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麵食滋味多,一天不吃心發慌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從小生活在北方的我始終得意那一碗麵,不管是小時候奶奶的芹菜麵條還是長大後自己做的一碗哨子面,還是鄰居家過白事的黃米肉麵條,都始終是心尖上的無限牽掛!


清早的農村那般寧靜,家家戶戶的煙囪裡都開始飄著清煙,遠處的羊兒“咩咩”直叫,等待著主人提著筐子來喂。家裡的主婦已經在廚房裡忙碌了半天,熱騰騰的早飯馬上就可以出鍋。在民勤,我們把早飯又叫么食,是一天的第一頓飯,也是一天的精氣神所在。
么食一般都吃的簡單,或許是豆奶粉泡饃,或許是瓜泡饃,根據時節的不同種類也有所改變。當然,么食如果能來一碗民勤涼麵,那可是攢勁滴很。

在民勤大街上最常見的早餐店就是涼麵館,什麼汪六涼麵,什麼潘家涼麵。大清早五點鐘的民勤街頭就有涼麵館。大碗,小碗,素的,肉的,都會根據食客的喜歡來選擇。一碗麵,加上精心熬製的涼麵湯,再根據個人口味分別加入青蒜苗,紅辣子,蒜泥,醋,芥末,攪拌均勻,既有蒜泥的香,又有青蒜的嫩,既有面條的勁道,麵湯的熱乎也少不了。就是這一碗涼麵,打開了民勤人的味蕾,觸動了新一天勤勞勇敢民勤人的精神氣兒,一碗涼麵下肚,昨日的不快統統拋之腦後,往昔的心酸統統嚥到肚裡,有的只有對今天的認真,對未來的憧憬,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就是么食,早飯,一日之計在於晨,而衣食出行裡面的食又最為重要。肚子飽了不想家,肚子飽了腰裡有勁,肚子飽了幹起活來才能量滿滿。可見這一碗涼麵有多重要,這大清早的能量補及有多關鍵。有時候覺得這一碗涼麵其實就是我們民勤人的縮影。我們民勤人走天下,能吃苦,能堅持,涼麵也是。可以不加涼麵湯吃,也可以加了涼麵湯吃,可以有素的,也可以加肉,隨時隨地,多種變換。外地人曾經說過我們民勤人洋芋蛋,只吃不能幹,那只是謬論,也好比外地人說我們民勤涼麵是剩飯,那也是無稽之談。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民勤的水土養育了愛吃民勤涼麵的民勤人,民勤人憑藉著清早的我一碗涼麵走天下,積蓄力量,厚積薄發。這才是民勤滋味!(作者:馬玉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