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投資》2:諾獎級投資團隊如何被擊潰?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講量化投資。除了西蒙斯之外,還有很多經濟學家,數學家,金融學家都在為了量化投資而努力奮鬥,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給了2個人一個叫默頓,另一個叫舒兒斯的人,傳說他們用金融衍生工具找到了定價的方法。他們兩個可不光是理論派,人家在94年的時候成立了一家叫做長期資本的公司,做對沖基金。一直業績優秀再加上理論基礎紮實,這才在3年後的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眼看量化投資的大門就被這兩位仁兄一腳給踹開了。但僅僅一年之後,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長期資本在4個月中賠了46個億美元。為了避免發生多米諾效應,美聯儲都出面了,注資40億美元,接手了長期資本,兩位諾獎經濟學家完成了從英雄到狗熊的轉變,人生的大起大落實在太過刺激。

《量化投資》2:諾獎級投資團隊如何被擊潰?

這個故事還得從另外一位華爾街牛人那裡講起,這就是梅里韋瑟,號稱華爾街套利之父,西蒙斯還在大學教書的時候,梅里韋瑟就已經進入了所羅門兄弟公司的債券部,沒用幾年,梅里韋瑟就成為了這裡的堂把子,從他開始,債券的世界開始了一種新的玩法。他用數字來計算債券貼現後的價格,然後在債券價格波動的時候尋找債券的交易機會。但後來隨著利率和匯率自由波動,這個玩法變了。利率升高新債就更加吃香,比如一個債券利率8%,持有期2年,那麼你第一年的收益就是這個8%,第二年的收益是本金加上第一年的8%,再乘以一個8%,如果你有100萬,第一年是8萬,2年下來一共收益16.64萬,但你持有了一年,發現利率提升了,利率提高到了15%,那麼你會怎麼做,肯定是賣掉8%的債券,買這個15%的。當然你要原價賣肯定是賣不掉的,因為誰也不傻,都知道買新債利率高。所以你可能就要放棄老債大部分的收益,讓他在下一年的收益大體也跟新債差不多。這樣你才能把老債賣掉。那麼我們就倒推,我要買你這個債券,你至少得讓我一年賺15%,你到期本息合計是116.64萬,做一個方程就是X*115%=116.64,最後解出來的X就是101.4萬。換句話說,你持有了一年本來應該是108萬的錢,我只願意出101.4萬元買過來。

當然這是一個最簡單的量化算法,只是告訴大家該怎麼去貼現,2年都如此複雜,如果要是10年,那就更加複雜,如果在疊加上匯率因素,和利率不斷變化的因素,這個公式可能複雜的10張A4紙都寫不下。但至少債券還是還本付息的,這點事確定的。如果是股票,那麼這個貼現乾脆就沒法算了,因為所有的結果都是假設的,根本沒有確定的東西,所以巴菲特雖然總是說股票的價格應該等於公司未來現金流的貼現,但查理芒格卻總是拆臺,他說巴菲特投資了那麼多公司,也從來沒看巴菲特算過誰的貼現。

《量化投資》2:諾獎級投資團隊如何被擊潰?

套利就跟買彩票守號一樣,如果哪一筆交易賠錢了,正好可以加倍投注,因為只有加倍,你才能把之前的損失給賺回來。他賭的其實就是市場總要回歸正常。但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遇到巨大的危機,很可能會偏離的很厲害,那麼你這種翻倍的買法是否能夠有足夠的資金。這就好比雙色球,如果你有數學功底你就知道,很長時間不出一個號的藍球,那麼你就要買這個號,然後每期都翻倍。一直加倍下去,直到守到這個號的結果,如果你有足夠的資金,像央行一樣多,這樣你是不可能賠錢的。但問題是你可能守號守到10期的時候,基本上就是1000倍了,再守10期就是100萬倍,20期你如果還是守不到你要的藍色球,那麼你很可能連房子都輸乾淨了。

1987年,所羅門被惡意收購,所羅門的老闆慌張之中,把公司賣給了巴菲特,雖然巴菲特對於梅里韋瑟也是很看重的,但卻因為一系列的政治鬥爭,梅里韋瑟不得不辭職離開了所羅門。

梅里韋瑟肯定是要東山再起的,與其給別人打工還不如自己幹,於是趁著對沖基金興起的東風, 93年他創辦了一家基金公司就叫做長期資本,對的,這就跟一開始的故事連上了。而梅里韋瑟找來的幫手就是默頓和舒爾斯這兩位精通計算的經濟學家。默頓是個天才,他師從經濟學泰斗薩繆爾森教授,很多人都拿他的連續時間金融學研究跟牛頓的物理學相比較,可見影響之大。而舒爾斯雖然學術成就沒有默頓高,但他有一個研究成果是給期權標價,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舒爾斯公式。

《量化投資》2:諾獎級投資團隊如何被擊潰?

於是長期資本94年正式開張,梅里韋瑟還是幹著老本行,在債券市場套利賺錢。但要知道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套利的機會也是越來越少,所以賺錢越來越困難。如果還想賺錢,要麼就增加槓桿,要麼就改變策略。這兩條路其實都是不歸路。

由於交易總是正確,而且94年開始每年都賺錢,而且賺很多錢,到96年為止他的毛回報都在30%以上,96年更是達到了57%,而97年略微下降毛回報也在25%。所以長期資本的膽子也越來越大,而他們的槓桿也越來越大,1998年的年初,他們的本金只有47.2億美元,但負債是1245億美元,槓桿超過了27倍,長期資本各種金融衍生工具總面額達到1.25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如果算上這些衍生品,長期資本的槓桿達到300倍。而其他的同行槓桿不過2-3倍。所以這就是儼然走上了一條不作不死的道路。

《量化投資》2:諾獎級投資團隊如何被擊潰?

所以,長期資本之後很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金融市場到底是不是正態分佈,也就是價格到底是不是有跡可循,10-20倍市盈率的波動空間到底靠不靠譜。如果價格總是隨機漫步,之前的東西都是巧合,那麼大家也就都別費這個勁了。很顯然金融市場是有正態分佈的,也就是說有跡可循,但長期資本的問題是把自己拉的太滿,不留彈性。亞洲金融危機後,港股還是漲回來了,美國次貸危機後,股市也沒多久就回來了。依然回到了正常的區間。所以說明還是可以用正態分佈去解釋的,但問題是你的槓桿是否能夠支撐著你度過危機。咱們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明天我們繼續講長期資本死掉的故事。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