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沙俄、奧匈及其奧斯曼土耳其三大帝國的突擊隊是怎樣的存在

一戰時最出名的或許是德國的突擊隊(Stoßtruppen),但最早提出這個戰術構想的,是法國軍隊。

一戰沙俄、奧匈及其奧斯曼土耳其三大帝國的突擊隊是怎樣的存在

早在1914年末,西線的交戰雙方都意識到戰爭將進入無止盡的消耗戰,意大利跟德國都開始訓練專門的士兵來滲透、偵查敵軍戰線。

一戰沙俄、奧匈及其奧斯曼土耳其三大帝國的突擊隊是怎樣的存在

1915年,法國陸軍上尉安德烈·拉法格(AndréLaffargue)就提出了類似突擊隊的滲透戰術,他推出了一本名為“進攻戰壕的方法”的小冊子,於法軍中印製發行,但並沒有受到協約國軍的重視(只有加拿大軍嘗試用的使用過了這些戰術)。譬如英軍直到1917年2月才開始發行名為“SS 143”的戰術手冊來組建突擊隊。

一戰沙俄、奧匈及其奧斯曼土耳其三大帝國的突擊隊是怎樣的存在

1915年春天,德軍也同樣思索著如何突破壕溝戰的僵局,德國的卡索爾少校(Calsow)和羅爾上尉(Willy Rohr)組建了實驗性質的突擊隊。

而在東線,俄軍在1915年底也開始出現由工兵組成的突擊排(штурмовыевзводы),一個俄軍突擊排由1名低階軍官、4名士官以及48名士兵組成,配備手榴彈、頭盔、短卡賓槍、轉輪手槍、自動手槍跟匕首,還有額外配置鋼盾與炸藥。俄軍還設置了專門的突擊工兵與擲彈兵野戰學校來培養這些部隊。

一戰沙俄、奧匈及其奧斯曼土耳其三大帝國的突擊隊是怎樣的存在

在1916年幾乎將奧匈帝國打垮的勃魯希洛夫攻勢(Брусиловскийпрорыв)中,俄軍率先結合了短炮擊滾進彈幕,大規模使用了突擊戰術。俄軍先以短時程且精確的炮擊轟炸奧匈防線(過去長時間的炮擊會給予敵軍後退重整且將陣地炸燬難以行進),並透過突擊排打擊奧匈軍防線上的弱點,突破防線後突擊排繼續往前推進不戀戰,不給予奧匈軍收攏部隊重整防線,殘兵交給後續跟上的步兵團解決。這個戰術大為成功,四分之三的俄軍部隊幾乎都達成了戰術目標且推進到任務目標線。

一戰沙俄、奧匈及其奧斯曼土耳其三大帝國的突擊隊是怎樣的存在

勃魯希洛夫攻勢的成功,也提供了德國的突擊隊戰術(也稱作胡提爾戰術)的靈感,奠定了日後皇帝會戰時的攻擊基礎。

奧匈帝國則是在1916年與1917年之間也成立了自己的突擊隊,師法盟友德國建置而成,而且規模更大,幾乎每一個奧匈帝國師都有自己的突擊營,奧匈帝國的突擊隊成了戰爭後期奧匈帝國最重要的戰力。而另一個德國盟友保加利亞也在1916年末成立了自己的突擊部隊,只是規模遠小於德國跟奧匈。

一戰沙俄、奧匈及其奧斯曼土耳其三大帝國的突擊隊是怎樣的存在

土耳其的突擊隊成立於1917年9月1日,稱為Hucum Mufrezesi(其實就是土耳其語的“突擊隊”),全員配帶改裝過的德國頭盔,配置手榴彈、匕首跟短步槍,接受德式訓練。突擊隊配屬在伊爾迪裡姆軍團(YildirimArmy Group),在西奈半島和巴勒斯坦等地作戰。

一戰沙俄、奧匈及其奧斯曼土耳其三大帝國的突擊隊是怎樣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