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富人下葬時為何會口含玉石?有什麼別的含義嗎?

1977年,當湖北省隨縣雷古墩被空軍後勤部選作雷達修理廠時,正式開始啟動建設,然而隨著工程的繼續,需要採用爆破,沒想到因為爆破工作的開展,竟然令一處墓葬呈現在了大家眼前。

工作人員不敢懈怠,立即將這情況如實報告給當地的文物局,文物局得到消息後立即派出考古學家,通過對這座墓葬研究,考古學家得出結論,這是一座戰國早期的墓地,墓主人是曾國國主乙。

隨著這座墓室的清理工作展開,出土了大量那個時期的物品,種類齊全,工藝之高,規模之大轟動整個考古界,最令人感到驚喜的還要數曾侯乙口中所含的物品,他口中含了什麼,為何會讓考古人員那麼震驚呢?

古代富人下葬時為何會口含玉石?有什麼別的含義嗎?

曾侯乙墓中令大家意想不到的,竟然有一套保存非常完整的編鐘,而這套編鐘的出土受到世界的關注,更將它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可見它是多麼傳奇的物件。

這套編鐘的數量龐大,總共有六十五個,整套編鐘從上而下共有三層,由桐木圓形立柱和青銅武士樣子的造型作為支撐,整體栩栩如生,這套編鐘正因為是至今出土編鐘中,數量最多造型最大的一套,才令大家感到它的價值更多。

而且這套編鐘儘管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又被深深的埋入地下,但依舊保留有當年的風采,清理完成之後,整套編鐘依舊可以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而且好聽動人,所謂繞樑三日餘音未決,就是這個樣子吧,也難怪舉世震驚。

古代富人下葬時為何會口含玉石?有什麼別的含義嗎?

除了大型編鐘之外,曾侯乙墓中還出土了大量玉器,玉環、玉塊數量很多,造型多種多樣而且十分優美,然而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口中所含的玉器,這些玉器經過清理發現竟然多達21件,數量之多令人稱奇。

而這些小玉器都被雕琢成了人們常見的六種動物的樣子,其中有玉牛6件,玉羊4件,玉鴨3件,玉豬3件,玉魚3件,玉狗2件。

其中最大的一件是玉牛,整體只有2.4釐米,玉牛的樣子雄壯有力,活靈活現,頭部有上揚的感覺,它好像一直在等待用自己的角進行實力展示,四肢穩穩的立在地上,如同磐石一般。

而最小的玉羊則只有1.2釐米,玉羊的形象相對比較溫和,嘴巴微微張開,似乎在發出低低的叫聲,其他玉器的形態也都很符合動物本身該有的形象。

即便體型不大,大家也能一眼就看出他們是什麼動物,可見當時的工匠之優秀,才能做出這樣精美的雕刻。

古代富人下葬時為何會口含玉石?有什麼別的含義嗎?

為何曾侯乙要將這些玉器含入口中呢?這樣做有什麼特殊的寓意嗎?

其實古人死去早就有嘴裡含物一說,一開始人們死去會專門在口中含上穀類糧食,因為古人都認為人是有靈魂的,雖然會死,不過只是肉身毀壞,但靈魂會繼續活著,從而投胎開始新的生活。

而口中含有食物下葬,則表達了人們在投胎之後能夠繼續有東西可以吃,過好日子的美好願望,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尤其是貴族則會在死後嘴裡含入玉器,這種玉器也被稱作玉琀。

玉琀最早發現的時期是新石器時代,《周禮》中曾經就有過“大喪共飯玉,含玉”這樣的記載,因此只要是在當時社會上有一定身份地位的貴族,基本上都會以這樣口中含玉的方式下葬,而古人熱衷玉器的背後其實也是有著特殊意義的。

古代富人下葬時為何會口含玉石?有什麼別的含義嗎?

首先,古人對玉器有一種崇拜感,而且玉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眾所周知玉器的外形十分好看,晶瑩有光澤,它不僅質地堅硬而且好看美觀,雖然形態像石頭一般,但它卻不是平凡的石頭,是吸食了天地靈氣日月精華的,因此好的玉器價錢根本無法估計。

就這樣玉器也被人們看做是身份的象徵,擁有這樣的美玉一定有著比常人高貴之處,就像當初趙國的和氏璧,秦王為了得到它,竟然願意拿多個城池來跟趙國交換,由此可見當時美玉價值之高。

不僅如此,古代人還覺得玉器代表著權力,當時規定只有天子才配擁有9寸的壁琮,而玉器即便是在墓葬中使用,也是身份高貴權力高的人,一般人是不允許用玉下葬的。

古代富人下葬時為何會口含玉石?有什麼別的含義嗎?

圖片:秦王願意拿城池跟趙國交換的和氏璧劇照

第二,玉琀不是簡單的陪葬品,它有獨特的含義。

曾侯乙口中的玉琀之所以會雕刻成動物的形狀,說明那個時期的古人是對來世有著深切的嚮往,這些小動物正是“六畜”的代表,他是希望自己的榮華權貴永生不滅。

正因為有繼續過上等生活的想法與願望,古人才會認為,這些玉琀所代表的東西是能夠繼續存在下去的。

後來經過歷史的變遷,玉琀的形態也慢慢的發生了改變,變成了蟬的樣子,這也改變了隨便用玉器作為玉琀的慣例。

因為蟬在人們心中是聲音高遠,潔身自愛的體現,而且蟬的樣子也是從之前的蟲態轉化而來,也有重生的意思,符合古人繼續生存的願望。

古代富人下葬時為何會口含玉石?有什麼別的含義嗎?

第三,古人認為玉器有防腐的作用。

人都是不願死去的,即便死去也希望自己的肉身不腐,因此只要是有條件的古人,都會在自己墓穴中採取防腐措施,而古人認為玉器就有這樣的功效。

將玉石放在口中能保持死者體內原有的精氣不外洩,能夠保持下葬時的樣子,所以口中、棺槨中都會放置玉器祈求屍體不腐。

除了口中含有玉琀之外,一些墓穴中還出現了用不同形狀玉器來堵住死者的九竅,封住遺體的精氣,從而達到他們認為最好的防腐效果。

古代富人下葬時為何會口含玉石?有什麼別的含義嗎?

後來更是出土了更精美的金縷玉衣,這就更能表明玉器防腐在人們心中的效果。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