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夜城主
馬奈作品
在我印象中,“畫風”最大膽的油畫,馬奈的這幅《草地上的午餐》,應當是其中之一。這幅畫一經展出,便引起當時西方社會與藝術界的譁然,針對《草地上的午餐》展開的批評與討論,不絕於耳。
《草地上的午餐》這幅畫,給後來印象派畫家莫奈、塞尚許多畫家,很大的衝擊和啟發,雖然馬奈自己認為不屬於印象派,但他卻被人們尊稱為“印象派之父”。
這裡,默默就帶大家回到馬奈那個時代,從具體的時代背景切入,淺談《草地上的午餐》這幅畫,
分為兩方面:
1.馬奈另闢蹊徑,一改西方裸女畫的規則
2.馬奈推陳出新,探索全新的繪畫技法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
馬奈的這幅《草地上的午餐》,是一副風俗畫,規格比較大,約有2.7米寬,2米高,這幅畫描繪的是,幾個人坐在樹林的地草坪上,一同野餐的情景:
在畫面的左前方,有一個傾倒著的水果籃,籃子裡裝著各種食物;在畫面的中心,有兩個身著西裝革履的紳士,他們一左一右相對而坐,正在悠閒地聊天。
與他們坐在一起,畫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全身赤裸的女人,這個女子是當時人們非常熟悉的風塵女子;而在不遠處的水池裡,還有一個穿著薄紗的女子,正在汲水嬉戲玩鬧。
馬奈作品
1.馬奈另闢蹊徑,
一改西方裸女畫的規則
在當時的西方,無論是馬奈那個時代或是之前,在繪畫作品中出現的裸女,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神話中的女神,比如說女神維納斯;而另外一類,雖然不是女神卻勝似女神,看起來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比如安格爾筆下的大宮女,這些女子不僅非常漂亮,而且看上去很純潔、有超凡脫俗的美感。
而《草地上的午餐》中的這個裸女,是現實生活中的真人,而且她還是個風塵裡的女子。馬奈這樣畫,人們認為嚴重破壞了當時的社會風氣,這個赤裸著的風塵女子,卻和兩個衣冠楚楚的男人坐在一起,給人的感覺很不協調。
這位女子的姿勢也很耐人尋味,她的右腿蜷起,手肘靠著膝蓋,輕輕託著下巴,轉過頭來對著人們露出一絲笑容,女子毫不羞怯,反而用一種平靜坦然的神情,淡定地輕笑。
這對當時,對當時主流的藝術,簡直就是公然的挑釁,引起了社會和藝術界的譁然,針對這幅《草地上的午餐》,展開了劇烈的批評和討論。
馬奈作品
2.馬奈推陳出新,
探索全新的繪畫技法
《草地上的午餐》這幅畫,馬奈從色彩、造型和筆觸等幾個方面,採用了跟當時藝術界的主流,相違背的、完全不同的處理技法,顛覆了傳承悠久的古典學院派繪畫風格。
首先說畫面尺寸,《草地上的午餐》將近2.7米寬、2米高,尺寸這樣大的畫幅,在當時都是用來畫歷史畫或者宗教畫的,這類神聖、莊嚴題材。馬奈卻用來畫以裸女為主角的風俗畫,這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觀念上的衝擊。
接著說技法,從文藝復興開始到馬奈那個時代,畫家們總是以自己極高的功力,將畫面處理的,讓人看不出筆觸的痕跡,而人們也樂於欣賞這類“毫無瑕疵”繪畫,這也是當時社會的審美主流。
而《草地上的午餐》,無論是畫面中前面的樹、後面的風景,馬奈都是以粗獷、大刀闊斧的筆觸來描繪刻畫的,馬奈留下的筆觸、痕跡非常明顯,在當時的人們看來,《草地上的午餐》是莫奈技巧不夠、沒有處理好,不符合當時的流行的審美觀。
馬奈作品
最後來說光線,之前的藝術家作畫,都是在一個有故固定光源的室內進行的,畫畫時打個光,這樣一來,物體的明面和暗面十分明顯清晰,這樣畫出的畫,就會顯得非常立體。
而《草地上的午餐》中的人物,都是處於室外自然陽光下的。陽光下看到的東西,不會像室內光那樣有非常清晰的明暗面,除了自然的太陽光,還有水面的反光、草地的散射光,樹葉的遮擋洩漏的很多不規則的光,所以這幅畫給人感覺,兩邊都是光,畫中的人物,看起來也就不是特別有立體感。
馬奈作品
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一經展出,便遭到了社會上的諸多反對和嘲諷,很多人都評價馬奈,說他不懂色彩、畫得太潦草隨意、簡直有傷社會風俗……
但如果我們回到馬奈的時代,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便會發現:
