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滕王閣序有感

讀滕王閣序有感

公元675年,為慶祝滕王閣新修成,都督閻公於九月九日大會賓客,並邀請在座的賓客,請他們為滕王閣作序。其實閻公的女婿吳子章早就寫好了一篇新序,在場的賓客都明白閻公的用意是想讓吳子章當場做序以彰其名,故而都推脫不做。不料在假意謙讓時,一位從遠方而來的少年卻當眾上前,提筆就作。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短短几句,就寫出了滕王閣的地理位置。閻公想了想,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這個年輕人也不過如此。少年並不在意,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嗯?閻公摸了摸鬍鬚,有點意思。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閻公驚訝的跳了起來,真天才,當垂不朽矣!”趕緊邀請這位少年上座,並與他相談甚歡。

沒錯,這位令閻公大呼天才的少年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當時年僅十四歲的他,前往交趾看望父親。正好路過南昌。便即興寫下了這篇《滕王閣序》。儼驂騑於上路,訪風景於崇阿。年輕的他獨自一人旅行在大唐的秀麗山河之間。可能他並不知道,40 年後的李白,也將同他一樣,遍覽山水,寫下不朽詩篇。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遍地是里巷宅舍,富貴人家,江面上船來船往,好不熱鬧。王勃看著這場景,滿心歡喜。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多麼美好的景色,王勃立即興起了超逸的興致。大筆一揮,接著寫道: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今日盛宴好比當年梁園雅集,大家酒量也勝過陶淵明。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一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人們都說文人自古相輕。但在王勃看來,大家都是文筆出眾的詩人,和這些人在一起,怎不快樂。但是美好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望長安於日下,目吳會於雲間。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自己被宮鬥牽連之事一直縈繞在心頭,久久不能散去。誰會為我感到悲傷呢?在座的人,終究只是生命中的過客罷了。

讀滕王閣序有感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有才能的人不被重用,只是命運開的玩笑罷了,太平清明的盛世,不也會出現賈誼和梁鴻這樣的例子嗎?只不過由於君子安於貧賤,通達的人知道自己的命運罷了。年歲雖老而心猶壯,怎能在白頭時改變心情?遭遇窮困而意志更加堅定,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放棄自己的凌雲之志。看到這句話,我深受感動。對於我們工程人來說,即使工作條件艱苦,但我們仍需奮鬥在第一線,不能因為一時的困難就輕言放棄,改變我們的初衷。我們要常懷樂觀之心。我相信,只要我們肯努力,總能有獲得別人認可的那一天。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一連三個典故,終軍,班超,宗愨,都是在年輕的時候就立下宏偉的志向。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手中的書本,心中的知識都是可縛蒼龍的長纓,可破萬里浪的長風。既然有這麼多的武器,為何不立下遠大的志向,實現自己的價值呢?青春無價,亦無悔。

楊意不逢,撫凌雲而自惜;鍾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妙哉,王勃在宴會中找到了自己的知己閻公,這一腔熱血終於有人理解。但還未能揮灑。來到中交一公局海威公司的我們,已遇鍾期,已經有了一個可以成長的平臺和一群關心我們的家人。唯有奏流水,努力學習,展示出我們的價值,才不會撫凌雲空長嘆。

王勃的這篇滕王閣序,對偶工整,用典恰切,化靜為動,以物擬人。對比鋪敘,色彩鮮明。將寫物與寫人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字字珠璣,文采飛揚。但最令震撼的是王勃的人生態度,無論遭遇怎樣的困難,都保持樂觀的心態,勇往直前。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身處高原的我們會克服各種困難,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並一直傳承。

邏莎水綠映天青,勤學方得技藝精。

男兒不畏邊庭苦,年少更欲取長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