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在1965年攀枝花鋼鐵基地開始建設之前,就在後來的弄弄坪對面,金沙江的另一邊,有一個地方,早在清朝就有人在那裡從事生產和生活了。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這個地方就是如今的“小寶鼎”。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小寶鼎所在的寶鼎礦區,舊時稱“那拉箐煤田”,在清嘉慶年間就已有當地鄉民開始開採煤礦,練成焦炭,出售到已經興起冶銅生產的會理、黎溪等地。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清同治年間(1866年)和清光緒年間(1889年),法國人也曾來實地做過礦產調查。

但最為出名的一次莫過於1939年常隆慶率隊的調查,並由此提出了“那拉箐煤田報告”。此後,就不斷有地質調查隊深入該地頻繁調查。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1958年,“大躍進”時期,為了“大鍊鋼鐵”,會理縣公安局和當時管轄該地的雲南永仁縣談妥,調遣勞教人員在寶鼎礦區的芭蕉灣開挖小煤窯,建立了“龍樹灣”煤礦。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同期,西昌地區建設了西昌鋼鐵公司、會理鎳礦和拉拉銅礦等眾多單位,成立了西昌工業區,為了解決工業用煤,開始籌劃在寶鼎礦區開辦煤礦。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1959年,經與雲南省協商,西昌工業區在小寶鼎成立了“四川省地方國營寶鼎煤礦”,先期利用會理縣公安局“龍樹灣”煤礦生產,解決用煤燃眉之急。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這一年,寶鼎山上一下湧入了近千人,抓生產、搞運輸、興基建、修工棚,熱火朝天忙了起來。這個新興的煤礦,開始壯大興盛,為西昌地區工業生產綿綿不斷輸送“工業糧食”。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1962年,正當寶鼎煤礦30萬噸礦井即將投產,公路通暢,職工生活不斷改善的時候,四川省對“大躍進”時期上馬單位“撤停並轉”,寶鼎煤礦也停建了,1500多名職工中只有100人在此地留守。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1964年,攀枝花鋼鐵基地建設的先期進入者,寶鼎礦區建設指揮部,決定首先修復廢棄的“小寶鼎”煤礦,以解決當時生產建設用煤所需。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1965年年初,從嘉陽煤礦首批調入200名職工承擔修復工作。工人們冒險下井,用桐油燈代替礦燈,以方木代替鐵軌,用雙手打炮眼,用木質礦車運礦,僅用28天就修復了巷道。3月,正式建井,生產原煤。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1972年,在原年產量15萬噸基礎上開始擴建,分兩步投產。1978年達到48萬噸,1980年核定年產量45萬噸。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1983年,渡口礦務局以小寶鼎礦為頂板管理樣板,推動礦區生產技術管理工作。

2002年,小寶鼎礦全面建成了機械化礦井,年產量50萬噸。2005年,年產量60萬噸。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如今,當知道了小寶鼎的這些故事後,就忍不住想去實地走走看看。於是搭乘公交41路,從渡口橋出發,在灰老橋位置拐入,由山腳而上,最終來到小寶鼎。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這趟公交車上沒有什麼年輕人,有退休大爺們一直在聊天,談現在的打折購物,也談曾經小寶鼎的工作和生活,有趣的是有兩個閒聊的大爺直到快下車了,才發現原來彼此多年前就認識,只是這麼多年不見,容顏已變,竟然沒認出來,都不住感慨:歲月惱人啊!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走在小寶鼎,因為不瞭解採煤,也因為第一次來,所以看到許多事物都感到很新奇。經過平硐,會想象著裡面是什麼樣的情景。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看到廢棄的礦燈房,也會想到當初還在用時的場景。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看到職工澡堂如此大,也好奇在門口打望了好一會兒。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就連食堂都去參觀了一下。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身邊不時有井下出來的工人經過,他們臉上和工作服上佈滿的黑點,也體現出這份工作的艱苦。從牆上掛著的“矽肺病”防治的宣傳資料不難看出,這個職業存在的高風險性。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也因此,由衷佩服這些如今還在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更佩服從三線建設時期開始,那些在更加惡劣生產條件下一干就是許多年的老一輩煤礦人。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有關於生活的設施,山上也基本都有。

緊挨著小寶鼎礦辦公樓,建有廣場、花園,還有菜市場和商店、藥店,是整個片區最為熱鬧的地方。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不過一到菜市場裡的一收攤,就很難看到幾個人了,整個片區頓時就靜了下來。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因為年輕人少,孩子也少,所以當初還算比較大的學校,如今也變成了一個校區。這個學校曾經也被稱為“渡口市四附三信箱子弟校/渡口市煤炭指揮部小寶鼎煤礦子弟學校/渡口市礦務局第十二中小學校/攀枝花市小寶鼎子弟學校/ 攀枝花市礦務局第十二中小學校/攀煤(集團)公司第十二中小學校”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看到了衛生所,卻沒有找到曾聽說過的“小寶鼎職工俱樂部”,那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攀枝花建起的為數不多的職工俱樂部之一,也許早已不在了吧!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走在生活區,雖然看到這一輪攀枝花的棚改在這裡也有體現,但平房、老式磚房、紅磚房還有不少,許多老年人仍然生活在其中。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感慨萬千的同時,我不禁想到:因煤而生、因煤而盛小寶鼎,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改革的痛,在如今供給側改革不斷推進的將來又會怎樣呢?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和攀枝花許多產業一樣,在吃完了“資源飯”後,又將走向何方呢?

希望,都能好好的吧!

因煤而生 因煤而盛│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

如果你也有關於攀枝花小寶鼎的故事,歡迎評論區留言,一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