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儀隴扶貧謀長遠 脫貧致富後勁強

“現在家門口就有‘脫貧車間’,就近就能賺錢還可以在家照顧老人小孩,巴適得很!”11月筆者隨著“壯麗新時代 百家媒體看儀隴”採訪團來帶南充市儀隴縣馬鞍鎮險巖村,遠遠眺望青瓦紅牆,燈籠高掛,星星點點村落分佈在高山幽谷間。

四川仪陇扶贫谋长远 脱贫致富后劲强

“過去,我們這裡是‘山高石頭窩,出門就爬坡;掙錢無門路,光棍特別多。’不過,現在大不同了!”村支部書記張壽伯向筆者介紹,朱德故里、德鄉儀隴地處四川盆地北部低山與川中丘陵過渡地帶,地貌以低山深丘為主,過去險巖村條件差,好多年輕娃娃連媳婦都娶不到,扶貧攻堅以來按照縣裡規劃,村上主要發展了食用菌、水果、蔬菜三大產業,還回引了一個優秀農民工張洪創辦了扶貧車間,現在群眾掙到錢了、氣也順了,村子裡一片欣欣向榮,連老光棍張守祝都娶上了媳婦,基本實現了 “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現在險巖村是市級“四好村”,省級“文化扶貧示範村”、“旅遊扶貧示範村”。

四川仪陇扶贫谋长远 脱贫致富后劲强

張壽伯口中的扶貧車間—勤創電子廠是優秀農民工張洪返鄉創辦的,這個廠主要生產數碼產品配件的生產和銷售,多款產品已經通過CE認證,可以進入歐盟市場。年產值達500多萬元,吸納了村民40人常年在廠裡務工,月均工資1500—3500元左右,村民們不出村也能掙到錢,不僅不用背井離鄉,還能照顧家人,大家都很滿意。“工資是計件核算,什麼時間有空閒就來工作,有些環節還可以帶回家做,麻利點3000多不是問題。而且有些環節不需要什麼技術,全家都可以手幫忙。”正在扶貧車間工作的脫貧戶朱國翠一邊工作一邊看著正在旁邊學習的孩子,連連感嘆現在的好政策,脫貧之後還有依託,不用害怕因病返貧。

四川仪陇扶贫谋长远 脱贫致富后劲强

“我們險巖村在儀隴並非個例,近年來縣裡統籌領導、幫扶、資金三大力量,堅持實幹、問題、民心、激勵四大導向,探明瞭脫貧攻堅工作思路,充分尊重農民主體調動積極性,在18年全縣正式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在謀劃脫貧之初,縣裡就制定了相應策略讓脫貧致富後勁強。”馬鞍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該縣持續性引導廣大貧困群眾,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培植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主導產業、有項目基地、有帶動企業,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有脫貧項目、有穩定增收渠道,變“輸血”為“造血”,為產業發展持續引來“活水”,助力脫貧致富後勁強。

“村裡的產業扶貧項目讓我就了業,有了穩定的收入,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有了現在的好生活,現在已經脫貧,致富啊就不會遠!”在險巖村木耳養殖基地正在忙著的王玉翠則開心地跟筆者講述這幾年生活上的變化。育產業、強主體、拓市場、創品牌、建機制,產業扶貧的種子在“三鄉”故里深深地紮下根來。儀隴縣多措並舉,扶貧謀長遠,讓貧困群眾挺起脫貧“脊樑”,滿懷信心地奔跑在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上。(劉加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