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播之役,遵義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事

萬曆年間,明神宗本有機會再度復興日漸衰落的大明江山,但“萬曆三大徵”消耗了明朝的大量國力,加速了明朝的滅亡。今天,小土司為大家講述萬曆三大徵之平播之役,海龍屯便是平播之役的主戰場。

平播之役,遵義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事

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南詔國酋龍自稱皇帝派兵侵佔了播州,安南都護派兵收復了播州。誰知南詔野心不改,在鹹通十四年(公元873年)又再次攻陷播州。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僚族人楊端應募,從四川瀘州起兵,敗南詔,佔播州。從此拉開了楊氏家族在播州的統治。

平播之役,遵義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事

從唐末至明末,自楊端到楊應龍,楊氏統領播州長達725年之久,傳承27代30世。

據近代歷史學家譚其驤《播州楊保考》記載:“播州版籍雖列於職方,然專制千里,自相君臣,賦稅之冊,不上戶部;兵役之制,不關樞府,名為外臣,實為一獨立政權。”可見,當年稱霸一方的地方勢力使古播州猶如一個小朝廷。

平播之役,遵義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事

海龍屯新王宮復原圖

楊氏統領播州的數百年間,恰是中國少數民族制度由羈縻之制到土司制度再到改土歸流的流變之際,羈縻之制和土司制度在一定歷史階段,促進了民族地區社會的發展。

世襲統領播州的楊氏,能“累世恪守忠節”(《楊文神道碑》),與中央朝廷保持一致,因而得到了寬鬆的發展空間,並採取各種積極措施,客觀上促進了播州經濟、文化的發展,併為明清時期遵義地域文化的興盛奠定了基礎。海龍屯、楊粲墓等一批楊氏遺存,正是播州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實物見證。

平播之役,遵義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土司制度的弊端逐漸顯現,加之末代土司楊應龍的種種不端,楊氏遂成為明朝廷翦滅的對象,一場慘烈的、曠日持久的血戰在海龍屯上演。清魏源在《聖武記》中稱:“明代播州、藺州、水西、麓川皆勤大軍數十萬,殫天下力而後產平之。”這四次大的戰爭,尤以“平播之役”最為慘烈。

平播之役,遵義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事

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二月,總督李化龍率八路24萬大軍平播,四月中旬會師海龍屯,一場血雨腥風的大戰就此展開。

屯外,20餘萬官軍築起長圍,輪番攻佔,晝夜不息;屯內,數萬軍民背水一戰。據研究,一批俘虜的日本炮兵及日本火炮也參與了平播之役;而播軍只有標槍、弩箭、滾木、檑石等武器;明軍在武器方面佔據了絕對優勢。火器的使用也成為西南地區改土歸流得以實現的重要技術保障。

六月六日,明軍攻破海龍屯,楊應龍自縊,楊氏對播州的統治隨之灰飛煙滅。

平播之役,遵義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事

平播之役自二月二日出兵至六月六日結束,歷時114天,雙方共投入兵力達數十萬之眾,生擒播軍1124人,斬首22687人,擄獲家屬5539人,招降播民126211人,奪取馬牛767頭,明軍大獲全勝。

平播之役,遵義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事

整場平播之役歷時114天,而海龍屯在2萬人與24萬人的敵我懸殊下,竟然堅守長達兩月有餘。至今,登上三十六步天梯,還能感受到,坡度陡絕、極窄極險,澆上桐油的天梯是如何禦敵的。

平播之役,遵義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戰事

這是遵義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戰事。海龍屯從此成為貴州中世紀最著名的戰場。明清時代,很多文人騷客曾作詩憑弔,至今仍有大量與之相關的口碑傳說在當地流傳。

文中史料來源:《復活的土司城堡》 李飛著


遵義市區乘車攻略:

1、遵義市人大(珠海路)乘坐旅遊2路公交車

2、茅草鋪客運站加油站旁乘坐海龍屯景區直達車

3、自駕攻略(導航海龍屯景區)

A:遵義市內—復興大道—匯川大道—匯川大道延長線—海龍屯景區

B:遵義市內—瀋陽北路—遵龍大道—海龍屯景區

高鐵站乘車攻略:

公交車303路 — 茅草鋪客運站 — 景區直達車 — 海龍屯景區

機場乘車攻略:

機場大巴 — 唯一國際 —茅草鋪客運站 — 景區直達車 —海龍屯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