馬奈對於光線的處理,對於色彩的運用,馬奈追求的是更加純粹的光影效果,他顛覆傳統的繪畫技法,對於裸體和人性,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和坦蕩直白的表達,這為人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藝術觀察的角度。
馬奈的繪畫理念,極大啟發了印象派的莫奈、塞尚等,以及這之後的立體主義的畢加索,還有其它諸多的現代畫家。
有位美國著名的藝術批評家,稱馬奈為:當之無愧的“現代主義之父”。
馬奈的這幅極為大膽的《草地上的午餐》,是對傳承已久、僵成固化的古典學院派,重重的一擊,讓人們看到了,繪畫更多的表現方式和可能性。
我是默默,愛藝術,持續分享有趣有料的精彩作品~
默默看藝術
這裡給大家介紹中國本土一個牛人吧,他的名字叫楊林川,可以說是中國近百年來畫風最大膽的一個畫家,其作品畫風大膽前衛,可謂前無古人。
有些俗套的是,他的作品前衛大膽的題材都與性有關,但不俗的地方是,他的作品在拍賣市場屢創新高。
楊林川的大膽之處還不僅僅是展示“性愛”題材的油畫作品。更富爭議的是,他還根據陳冠希與張柏芝“豔照門”事件中的一張外流圖片創作了一幅作品,引起了人們的廣泛爭議。在這幅作品中,油畫中的人物不僅有張柏芝的一張圖片,還有其他明星圍觀的人物形象,各種表情,引發了外界的各種熱議。
通過這幅作品,我們可以認為楊林川是個炒作高手,利用熱點事件來蹭熱度,將富於爭議的娛樂事件畫成油畫作品,並公開展覽,這的確是需要勇氣的行為,一般人可能想想也就罷了,他還真是敢幹。
楊林川關於性愛主題的作品,用色單調,背景黯淡,用筆粗野,多為反映異性、同性之戀,畫面中更是以暴露人體敏感部位、大膽地展現各種性愛姿勢,讓參觀者無不感覺到驚訝和畫風之大膽。
對此,楊林川則表示,作為一個藝術家,自己只是在記錄和表現社會中本就有的事。但外界也有評論認為,楊的行為不過是極盡炒作之能事。
由於在國內遭到了種種非議,楊林川還有意暫時在國內暫停“性”主題的展覽,而帶著這些作品到美國去展出。
楊林川大膽的畫風,與美國當代畫家約翰柯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他們兩人年紀相當,畫風類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深入去了解一下。
名師巨典
這幅畫從直觀角度來看,無論是在它誕生的20世紀初還是在當代都是一幅很有視覺衝擊力的作品。
再從它的影響來看,它的問世直接打開了法國立體主義的大門,想必也是影響深遠。
最後再回到主題~大膽上來講。一幅這樣大膽的作品的問世必定將引起一陣軒然大波。《亞維農少女》的誕生便是如此,在法國當時,有人說:“這簡直對法國美術來說是一大災難。”還有人說:“太醜了。”就連畢加索的朋友都無法理解,並評價說:“好破爛的畫。”
但事實證明《亞維農少女》是一幅對世界美術影響深遠的畫,更是一幅“畫風大膽”,特立獨行的畫。
謝謝,希望能被您採用!
長沙七六嶼畫室
什麼叫“畫風”最大膽的油畫?這個問法有些不妥。畢竟,藝術是生命的藝術,是一個隨著時間、空間不斷變幻逐漸演變的藝術。所有的藝術,都是從無到有的,在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中形成的。每一次一個藝術形式的形成與被認可,都是對後來藝術家的大沖擊,大驚豔,也是對創造者的大驚喜、大成就。
雷諾阿·手拿雛菊的年輕女孩
為此,每一次藝術的成就過程,都是一個大膽嘗試後的產物,都是藝術家天馬行空思維的結晶,其中的偶然成分與必然成分,都是天意的定數。但在現在的信息時代,我們只要知道藝術家的名字,就可以從網絡上搜索到他的事蹟,因此,面對信息的大爆炸,不同的畫家個體及藝術家的藝術形式多種多樣,讓人目不暇給,眼花繚亂,從而便會迷惑於哪一幅作品,才是你心目中“畫風”最大膽的油畫。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
如果放在漫長藝術史的時空中,每一次藝術形式的突破,新技法的形成,色彩的大膽創新,審美的時代拓變,都是一次對畫家自我或後來者心理影響的“畫風”最大膽畫風的演變過程,都是一時一隅藝術史的高峰。但在數千年藝術史的長河中,憑著個人的喜惡,真正可以選擇的最大膽的油畫,可能寥寥無幾。於是,欣賞者便自然會從中尋找一個或多個題主所提到的問題。並結合自己的時代,對心中所陳列的畫作,給出自己的審美認知。
當然,作為美術評論家,我的喜好眾多,對幾乎所有大師的作品,都有所認知,因之,要我選出自己的唯一,那是不能的。而且,傳統與造化,心源與自然,都是隨著時間的流動而變化的,隨著社會生態及政治生態的蟬變而變化的。這個時代認為大膽的畫風,在那個時代或許沒有出現,那個時代認為大膽的畫風,或許在這個時代已是昨日黃花。所以,不要選擇,只要憑著心靈的驀然驚豔,就是一種欣賞的境界。
布格羅作品
