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半的孩子到底該不該送幼兒園?現在很多幼師都不讓自己孩子上幼兒園,是正確的嗎?

莪滾


我家女兒32個月不到就去上幼兒園了,而且2周內迅速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

所以我覺得孩子上幼兒園的時間,你要單純的看年齡,要看你的孩子有沒有具備上幼兒園的技能。

如果你打算讓孩子3歲半去上幼兒園,那麼3歲的時候就要開始有意識地去訓練孩子去幼兒園時必備的一些技能。

孩子上幼兒園必備哪些技能呢?

1、自己能獨立吃飯

不必要求孩子吃得乾乾淨淨,但是一定要會自己拿勺子吃飯,不必學拿筷子,因為幼兒園是不允許用筷子的,以防筷子戳傷小朋友。

從我女兒1歲開始,我就給她一把勺子給她把玩,弄髒了、掉了我從來不說她,1歲半的時候她就能自己用勺子準確地將飯菜送到自己嘴巴里了。所以送她去幼兒園後,獨立吃飯這點我一點都不用擔心

2、能表達自己的需求

上幼兒園後,是一堆孩子在一起,如果孩子不會自己表達自己的需求,是很容易被老師忽視的。

比如很多孩子想尿尿了,不會說,那就只能尿褲子了,很多孩子尿出來了會跟老師說尿溼了,但是還有些孩子即使尿溼褲子了也不知道跟老師表達,那這樣一直穿著溼的褲子就很容易感冒了。

所以孩子的語言能力也很重要。

我從我女兒還不會說話開始,就每天睡覺前自己編故事講給她聽,等她1週歲了,我就買來繪本,每天堅持講睡前故事,所以她說話的時間都比同齡段的早,詞彙量也相對比較多。

比如她會說孤單、亂七八糟、犄角旮旯、攪拌均勻、高興極了等詞,還會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很連貫地表達出來:我昨天下午和祺祺和咪咪一起盪鞦韆,我高興極了!

到她2歲的時候,睡前故事經常就變成了她講,我聽。

我女兒雖然3歲不到就入園了,但是她每天回來都會跟我講發生在學校裡的事情,比如今天我又交了一個新朋友叫曾博偉;中午睡覺的時候謝子辰哭得很大聲叫“媽媽、媽媽”;今天鱷魚哥哥老師陪我們做遊戲……

作為家長,當孩子去上幼兒園了,我們都很想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裡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是如果孩子表達能力不行,我們是很難問出個所以然來的。

3、不再依賴尿不溼

曾經我想3歲後再給孩子戒尿不溼,但是瞭解到在幼兒園裡,老師一般不給孩子穿尿不溼後,我在女兒上幼兒園前兩個月開始白天不給女兒穿尿不溼,也就是今年7月份。

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女兒白天不穿尿不溼後,一天偶爾尿溼1、2次,2個星期後,完全不會尿溼褲子了,只要有尿就會自己說出啦,然後去她的小馬桶上尿尿。

我從來都沒有把過尿,直接從尿不溼過渡到小馬桶。

我女兒去幼兒園第2天,老師跟我說尿床了,這在我意料之中,因為換了新環境,不適應幼兒園生活,所以會尿床很正常,我沒有責備女兒半句,在這裡也感謝老師也很有耐心,沒有對孩子尿床的事情大驚小怪,很快,我女兒在幼兒園再也沒尿床了。

我們應該在孩子上幼兒園前給孩子把尿不溼戒掉,因為老師要照顧那麼多孩子,每個都給穿尿不溼工作量大,不穿尿不溼,孩子又容易尿褲子換尿床,這樣也會增加老師工作量,會印象老師心情的,我們自己帶過娃,知道這種崩潰,所以我們提前做好準備就是在給老師肩負呢!

