哥在一起聊天,他说其实现在这个战场仍是增长的势头,但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就是真正有料的个人和机构走的会越来越好。之前大家都在抢占流量,不考虑转化率,先拉来人再说,有了流量一切都有啦。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家都在通过高质量的内容打造自己的护城河。没有这个做基础,是很难生存的。一边是拼了命的引流,裂变,一边是精品课程的不断打造。信息的不对称仍然存在,让一些刚入行的个体和小微企业慌了阵脚。总有一种错觉,昨天还是一片蓝海,今天进去发现竟然血流成河,无从下手。

一边是告诉你要稳定中求发展,一边是告诉你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决定生死。

他还跟我分享了一段关于微商从业者的经历,说一个宝妈在家带孩子,总觉得需要做些工作能够补贴家用吧,老公一个人挣钱养全家,真的太辛苦了。结果筹备了一些钱投入微商领域,几万钱拿到的货,一个月竟然没有卖出去几单,而且还都是熟人购买的。

中年的你,该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求生存

这些货压在手里竟然不知道如何处理,看着都心烦。用她的话说,这些东西自己用甚至够用一二十年的。更何况商品还有保质期,短时间内消化不掉,那些钱真的就跟白扔了没什么差别。

1、学校里教会我们如何考试,却没有教我们如何独立思考

说到这个让我想起了袁振国先生在其《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这样论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

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才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

中年的你,该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求生存

我们的教育真的很棒,尤其是初级教育。1979 年 6 月,中美两国互到对方的学校考察初级教育。中国人见美国小学生连加减乘除还要掰指头算时,却大谈发明创造,最后得出结论:美国初级教育已病入膏肓,可以预言,再过 几十年,中国的科技必将超过这个超级大国。

美国人发现北京、上海等地的小学生上课时除了老师发问,一般不轻易提出问题。这些孩子每天 7 点钟以前就匆匆赶往学校,晚上还要做很多家庭作业。美国人也得出结论:中国的孩子勤奋刻苦,学习成绩是世界上同龄人中最好的,可以预测,再过 20 年,美国在科技方面将远远落在后面。

可几十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培养出来了几十位诺贝尔奖和100多位知识型企业家。我国也确实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出现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很多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甚至是一些大学生。

就像上面那位宝妈一样,看到别人挣钱了,自己就觉得真的像别人宣传的那样,一部手机每天发发朋友圈就可以月入过万一样。她或许不知道在她看到的那些挣钱的人的背后有成千上万的人像她一样把货砸在自己手机的微商人。

如何进行独立思考呢?

早在2001年金炳华就出版过一本《独立思考》一书,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书中这样写道:独立思考,邓小平倡导的与解放思想并提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主张。指不面于框框、条条、本本、传统、习惯势力的束缚,不照搬别人、别国现成的模式,一切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中年的你,该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求生存

这些真正有用的书籍却被束之高阁,取而代之却是各种成功、鸡汤文。因为没有基本的辨别能力,所以不看疗效,只看宣传。谁家宣传好,就购买谁家的。看到什么就觉得是什么,一股脑儿扎进去,最终搞的是遍体鳞伤。

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锻炼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1. 真正的独立思考,从怀疑开始:“曾担任麦肯锡日本分公司董事长的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写下《思考的技术》一书中指出:“人们缺乏的不是做事的技能,而是缺少揭发事物本质的动力和好“奇心,缺少怀疑一切的心态和对固有模式的怠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就是思考力的差距。
  2. 惯性的线性思维:老梁在一期《老梁观世界》中指出,群体无意识,更谈不上智慧。我们总是习惯了被领导,只要有一个人带头,其他人就停止了思考,直接随大流。总是想着反正失败了又不是我一个人,这就是典型的从众心理。从小就被不断的教育,你要合群,A是对的,你就不要考虑B。答案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定要跳出自己的从众心理(或 线性思维),打破这种思维束缚,是独立思考的第二步。
  3. 学会有理有据的提出疑问:如果你只看了第一步,第二步的话,而没有为自己提出的疑问和质疑搜索证据,就很容易养成为了反驳而反驳的习惯。公司里的领导时常会这样批评下属:“我说这样做就这样做,其他的原因我不管,反正到点了我就要结果”,大家为了保住饭碗也都默认了。这种状态时间一长,我们的思维基本就固定了,一旦脱离了公司我们拿什么在社会上立足呢?工作中有疑问记得一定要提出来,而且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便领导不接受对我们个人来讲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这样的一次次的“练习”中也会使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就像《天道》里叶晓明说的那样:你们说的我会坚持做,但我的意见我保留。

2、瞬息万变中如何求生存

当我们有了独立思考能力之后,我们就走出来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不说你的事业一定会步步高升,但你至少会避免一些生活中的骗局,至少可以判断一件事儿到底能不能做,有没有做成的可能。即便是脱离了公司,你也不会像无头的苍蝇乱飞,乱撞。

中年的你,该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求生存

因为我们都知道,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不会因为所谓的安全感而失去新的机会,更不会想着在某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

在《远见》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几个观点很是受用,分享给大家,不论你是在职还是自己做生意,都可以用它来进行类比:

1、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或者至少假设一个你可能想要达到的目标。

2、你目前手上有什么职场资源、能力?

3、你需要什么职场资源、能力才能实现这个终极理想?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笑了,甚至会觉得这个好扯啊,我都失业了,你竟然还问我理想,还谈什么终极理想。如果你真的有这种想法,我希望你能冷静下来思考它,除非你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再次面临失业。

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朋友,毕业三五年当你去问他理想的时候,他即便是有也羞于说出来,好像有理想是件儿很丢人的事儿。也许有人会说,理想是用来实现的不是用来说的,这话确实没有错。但是有多少人心里揣着理想,却在这种“自我陶醉”的状态下丢弃了它呢?

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太过于理想化,甚至我们心里只是一个小念头,根本就算不得是想法。但那种拥有却不说出来的感觉就像是一种精神毒药一样,慢慢的麻痹了我们的神经。

高晓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很多人就只剩下了眼前的苟且,找不到所谓的诗和远方。

中年的你,该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求生存

说出来不是为了打鸡血,而是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更加理性的去看待它。如果是泡沫那就让他早早的爆掉,如果是诗和远方,那就梳理好,做好长期和短期的规划,开始着手去行动。

3、没有一劳永逸,只有奋力直追

就在发文的前夕,看到一个创作者。她40岁了,不断的在做专栏,在写文章。用她的话说,我没什么远大的理想,但是就想写好每一篇文章,做好每一个专栏。即便现在没有收益,但是互联网时代,我相信只要质量上来了,流量自然就来了。

好一个没理想,反过来想想这难道是没理想吗?不,她是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年轻人着急,是因为很多事情还没有看明白,年长了不着急也并不是你真的很佛系,有可能是无能为力。即便真的如此,我还是希望我们能够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冷静思考自己的诗和远方,然后可以奋力直追。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