用戶62081517873
油畫藝術屬於視覺藝術,強調視覺效果,又是以“色彩線條”為載體,很明顯油畫的視覺效果和色彩有著直接的關係,若要說“畫風”最大膽的油畫應屬印象派畫作,因為印象派畫作都是厚重的色彩,簡直把畫作的“主題、構圖”都掩蓋了,畫風夠大膽了吧,
稍微仔細瞭解一下西方油畫,除了“流派”多種,而且題材也多種,比如,宗教、人物、風景、動物,在這些題材中,畫風最大膽的應屬於宗教人物題材的油畫,比如,人體油畫的“畫風”夠大膽了吧,但是要在眾多人體油畫中挑選出一幅“畫風”最大膽的油畫也有一定的困難,
又由於西方油畫一開始是注重“寫實”的,這很容易讓人想起“寫實主義”風格的畫作,畢竟寫實主義是完全的在表現真實,“藝術來源於生活”,寫實主義就是在還原生活,相對於虛無縹緲的宗教神話人物,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會顯的更有真實感,人們喜歡通過藝術來了解自己的生活,而且還可以大膽的瞭解,
不可否認,“畫風”最大膽的一幅畫作莫過於法國寫實主義代表人物庫爾貝筆下的《世界的起源》,他用完全真實的寫實手法描繪了女性生殖器,至始至終沒有任何修飾,要知道庫爾貝在技巧方面是好學聰穎的集大成者,他吸取了委拉斯開茲和蘇巴朗的特長,又將倫勃朗和弗朗茨哈爾斯對色彩和光影的處理巧妙運用在自己的畫作中,
大衛的構圖和空間又給他帶來了靈感,庫爾貝遠遠高於其他寫實主義畫家的原因還在於他作畫不用草描,所畫即所見,不會在繪成之後在畫面上添補想象出來的細節,《世界的起源》便是這樣的一種風格畫作,由於其畫風尺度過於大膽了,就不便上傳了。
詩夜城主
要說畫風很大膽的,我首推印象派時期的兩位油畫大師,一個是馬奈(1832年——1883年),一個是雷諾阿(1841年——1919年),這兩人都是印象派的中流砥柱,尤其馬奈,更是印象派的奠基人之一,在世界美術史上是開宗立派的大師。
馬奈·穿皮草的女子
19世紀中期以後,西方油畫進入了一個反思時期,許多畫家的創作陷入了困境,嚴麼繼續從古典主義風格里發掘新的畫法,如大衛、安格爾、布格羅等人,他們的畫法被稱作“新古典主義”。但是,這種畫法被西方遵循了400餘年,想從裡邊探索出新的畫法實在是太難了。因此,絕大數畫家反其道而行,準備打破古典主義長期壟斷的局面。
雷諾阿·手拿雛菊的年輕女孩
馬奈是第一個站出來向古典主義風格說不的人。他在1860年左右看到日本浮世繪,以及非洲的一些民間繪畫後,被震撼了。因為,浮世繪雖然沒有“焦點透視法”,也沒有光影對比關係和立體的造型感,是一種二維的平面畫法,但看起來卻具有凝練、雅緻、樸實,高度概括性的藝術風格,從畫面裡面好像能看到表達不盡的意境。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
馬奈根據浮世繪的風格大膽對油畫創新,很快創作出了幾幅油畫,如《草地上的午餐》、《奧林匹亞》、《吹風扇的女人》、《吹笛少年》等作品,並且興沖沖地拿著它們去參加沙龍展出。當其他學院派畫家看到馬奈的油畫後,對他冷嘲熱諷,說馬奈丟人現眼,不懂畫理,是屬於野路子的低級畫法。
馬奈·吹笛少年
馬奈沒有反駁,不讓參展就不讓唄,他拿起畫離開了,他堅信,西方繪畫很快就要迎來一場空前絕後的革命,他的畫法絕對是引領潮流的。事實上,馬奈的想法沒有錯,他就是影響西方油畫走向現代性的關鍵人物。
同馬奈同時期稍晚幾年雷諾阿,同樣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畫家。如果說馬奈對西方油畫從結構和造型上做出了重大改進,那麼,雷諾阿就是從色彩和筆觸上對油畫做出變革的關鍵人物。
雷諾阿·風景
雷諾阿依靠稍微誇張的手法,在畫畫時,對物象的原本色彩和色調進行了加重處理,讓紅的更紅,橙的更亮,同時,他不再用細緻的筆觸去層層描繪和渲染,而是用較快的筆觸一筆帶過,塑造出介於“似與不似”之間的物象輪廓,呈現出如同中國寫意國畫那樣酣暢淋漓的感覺,又一次把油畫朝著現代性推進了一步。
他們之後,油畫發展到後印象派塞尚、梵高手裡,正式進入了現代主義的創作理念。如果沒有馬奈、雷諾阿等人的前期鋪墊,西方油畫步入現代性顯然要晚一些。
鴻鵠迎罡
“畫風”最大膽的油畫是法國著名油畫家庫爾貝驚世駭俗的世界名畫——《世界的起源》。這幅畫的主題表現的是一個女性碩大的乳房和生殖器,上看不到胸部以上的“廬山面目”,下看不到漆蓋以下的雙腿,乍一看,確實有些驚世駭俗。但你和畫的題目聯繫起來加以思考,你就會發現畫家脫俗思維的良苦用心!他代表了巴黎公社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具有的繪畫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被辱罵的勇氣,表現了無產階級世界觀和唯物主義思想,歌頌了女性在人類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和偉大之所在,更是畫家庫爾貝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的哲理表現。這幅畫現藏於巴黎奧賽美術館。限於此畫過於裸露,甚至是不堪入目,故不便在此文中加載,有想瀏覽此畫的同仁和朋友,可在網上搜尋庫爾貝的傳世傑作——《世界的起源》並鑑賞!
