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戰鬥機能否為俄製戰機開闢新市場?

11月13日,白俄羅斯訂購的首批兩架蘇-30SM戰鬥機抵達巴拉諾維奇機場,使白俄羅斯成為了蘇-30SM最新的一個用戶。然而蘇-30SM雖然看似近些年來斬獲了不少國外用戶,但大多數訂購數量都在一箇中隊上下,因此總體訂單規模並不算大。而俄羅斯另一個主推的機型蘇-35S,則迄今為止仍然難以打開除傳統用戶外的市場,這導致俄製戰機在國際市場上面臨嚴重的後勁不足的問題。對於這一情況,俄羅斯一些軍事裝備從業人士頗有意見。在位於聖彼得堡的克里莫夫發動機公司建立105週年紀念活動期間,該公司執行理事亞歷山大·瓦塔金表示,俄羅斯航空工業應該以RD-33發動機為基礎研製一種輕型戰鬥機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瓦塔金聲稱,目前國際市場上廉價的輕型戰鬥機銷路甚廣,而RD-33發動機具有改進到11噸推力的潛質,以該型發動機為動力的輕型戰鬥機將很有市場。不過,這個想法靠譜嗎?

輕型戰鬥機能否為俄製戰機開闢新市場?

圖注:蘇-30SM戰鬥機是目前俄羅斯對外推銷的主力機型,但該機空有用戶數量卻難以獲得大批量訂單

雖然目前國際軍貿市場上俄羅斯設計的輕型戰鬥機難覓蹤影,但實際上俄羅斯根本就不缺單發戰鬥機的設計方案,而且還有不止一個。早在1986年,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就提出過代號“項目33”的設計方案,該方案是一種氣動外形類似F-16、但噸位略小的輕型戰鬥機設計,計劃配裝一臺RD-33渦扇發動機,當時米格設計局計劃將該機用於蘇聯空軍的LFI(輕型前線戰鬥機)計劃,但因設計過於簡單、難以完成預期任務而遭到蘇聯空軍拒絕 。

比起“項目33”,蘇聯的另一個主力戰鬥機設計局蘇霍伊設計局的項目則更加成熟。1990年,蘇霍伊設計局看準L-39高級教練機面臨更新換代的機遇,開始著手設計S-54高級教練機方案。1997年,蘇霍伊又公佈了基於S-54的雙座輕型戰鬥機S-55,兩者主要差別在於S-55採用常規佈局、而S-54採用三翼面佈局。隨後,單座型的S-56也公佈了方案模型。由於此前的蘇-27戰鬥機設計相當成功,S-54/55/56直接套用了蘇-27和蘇-27M(即老蘇-35)的氣動佈局設計,這不但能降低設計風險、儘量確保飛機的飛行性能,而且能夠利用蘇-27的“廣告效應”吸引不少眼緣。與“項目33”相比,S-56體積略小、但採用了推力更大的AL-31發動機,因此理論上能具有更好的性能。S-56曾經向印度進行推銷,但未能引發印度方面的興趣,此後該機停止發展。

輕型戰鬥機能否為俄製戰機開闢新市場?

圖注:米高揚-格列維奇的“項目33”(上)和蘇霍伊設計局的S-56(下)。兩者概念比較類似,都是直接套用成熟氣動佈局設計的輕型戰鬥機

從概念上來說,“項目”33很類似於FC-1或JAS-39,三者在噸位、設計目的、預定任務側重上都比較類似,都屬於以制空防空任務為主、兼顧部分多用途能力的輕型戰鬥機,這種設計理念在上世紀80到90年代曾一度非常流行。而S-54/55/56與FA-50/T-50和FTC-2000/FTC-2000G非常接近,以上幾種型號都是在同一機族中同時發展高級教練機和輕型戰鬥攻擊機。這種做法早在上世紀60年代設計的“美洲虎”攻擊/教練機上就得到了成功的驗證,後來各國在發展新一代高級教練機時也往往採用這一發展思路,俄羅斯目前的主力教練機雅克-130即擁有同型作戰機型,目前也是俄羅斯向國際市場主推的機型之一。因此,從設計理念上來說“項目33”和S-56都不存在什麼問題,以此為基礎發展新型戰鬥機,具有比較高的可行性。