而且這樣會讓孩子沒有挫敗感,會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澳貝格格


我身邊有一個朋友,之前做了四五年的幼師,口碑也很好,很受學生家長的喜愛。後來她有了孩子,就不再從事幼教工作。

我這個朋友,她的孩子如今已經四歲多,但是卻一直沒有送去幼兒園。她當時跟我說,之所以不送幼兒園是有幾個原因的:

1.幼兒園老師少,學生多,老師照顧孩子不可能面面俱到。

一般幼兒園每個班大概三四十個學生左右,但是老師一般是2~3個。老師沒有精力照顧到每一個小朋友。而三四歲的孩子自理能力是很差的,她很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吃飯、睡覺、如廁等等方面的問題。害怕孩子在學校因為膽子小不敢叫老師幫忙。

2.幼兒園都是固定的生活學習模式,會扼殺孩子的天性。

在幼兒園,每天的吃飯、睡覺、喝水、運動等等這些都是固定時間的。孩子們每天按部就班地在學校生活,做什麼是都要統一行動,統一步調。而3~6歲的孩子天性比較自由,這樣固定的生活模式會對孩子造成束縛,妨礙孩子的天性發展。

3.三四歲的孩子還處於依賴期,離開父母身邊沒有安全感。

很多孩子其實是不願意去幼兒園的,被父母硬拉著去學校的時候,每天都哭個不停。我的朋友說,每次看見這些哭鬧的孩子,自己也挺難受,她不想以後自己的孩子也是這樣。三四歲的孩子本身就沒有安全感,十分依賴父母。如果硬逼著去學校,對孩子而言傷害是很大的。

以上就是我這個幼師朋友關於為什麼不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原因,我想這應該也是大部分家長不願意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原因吧。

那麼,送孩子去幼兒園真的不好嗎?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孩子真正能夠在幼兒園學到的知識是很少的,就算能夠學到一點點,也不多,作用也不是很大。

但是,如果是對於如果父母是雙職工家庭,夫妻兩個都忙於上班,很少有時間顧及到孩子,那麼,其實這種情況,是應該把孩子送去幼兒園的。

相比忙碌的父母,和幼兒園豐富多彩的活動,孩子在學校裡面能夠學到的反而比在家更多。

另外,幼兒園固定的生活模式對孩子而言也並非一無是處,最起碼,能夠讓孩子懂得規矩,懂得秩序,懂得如何同他人相處。

記得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在6歲之前必須立規矩。為什麼呢,因為過了這個時期,要想給孩子立規矩就難了。集體的生活雖然有照顧不到的地方,但是集體生活能夠使孩子交到朋友,能夠讓孩子們近距離相處,孩子能夠提前學習同他人如何相處。

如果把孩子丟在家和老人一起生活而不去學校,而同齡的孩子都去幼兒園了,那麼孩子每天面對的只能是大人,或者是比他小很多的幼兒,他出門也不會有同齡的玩伴一起玩樂,這樣下去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也是不利的。

所以,關於是否送孩子去幼兒園,我覺得還是要看本身的家庭情況。如果覺得自己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比幼兒園更好地教育環境,或者是父母可以在家陪伴孩子,可以跟孩子有很好的互動教育。那麼,也是可以不送孩子去幼兒園的。