青雲軒書畫
我本人經常在我國傳統畫域創作,比如山水、國畫、古建彩繪等等,但在相比較新穎的油畫領域,我卻又能深切感受到一股藝術文化新潮的衝擊力,油畫在畫作藝術類型上確實是可以跟咱們傳統畫類型齊頭並進!我也經常和身邊精通油畫的朋友溝通交流,通過對油畫藝術的深入瞭解,我心目中‘畫風’最大膽的油畫是《開國大典》!
大膽原因有二:
第一,無比偉大的創作背景與創作內容!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行開國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中國、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新中國成立了,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開闢了新紀元!中國結束了百年來被侵略奴役的屈辱歷史,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新中國!毛澤東、朱德等革命領袖帶領中國人民挺直了腰桿站起來了!在如此偉大、莊嚴、神聖的歷史時刻,我認為油畫《開國大典》的創作題材與創作思路可謂是無比膽大!
第二,畫作本身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災難’的親歷者!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油畫《開國大典》,我小時候家裡廳堂上最常見的兩幅畫,第一是毛主席畫像,第二就是開國大典!但是有很少人知道這幅畫有兩個版本,我們現在經常見到的其實是原作的複製品,或者原作的改動品!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要從新中國成立後的‘文革’說起!
上圖為原作中第一排人物:
原版《開國大典》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委託中央美院,由時年37歲的董希文先生畫的,1952年開始創作,到1953年全國印刷。
在1954年,董希文受命去掉畫中的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高崗(第一排右一);1972年,身患重病的董希文老先生又受命將原畫中的國家主席劉少奇替換成董必武,這是第二次修改。這兩次修改涉及到的具體原因,大家肯定都比我清楚,在這裡無需多說。
上圖為兩次修改之後的人物
1979年,改革開放,‘文革’及左傾錯誤被糾正,時任國家高層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決定將此前兩次修改的內容恢復原貌!此後大家在大展覽中見到的油畫《開國大典》便是最終改正後的複製品了!
畫中第一排所有人都是國家副主席,左起: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
至此,油畫《開國大典》的創作與‘畫風’經歷算是完美落筆,我覺得是我賞析的油畫中最大膽的作品!不知廣大朋友們有何看法,歡迎一起探討
辛會民藝
弗朗西斯·培根《尖叫的教皇》系列
致敬委拉斯貴支的《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
培根牛逼就牛逼在畫了45張同題材的尖叫教皇,每一張都不雷同,但無論變形多麼嚴重,採取的局部多麼小,都能辨認出是那個倒黴教皇……
惡搞教皇真是膽大包天哈哈哈哈哈哈哈,雖然教會已經無權燒人了,當心教徒去你樓下開茶會喔培根!
槿年咕咕咕
個人偏向還是覺得梵高星月夜。
令人咋舌的還是特殊的畫法能始終讓人體會不一樣的視覺傳達。也許真的只有精神達到一定高度的透徹才能用如此非同一般的手法去表達常態的景。
如漩渦般的線條,筆觸不乏激情,加上極冷極暖相沖的色彩,其實非常能體會那種掙扎與對抗的情緒,是對自己也是對整個世界吧。
純屬個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