毫無疑問,如果俄羅斯確實希望發展新型輕型戰鬥機,直接“復活”S-56或“項目33”或許是最便捷的方案。但最方便的不一定是最合適的,從目前輕型戰鬥機的市場狀況來看,“項目33”或S-56即便能夠迅速設計成功並推向市場,也不見得有什麼好的銷路。從“專業”的輕型戰鬥機市場狀況來看,目前世界範圍內僅有FC-1和JAS-39成功打開了市場,雖然兩型戰鬥機用戶不少,但每個用戶裝備數量都不是很理想。總體來說,目前輕型戰鬥機獲得的訂單數量,確實並不算多。

輕型戰鬥機能否為俄製戰機開闢新市場?

圖注:作為輕型戰鬥機的典型型號,JAS-39已經算是外銷記錄最好的輕型戰鬥機之一,但用戶群體規模仍然難以同中型戰鬥機相比

從近些年來國際市場上的戰鬥機交易記錄來看,輕型戰鬥機的地位比較不尷不尬。輕型戰鬥機雖然和中型戰鬥機一樣大部分型號都是單發,但因平臺性能上的差距而導致作戰能力差別很大,而兩者的價格卻沒有拉開特別大的差距,這導致輕型戰鬥機的性價比往往低於中型戰鬥機。因此,F-16、“幻影”2000這種單發中型戰鬥機事實上擠佔了輕型戰鬥機絕大部分的市場。而相比於“陣風”、“颱風”、F/A-18等雙發中型戰鬥機,輕型戰鬥機在平臺規格上已經完全不是一個等級,因此更加難以與之競爭。可以說,在強手如雲的第四代戰鬥機當中,個別型號的輕型戰鬥機本來就是相當“特異化”的機型,能夠打開國際市場已經不易,更遑論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從這一角度來說,俄羅斯如果想以輕型戰鬥機參與當下國際軍貿市場上的戰鬥機出口競爭,恐怕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另一方面,“專業”的輕型戰鬥機雖然比起中型戰鬥機較為便宜,但對於很多有意更新空中力量的中小國家來說還是太貴。對於這些國家來說,如何在軍費開支有限的情況下儘量確保裝備水平才是第一要務,因此往往寧可用具有作戰能力的高級教練機“湊合”。即便是F/A-50或FTC-2000G這些更偏重作戰而非教練的機型,都往往因價格偏貴而難以打開市場,俄羅斯如果用輕型戰鬥機爭取這些國家的訂單,結果可想而知。可以說,目前的國際軍貿市場上,輕型戰鬥機本來就為數不多的份額已經接近飽和,雖然俄羅斯具有較強的作戰飛機設計能力,但技術能力並非決定市場的唯一因素,面對客戶的“不感冒”,俄羅斯方面想必也沒什麼好辦法掏空客戶的錢包。

輕型戰鬥機能否為俄製戰機開闢新市場?

圖注:FTC-2000G一類的“非科班出身”的輕型作戰飛機在性能上肯定不如專門設計的輕型戰鬥機,但由於價格低廉、且性能夠用,對於窮國來說未嘗不是更合理的選擇

事實上,在第五代戰鬥機逐漸成為主流之後,戰鬥機的地位和作用本來就在趨於兩極化——或者在比第四代戰鬥機更重的平臺上儘可能集成大量先進技術實現儘可能高的作戰能力,其代價是生產和使用成本也越來越難以被大部分國家接受;或者是完全拋棄傳統意義上的戰鬥機平臺、轉而採用高級教練機一類的輕量化平臺追求性價比、以“夠用”為基本理念,代價是性能難以與同等技術條件下專門設計的戰鬥機相抗衡。輕型戰鬥機作為夾在兩者中間、且性價比較低的類別,本來就是個逐漸消亡的概念,俄羅斯此時如果參與輕型戰鬥機市場競爭,基本上不可能獲得預期的市場效益。對於俄羅斯來說,如果其戰鬥機希望繼續在國際軍貿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倒不如認認真真搞好第五代戰鬥機、加快其實用化進程、並儘量在某些優勢項目上實現突破,這比起寄希望於尚不存在的輕型戰鬥機來說要務實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