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屬於樂隊的夏天,也一定屬於這個程序員和這個單親媽媽

起刺蝟樂隊,還記得在第一期《樂隊的夏天》中很晚才出現這個樂隊。

最初看到的鏡頭就是子健毫不客氣地對演出樂隊的批評,評價BongBong樂隊不行,唱的也不行;

這個屬於樂隊的夏天,也一定屬於這個程序員和這個單親媽媽

評價人氣超高的鹿先森說是一大民謠樂隊;

後來跟南無樂隊PK,看完了對方的彩排直接鄙視他們亂哄哄的;

和黑撒樂隊PK的時候又大放言稱,他們是喝多了才會選擇刺蝟,如果想明白了可以敞開了在被窩裡哭;

子健京味兒普通話的語調頗有些過去京城裡“小爺”的蠻橫與眼高於頂,身上則透著典型搖滾音樂人的桀驁不馴。這樣子的個性其實太過於張揚了,很容易被噴,也很容易被喜歡,但是子健任然活著自己的樣子。

這個屬於樂隊的夏天,也一定屬於這個程序員和這個單親媽媽

最初記得刺蝟樂隊,是因為子健在回答刺蝟樂隊的風格時,他說他們玩的是腎上腺素。

嘿!真是樂了!

這個樂隊牛氣的樣子,總有點年輕氣盛的感覺。子健啊,彷彿對什麼都不服氣,但是總有能耐去證明自己是對的。也許刺蝟樂隊的魅力,就是來自於他們憑著本事的張揚吧,這種年輕人專屬的獨特味道,哪有人不喜歡呢?

這個屬於樂隊的夏天,也一定屬於這個程序員和這個單親媽媽

最初聽的,是子健2018年寫的《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

當音樂響起,一瞬間就可以感受到一股悲愴直擊人心;是徒忙漫奮,鬥滿目滄愁;有黑色的不是夜晚,是漫長的孤單。但是歌曲中又充滿不甘;是看腳下一片黑暗,望頭頂星光璀璨,嘆世間萬物皆可盼;是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是。

這個屬於樂隊的夏天,也一定屬於這個程序員和這個單親媽媽

是石璐的鼓,每一個鼓的節奏都是那麼的充滿力量,彷彿世上最大的苦難冤仇皆可抗衡。就像張亞東在節目裡評論刺蝟說:“音樂要讓人有心跳的感覺,人家才會愛你”

有人說,他們不是狂得很嗎?怎麼就唱起了這是歌來賣可憐?其實不是的,這是他們的歷史。

當年創作這首歌的時候,子健連續住了兩次的院,石璐也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來錄完這首歌曲。

這個屬於樂隊的夏天,也一定屬於這個程序員和這個單親媽媽

連新褲子的彭磊都說“他們不太順利,好幾年都沒有演出,子健一直在上班,非常辛苦,石璐自己有了孩子,後來又當了單親媽媽,太辛苦了,反正是絕了。”

但是我們作為一個普通聽眾,真的很難想象在現實生活中經歷了這麼多人生困難的子健和石璐,站上舞臺的時候還能那麼的激情飛揚,用近乎歇斯底里的硬核音樂把堅實的力量傳遞給每一個人。

是的,就是因為他們經歷過痛苦,才更想用音樂來撫平每一個人的傷口。就像第三期刺蝟樂隊和黑撒樂隊PK的時候,他們演唱了一首10年前的作品《白日夢藍》,子健的歌詞描繪的是他夢境中的理想世界,

這個屬於樂隊的夏天,也一定屬於這個程序員和這個單親媽媽

在這個需要小心翼翼的社會,他營造的空間是有那麼一片藍天和一群愛做夢的青年,那裡沒有紛爭,沒有欺騙,勝似花開,這首歌既描述了現實,同時也用夢境的想象撫慰了人心。

10年後當刺蝟在節目現場演唱這首歌的時候,依然保持著搖滾樂的激情,但他們加入的大提琴使得歌曲多了些讓人釋懷的力量。

石璐說:“大提琴的聲音最為溫暖,就像母親的手貼在你的心上”。也許,這是作為媽媽了的石璐特有的魅力了吧。

這個屬於樂隊的夏天,也一定屬於這個程序員和這個單親媽媽

從前的激情仍在,10年的歲月磨礪使他們變得更加包容,吳青峰點說,從刺蝟的作品能看出他們是溫暖的,柔軟的,但他們的音樂表達方式會讓你以為是劍拔弩張的,到了今天,他們自己可以去擁抱那些刺,也讓更多的人學會去擁抱自己身上的刺。

刺蝟樂隊其實並沒有那麼出色,但是這種貼近生活的熱情才讓人真心實意地感受到了溫暖。好像回到了小時候,老師說要扶老奶奶過馬路,老師說要一起手拉手,這種細微而又溫暖的感覺,才讓人覺得刺蝟樂隊的傳遞的精神很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