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溫儒敏教授求教:讀書“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哪個重要?

一、“讀書為要”,無容置疑!

2019年10月18日,溫儒敏教授在第十屆全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換屆會議上發表講話,就語文統編教材的使用和語文教師業務提升問題提了五點建議。五點建議亮點紛呈,我總體上對其指導精神是點讚的,對某些“高大上”,不知該如何做的指令也拍磚爭鳴。

向溫儒敏教授求教:讀書“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哪個重要?

我尤其激賞第四點談讀書的:“老師要當‘讀書種子’,這是一種理想,一種責任,同時又是我們面臨的很實際、很緊迫的職業要求。統編中小學語文教材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讀書為要’,大量增加讀書的分量。

溫儒敏教授的老師陳傳才教授的老同學、廣東首批語文特級教師、原韶關教育學院院長劉清湧教授讀了我發表的爭鳴網文後留言:

“爭鳴甚好。一爭鳴思想就更清晰了。應該說溫教授有針對性地針對語文忽視讀書,忽視讀整本書的現實,大聲疾呼要讀書,對語文界是有振聾發饋的作用的。要有爭鳴,真理是在爭鳴中產生的,越爭越明。多年來師範教育的中文系,其課程只在文科綜合大學的課程中加入中學語文教學法一門,這是遠遠不夠的。多年前我就提出師範中文要加開《閱讀學》《傳播學》與《邏輯學》三門。準備當教師的不讀《傳播學》是不行的。《閱讀學》應認真組織編寫教材,以便語文教師教學有方。”

向溫儒敏教授求教:讀書“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哪個重要?

教師要大量讀書!

一一溫教授說“三個圈層”的書、“讀書養性”;學生要“讀書為要,大量增加讀書的分量。”

讀書為要,人人都懂,無容置疑!我們一線語文教師疑的是讀書的“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哪個重要、怎樣佈置讀書任務、怎樣引導操練學生完成好讀書任務。

一一這裡,我點贊“目標管理”“過程管理”的科學說法!這是向經濟管理學學來的。長期以來,從葉聖陶老行尊開始,語文學界用的術語概念,大多缺乏社會科學的“本質+特徵”的嚴格定義:什麼“教是為了不教”啊,什麼“揣摩”“跳讀”“制勝一招”“金牌戰術”啊;什麼“詩歌中的情與志”“詩歌中的意和象”(粵教版),等等,幾乎沒有邏輯成分;詩歌中的“情志”“意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能割裂出來的啊。溫教授到處作報告,主張“跳讀”,那是不科學的形象說法而已。這次,用到“目標管理”“過程管理”,迴歸到科學定義。

現在要爭鳴商榷的是“目標管理”重要,還是“過程管理”重要。

站在溫教授等領導角度看,當然目標重要一一那是指標、是生產力。站在教師向度看,無疑是過程重要一一無過程哪能完成指標、哪來學習的生產力?!一線語文教師都是狠狠地“狼狼”地盯住學生一一讀了沒有?抄了幾遍?明天上交作業!

向溫儒敏教授求教:讀書“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哪個重要?

向溫教授等等專家領導彙報:一線教師是如何抓“過程管理”並精細化施工的,呼喚你們來指導、試水、實踐!

別的不說,就說我們一線教師是如何分學段、分任務、精細化操作、形成訓練體系,完成讀書、抄書、檢查、評價和驗收的。

首先,一線語文教師會分學段來佈置任務,還要環環相扣形成練習體系。

小學一二年級,主要任務是古私塾老師說的“誦經識字"。“誦經",今天要擴大讀書品種,包括音像教材;“識字",毫無疑問。古人讀書多用方言,今天必須用普通話,寫規範漢字。七八歲的孩子,其認知特徵是很會讀,也認得很多字,但寫出來就有點難度了。這時,老師不會佈置摘抄好詞好句的作業,而是要他們規規矩矩書寫漢字,標準地讀出普通話語音。我們不主張要學生抄寫生字詞十遍、一百遍,那是懲罰了!每個字,要求書寫五遍即可,不搞疲勞戰,可下次重複一一重複是記憶的母親。

三四五六年級

,會佈置摘抄好詞好句的作業了。摘抄的範圍可以先把語文課文的好詞好句摘抄出來,集成一冊,這就是今天經濟學講的“集約化”,可成為考試時答題的關鍵詞、主題句。摘抄的範圍在五六年級要側重選擇課外書,摘抄量可以加大,這些好詞好句在寫作文時可派上用場。

初中高中階段,要大大地增加課外閱讀,增加摘抄好詞好句的數量和速度。每當我拿著語文課本,薄薄的,排除其中很多非語文的因素一一我想,若照著語文課本上課,不是誤人子弟嗎?!現在的中學生,有的一個星期都可以讀完一本厚厚的文言小說《三國演義》了,而你居然一學期只捧著一本薄薄的語文課本教,行嗎?我的做法是以讀課外書帶動摘抄,以摘抄鞏固讀的成果,也方便老師量化檢查。

向溫儒敏教授求教:讀書“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哪個重要?

第二,成熟的教師會把要求學生摘抄與讀什麼書、如何讀書、如何摘抄等引導結合起來,做到事半功倍。

老實說,我看到北京國子監的所謂國學班的孩童捧著《易經》,穿著漢服,在吟詠“元亨利貞”,我心裡就犯怵一一哪是天書啊,大人都讀不懂,為什麼要強逼孩童背讀呢?應該讓他們讀“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到這裡”才對啊!

初中高中生,喜歡摘抄《xx文摘》那裡的雞湯文。我認為,摘抄少許雞湯文,對提高文采有點作用。但老師要引導一一要摘抄有出處的“美文”,哪些來路不明的“好詞好句”慎摘為好,更不能以訛傳訛。例如,所謂“楊絳百歲感言”曾在網上傳瘋了。諸如: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楊絳

我不和人爭鬥,因為沒有人值得我爭鬥。我愛自然,其次我愛藝術;我在生命的火前,溫暖我的雙手;一旦生命的火消沉,我願悄然長逝。一一楊絳

人民文學出版社闢謠:假的!也有作家出來作證:系網絡寫手的心靈雞湯文字。但許多學生和“好湯者”還是喜歡這樣的雞湯。老師此時要引導同學們別信、別抄。

向溫儒敏教授求教:讀書“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哪個重要?

結語

回到標題,說老實話:我們一線語文教師是爭不過你們領導和教授的。我們只希望你們多下來基層學校,聽聽一線教師的意見,考察學情。我們一線教師,是你們拋出的好理論的最終實踐者。我們一線語文教師是多愛崗敬業啊!體察我們多苦多累又多奉獻啊一一據有關調查,女教師與同齡、幹其他職業的女性相比,絕經期提前4年啊。

我們堅信:新時代、新教材、新觀念、新課改、新中高考,會讓我們有新希望、新動力、新姿態、新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