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浮世繪常被認為專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畫(日語稱為錦繪),但事實上也有手繪的作品。

在亞洲和世界藝術中,它呈現出特異的色調與丰姿,歷經三百餘年,影響深及歐亞各地,十九世紀歐洲從古典主義到印象主義諸流派大師也無不受到此種畫風的啟發,因此,浮世繪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浮世繪不僅是江戶時代最有特色的繪畫,而且還由於它對西方現代美術的推進作用而聞名世界,在西方甚至被作為整個日本繪畫的代名詞。此篇為你介紹的是聞名於世的三大浮世繪畫家,他們分別是以風景畫見長的葛飾北齋、以美人畫見長的喜多川歌麿、以役者繪見長東洲齋寫樂。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高、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他還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文政末年到天保初年,70歲的北齋陸續創作和發表了橫大判『富嶽三十六景』共46枚,這是後來為他贏得世界性榮譽的代表作。在這些精美的作品中,以『凱風快晴』和『神奈川衝浪裡』最為有名,我們幾乎可以在任何一部介紹日本繪畫的書中看到它們,並可以讀到對於這些作品的高度評價。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冨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沒有飛鳥,也沒有行人,大片的富士山,幾乎佔據了整個畫面。朝陽燃紅了山體,赤紅的山,蔚藍的天,留白的雲,簡快明朗。來自日本最高峰,活火山——富士山的氣度和力量。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冨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裡」

磅礴之巨浪,搏擊之扁舟,泰然之富士山——瞬間的定格,凝聚了所有語言,化作無聲的表達。

北齋把視點降低,彷佛自己在小舟中隨波翻騰,仰望浪頭及富士山,身歷其境地捕捉住整個場面。將大自然排山倒海的逼人氣勢,抒發得淋漓盡致,其絕妙之處,只可意會難以言傳。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冨嶽三十六景-駿州江尻」

有人卻更喜歡『駿州江尻』。在這一幅畫中,北齋用最為簡單的幾何線條勾勒出美麗的富士山,而畫面的主要場景畫的是在大風天氣中趕路的人們。有的人頭上的斗笠被吹走,而有的人手中的紙被吹的漫天飛舞,北齋對這種瞬間畫面的把握,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在這樣一幅“風”景畫中,北齋畫出了風,毫無疑問“風”是沒有顏色的,但任何一個人看到這幅畫時,都能聽到從畫中傳出的呼呼的風聲。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冨嶽三十六景-御廄川岸より両國橋夕陽見」

『御廄川岸見兩國橋夕陽』取景自東京都墨田區,隅田川上。兩國橋,連接武藏、下總兩國。夕陽西下,兩國橋和富士山,美不勝收。

小小的扁舟上,身份各異的十幾號人,中間站一大哥,高舉著竹竿,像指揮家一般,把控著整個畫面的平衡。竹竿的頂端,與船尾的擺渡人,和船頭的“思考者”,構成一隱形的三角,默默地呼應,遠處的富士山。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冨嶽三十六景-相州梅澤莊」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冨嶽三十六景-深川萬年橋下」

『富嶽三十六景』這46幅作品中,除了少數的幾幅以外,富士山幾乎都是一個遠遠的背影,畫面的主題大多是一般百姓的生產和生活場景,並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這時的北齋,在大膽吸收荷蘭風景版畫手法的同時,又繼承日本名勝畫的傳統,細心觀察江戶市民的生活風俗,還創造出『狂歌繪本·東都名跡概覽』。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諸國名橋奇覧-すほうの國きんたいはし」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諸國名橋奇覧-山城あらし山吐月橋」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諸國名橋奇覧-摂洲天満橋」

北齋的風景版畫由於其令人耳目一新,而受江戶市民的歡迎。但他對現實奇矯扭曲形態的強烈偏執,卻是超越當時人理解的,只有到現代藝術中才能引起共鳴。在這個意義上說,他的藝術是超越時代的,是現代藝術之前的現代藝術。

喜多川歌麿

喜多川歌麿 (1753-1806),生於江戶(今東京)農家。他與當時的文學名人結交,以新的時代感覺,在繪畫中追求合乎理想和社會風尚的美,對社會地位低下的歌舞伎乃至妓女也充滿同情。他的畫以準確的線條和單純的色塊,描繪女性的官能美,刻畫女性的心理活動。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當時三美人」

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江戶寬政年間三美人』。圖中中間是富本豐雛,右為阿北,左為阿久。豐雛是花街吉原藝妓,阿北與阿久是淺草觀音堂隨身門下茶室的姑娘。這一幅即是喜多川歌麿創立的“肉色線描”、與服飾“沒線式”相結合的“大首繪”範例之一。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南國美人合」

