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暹羅”為何執意改名“泰國”?

文|蘋果小哪吒

泰國以前名為暹羅,現在有的泰國主題的文藝作品也還是以“暹羅”為名稱呼這個國家。那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泰國人把他們的國家名字從暹羅改為泰國呢?

二戰時期,“暹羅”為何執意改名“泰國”?

01、鑾披汶·頌堪與“大泰民族主義”

這要從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說起。

當時有個名叫鑾披汶·頌堪的強權軍人上臺,他上過臺後,身兼總理、國防部部長和內務部部長等職。在組建的內閣中,內閣成員也多是他這一派系的的人。

當時他推出一項被稱為“大泰民族主義”的國家主義政策。從1939年到1942年約三年的時間,他先後頒佈12個政府通告,希望通過創建一些新的政治、文化理念來改造泰國。

泰國的改名就和第一個政府通告有關。第一個政府通告是在1939年6月24日頒佈的。這個通告稱:確定國家的名稱應與種族的確切名稱和泰族人民的喜愛相一致,因此,從泰語的角度來看,國家、民族、國籍的名稱應為“泰”,從英語的角度來看,國家的名稱應為“Thailand”,民族和國籍的名稱應為“Thai”。這是泰國第一次正式將國民由“暹羅”(Siam)改為泰國(Thailand)。這項通告規定:泰國為泰族的國家。而實際上,泰國還有許多少數民族。

二戰時期,“暹羅”為何執意改名“泰國”?

02、心懷叵測的鑾威集·瓦他幹

鑾披汶·頌堪手下有一名官僚幫忙宣傳“大泰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這名官僚名叫鑾威集·瓦他幹,是一位華裔,華名為雲金良。他鼓吹泰族起源於中國南部,後來受到漢族的壓迫而南遷。他把泰國周邊國家中和泰族有共同族源的民族,例如中國的壯族、傣族、水族等,老撾的老族,印度阿薩姆邦的泰族等,都納入泛泰族的範圍,推行大泰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和德國當時納粹推行的種族主義類似,目的是推行法西斯統治。

而在這種民族主義之下,泰國的華人和華僑的處境變得艱難起來。鑾披汶·頌堪組建起來的政府頒佈的通告,不少都針對當地的華人。

03、狹隘民族主義的產物

在政治上,他們製造泰華之間的民族隔閡和民族對立。在經濟上,則對華人資本進行限制和打擊。他們推行經濟管制的政策,把大量的華僑華人經營的中小企業都合併到官辦的國營企業中,對華僑華人的經濟實行掠奪和侵吞。同時,他們還限制華工的就業。這一限制從《保留泰人職業條例》開始。

二戰時期,“暹羅”為何執意改名“泰國”?

在文化上,這一政府則打擊華文教育和華文報紙。有一串數字可以證明這種打擊的嚴重程度。1938年,泰國有民辦華校294所,打擊華校教育的《民校條例》頒佈後,有242所民辦華校被查封,餘下不多的幾所華校則只准教泰文,不能教華語。1938年,泰國有10家華文報館,僅僅過了兩年,全國只剩1家華文報館。這些措施的直接影響是,此後幾代華僑華人的子女都不懂中文。

因為片面強調泰民族的利益,漠視其他少數民族的利益,所以這種大泰民族主義並不可取。

這就是泰國第一次將暹羅改名為泰國的背景和故事。1945年,泰國國名又改回暹羅,1948年,它再度將泰國作為官方國家名稱。

參考文獻:

段立生,《泰國通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年。

中山大學東南亞史研究所編 ,《泰國史》,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7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