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規模最大的高平戰役,作戰計劃基本落空

1979年初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越邊境廣西和雲南全線,進行了為期28天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廣西方向的高平戰役,是這次作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廣州軍區前指為了殲滅高平地區的越軍346師及其地方部隊,先後投入了11個陸軍師的兵力,佔廣西方向19個參戰陸軍師的58%,佔整個作戰29個參戰陸軍師的38%。但從實戰進程來看,高平戰役的作戰實施,同戰前廣州軍區前指擬製的戰役計劃相去甚遠。

對越反擊戰,規模最大的高平戰役,作戰計劃基本落空

原計劃戰役發起當天關上高平大門,實際上用了4天。為了合圍高平之敵,軍區前指根據軍委的指示,組織了兩個主力師,採取大縱深戰役穿插的打法,向高平以西和以南實施迂迴包圍。

41軍121師奉命擔任戰役北線穿插部隊,在那坡縣念井地區佔領進攻出發陣地,突破之後以3個輕裝步兵團沿莫隆、通農、黃得軸線,向班莊、扣屯地區穿插,於戰鬥打響後12個小時的時間到達董賽、841高地、809高地地區,首先切斷3號A公路,殲滅班莊地區之敵越軍852團,爾後以一部兵力搶佔有利地形,構成對內對外正面,阻止高平之敵逃跑和太原之敵增援;師主力迅速向扣屯、高平方向發展進攻,會同42軍完成對高平地區之敵的合圍,保障主力全殲高平地區之敵。

對越反擊戰,規模最大的高平戰役,作戰計劃基本落空

42軍124師奉命擔任戰役南線穿插部隊,配屬軍坦克團和汽車48團5個連編成快速穿插梯隊,在龍州縣佈局地區佔領進攻出發陣地,待軍第一梯隊126師打通東溪公路之後,沿4號公路向高平實施坦克、摩托化快速突擊,於當日18時前插至高平,在41軍協同下合圍殲滅高平地區之敵。

戰役發起後,由於地形複雜,道路難行,以及越軍沿途襲擾,節節阻擊,甚至炸壩防水。121師行動最快的363團用了32個小時進至指定位置,師主力用了4天時間才全部到達841高地地區。124師克服班翁水障之後,先後奪取嫩金山口,博山和652高地,於20日上午攻克490高地、17號高地和526高地主峰的高平外圍要點,才形成了威逼高平之勢。

對越反擊戰,規模最大的高平戰役,作戰計劃基本落空

原計劃3到5天全殲高平地區之敵,實際上打了整整28天。從過去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出發,軍委和軍區前指認為,只要我軍穿插成功,控制了敵人縱深的要點,對敵人達成合圍,敵人就會動搖,就會逃跑,就便於我將其各個殲滅。因此,在戰役發起當天穿插到高平外圍斷敵退路的前提下,預計用3到5天時間即可速決全殲高平地區之敵。

可實際情況是,在越南北部的山嶽叢林裡,不僅可供大兵團作戰機動的道路稀少,而且路面不寬,路況不好,嚴重地限制了我軍進攻路線的選擇和行動的速度,從而造成我軍的優勢兵力和重型武器裝備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部隊為了進至指定位置就用了4天左右時間,速決全殲的決心完全淪為了空談。

對越反擊戰,規模最大的高平戰役,作戰計劃基本落空

越軍面對我軍的大兵團進攻,採取了最為適合自身情況的戰法,即化整為零,分散上山,憑藉有利的地形和熟悉的民情開展遊擊作戰。由於高平戰區的面積廣闊,高達2400平方公里,再加上山高洞多林密的複雜地形,我軍只能是分片展開,逐山逐洞地清繳敵人,這就大大地延長了作戰時間。直到3月16日撤軍完畢,也沒有能夠完全肅清敵人。配屬41軍作戰的150師,在回撤時由於50軍工作組的錯誤指揮,被越軍咬了一口,導致448團損失一個加強營,成為了此次作戰最大的一次失利。

對越反擊戰,規模最大的高平戰役,作戰計劃基本落空

原計劃用7個師的兵力全殲高平之敵,實際上投入了11個師。軍區前指的戰役計劃是使用41軍和42軍(加強43軍129師)共7個師的兵力遂行高平戰役,這一兵力使用計劃的根據是高平地區越軍為1個步兵師、3個獨立團、5個獨立營和若干武裝公安部隊約15000人,我軍投入7個師再加上其他兵種部隊,預計兵力可以達到8倍於敵,佔了絕對優勢,有把握完成作戰任務。

可在作戰過程中,軍區前指仍然感到兵力不足,這是主要因為在計算敵我兵力對比時,沒有把越南的民軍力量計算在內。戰後據保守估計,高平戰區民軍的數量比越軍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的總和還要多,而戰前卻沒有把如此龐大的一支武裝力量計算在內,是一個嚴重的失誤。

對越反擊戰,規模最大的高平戰役,作戰計劃基本落空

越南師從我國,實行主力部隊、地方部隊、民軍三結合的國家武裝力量體制,民軍規模龐大,熟悉地形民情,在各級軍事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利用有利地形節節阻擊我軍進攻,襲擊我軍指揮所、交通線和後方。121師在徒步穿插的過程中,沿途大小戰鬥幾十次,多數是被民軍襲擊和阻擊。師預備指揮所和後勤前梯隊於18日晚22時在魁剝山谷遭到敵人的伏擊,蒙受了重大損失,部隊和隨軍民工一共傷亡了300多人,攜帶的物資也全部丟光,喪失了保障能力。而伏擊他們的,就是附近鐵礦的越南民軍。

除了忽視越南民軍之外,我軍處於敵國作戰,為了維護交通線,掩護指揮機關、後勤單位和炮兵陣地,應對意外情況等等,用兵的地方還有很多。因此,在戰役進程中,我軍又陸續投入了4個師(20軍58師、50軍150師、54軍160師、162師)的戰役預備隊,才基本滿足了作戰需要。

對越反擊戰,規模最大的高平戰役,作戰計劃基本落空

高平戰役的實施結果證明:這次作戰我軍的主觀指導和客觀實際沒有統一起來,戰役計劃和實際情況嚴重不符,相差很遠,從而導致完成任務使用的兵力比預計的增加了,時間大大延長了,對預備殲滅的敵人只做到了基本殲滅。從總體來看,仗是打勝了,但是作戰過程很艱辛,部隊傷亡也不小,從戰役計劃到戰術運用,從掌握敵情到研究地形,都有眾多的教訓值得吸取。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