他是“大首繪”的創始人,也就是有臉部特寫的半身胸像。他對處於社會底層的歌舞伎、大坂貧妓充滿同情,並且以纖細高雅的筆觸繪製了許多以頭部為主的美人畫,竭力探究女性內心深處的特有之美。他以纖細高雅的筆觸繪製了許多以頭部為主的美人畫,力圖展現女性內心深處的特有之美。其畫風不僅在日本影響極大,還聲播海外。19世紀中期, 喜多川歌麿的一些畫作被引入歐洲,在法國尤其受到推崇。法國的印象派畫家廣泛學習借鑑 喜多川歌麿的手法,藝術史中提到法國印象派之“日本影響”,通常指的正是喜多川歌麿。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歌撰戀之部」

喜多川歌麿以袒露的細嫩肌膚,極力表現肉體的柔軟彈性和人物的細膩情感,色彩結構極為簡練,省略了間色繁複的線條與背景,以單純平坦的套色手法渲染理想美人的表情、姿態與時代感。在行雲流水般的線條和色彩間將理想化的性感女性形象表現得盡善盡美。”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青樓美人」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當世美人遊兿妓」

喜多川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浮世繪美人畫 。作品追求合乎理想和社會風尚的美,對社會底層的歌舞伎乃至妓女充滿同情,善於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其畫風一直影響到近現代,追隨者甚眾。1804年因繪製『太閣洛東五妻遊觀』得罪幕府,受手銬刑。不久死去,葬於淺草菊屋橋專光寺。

東洲齋寫樂

如果說喜多川歌麿是美人畫的頂峰,那麼役者繪的巨擘則非東洲齋寫樂莫屬。從1794年開始持續到1795年短短的十個月中,東洲齋寫樂創作了大約140幅作品,命名為歌舞伎劇院的世界,以及一些描繪相撲手的作品。然後他就突然從畫壇消失了。外人根本不知道他的出生年月和地點以及學習繪畫的經過。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三世大谷鬼次の奴江戸兵衛」

就一般規律而言,浮世繪師總是先從繪本插圖等製作開始,然後才逐步過渡到單幅版畫。無論技術上或是藝術上都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東洲齋寫樂作為無名畫師在沒有任何預演的情況下,突然發表了一系列精彩的錦繪,在浮世繪界尚無先例。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八世森田勘彌の駕篭舁鴬の治郎作」

此外,東洲齋寫樂的作品全部由出版商蔦屋重三郎包辦經銷,而作畫期又如此短暫,並迅速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一切均令人不可思議。日本美術評論家稱他“像彗星出現一樣”照亮了當時的“浮世繪”畫壇。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二世瀬川富三郎の大岸蔵人妻やどり木と中村萬世の腰元若草」

這一套中所有惡毒畫像(其中有些是成雙成對的,在互相對照下使得每人的特徵格外鮮明),都是同樣的強烈手法,同樣的無情誇張而處理的,與浮世繪的典雅精緻或浮豔華麗的美完全相反。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市川鰕蔵の竹村定之進」

大首繪用高度洗練的線條傳達出入物的神態,最集中地體現在對眼睛和嘴的刻畫上。他筆下的人物常常被賦予驚愕、猶豫、淡漠的神情。經由有意的誇張處理,成為畫面中最妙趣橫生的構成元素。產生異常強烈的視覺效果!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三世市川高麗蔵の志賀大七」

演員的頭部及上半身突出於深銀灰色的背景(由黑雲母粉作的)上;他們的個性和所扮角色特有的面貌及姿態都使人難於忘卻。以深色作為背景,撒上黑色的雲母。在這些肖像畫中,東洲齋寫樂以高超的敏感度捕捉到藝人的個性特徵。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日本藝術の三大浮世繪大師

東洲齋寫樂專攻役者繪。他創作的140餘幅版畫中,役者繪多達134幅。他以自己的獨特視角解讀歌舞伎!,具有透視人生與社會的力度。他的作品的最大特徵在於不僅以誇張的漫畫手法表現演員的形象與動態,更通過對個性的渲染表現其藝術品質、風格以及角色的內在精神。

寫樂必然具有敏於常人的洞察力,否則很難解釋為什麼他能輕鬆抓住演員神情變化的瞬間。並將其表現得如此生動和傳神。“不求逼真再現,但求印象性的把握。”是一位

浮世繪專家對寫樂做出的準確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