但是,如果父母都要工作,沒有人帶孩子,只能把孩子丟給老人,或者是請保姆看管,這種情況還是送幼兒園比較好。

如果覺得對的話,給個贊支持一下呦~謝謝😜

歡迎關注他山之教育,持續分享有用、有趣的教育內容。


他山之教育


自己的生活狀態決定你送不送幼兒園,有的時候是迫不得以,如果有時間還是三歲半以後再送,今天關於送幼兒園這事我說一下個人的觀點,一直以來糾結這個事,今天也算是借平臺和大家討論一下,希望給大家一些幫助,我的大寶今年15歲,兩歲左右送的幼兒園,當時想的簡單就是感覺孩子在自己身邊沒有孩子玩孤單,又加上初為人母一個人帶感覺累,送的私立幼兒園,孩子20多個小小班,當時覺得這個幼兒園近,接送方便,條件一般,孩子在進幼兒園一個周就開始哭鬧,免疫力下降身體消瘦開始感冒發燒,停園休息一週左右再送,抵抗入園激烈考慮孩子身體健康就暫停了送園,後來在兩歲半以後,送的公立幼兒園,孩子每天也就是10個左右,三個老師,生活老師50多歲很慈愛的一個大姐,孩子剛去哭過兩天,以後再沒哭過,在這裡才感覺老師很重要,孩子中間因為工作的原因總共換過5個幼兒園,之後孩子就有表達能力和自理能力,完全不用擔心,大寶的幼兒園生活算是平穩,現在二寶3歲半了,送園半年了,剛送園那會可能年紀大了萬般不捨比讓他比哥哥晚送一年,差幾天三週歲,5個老師50個孩子,班主任是男的,剛結婚可以說也很敬業,其餘老師都是女孩子,感覺照顧孩子的話還是有點不放心,二寶抗拒入園三個月之久,就在今天早上還是在抗拒,問題出在哪裡我都懷疑,老師們一致認為孩子入園早了,也能理解孩子太多老師根本照顧不到每個孩子,趕上二胎時代孩子超級多,任性寵溺,體量老師,我的觀點,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就帶到3歲半以後入園,這段時間孩子心智比較成熟了,有足夠的表達能力,自理能力,控制情緒的能力,能分辨對錯,這樣的他你放進幼兒園會比較放心,不會惹事,太早的話感覺孩子真心累和無助的感覺,早了碰上好的老師也許還好,要不孩子真的要遭罪的


用戶664198523261


孩子到年紀時不去幼兒園是家長有什麼顧慮麼?結合我身邊的情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家裡有老人帶著

樓下有個小女孩三歲多,平時就是她的爺爺奶奶看著她在樓下玩,孩子前面還有一個上小學的姐姐。一次有人問她奶奶孩子多大了。奶奶說:三歲多了,又問為啥不上幼兒園,奶奶說:我和她爺爺都沒事我們看著就行,反正去幼兒園也是老師帶著玩。

這種情況真的不在少數,家裡長輩在家就不想讓孩子去幼兒園,自己帶著又放心又省錢。

孩子不願意去

說到這個我要說一下我的小堂弟,他上幼兒園時非常開心,可是第二天去的時候,他竟然說:我還要去麼?昨天不是去過了麼?後來就有一段時間會哭鬧,不過也就是一陣子,之後接受每天要去幼兒園這個事實,他就正常入園了。

家長要明白孩子去幼兒園到底是幹嘛的,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意義?

1.陪伴

入園之前孩子都是一個人,有時會和小區裡年紀相仿的孩子的玩耍。但是並不是每天都能見到這些小夥伴,去了幼兒園,學校會分班。孩子每天都能和同班的找朋友玩耍。更容易建立友誼。

2.習慣

在家裡也會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但畢竟是在“家”這個環境,面對的又是“父母”。對孩子來說缺乏相應的“界限”。不利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3.規矩

家長和老師在孩子的世界裡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尤其是低幼孩子。老師相對於家長來說更容易給孩子立規矩。


大年寶


我家兩個孩子都是兩歲多上的幼兒園,老大兩週兩個月,老二是兩週四個月,因為大多數公立幼兒園以3歲為界限,只有孩子滿了3歲,才能上幼兒園,所以,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3歲以後才能上幼兒園,之前我也這麼認為,但是通過我兩個孩子的經歷,我覺得以年齡來界定孩子是不是該上幼兒園,並不是唯一標準。

我個人認為孩子上幼兒園,要滿足兩點:一是否能清楚的表達,比如孩子要尿尿、大便等,能否主動和老師溝通;二是否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比如自己吃飯、喝水等。

此外,如果孩子年齡較小,能力一般,在選擇幼兒園時,要謹慎選擇,儘量選擇小班制的幼兒園。我家老大上幼兒園時,因為剛有託班,人數較少,只有6個孩子,其中5個孩子已經去了幾個月,老大是三月份去的,是唯一一個新生,老師就有精力照顧孩子,所以,讓我很放心。

老二的自理能力強於哥哥,上幼兒園時自己吃飯、穿衣問題都不大,我給他選擇的是一個15個孩子一班的小班制(報名時只有12個孩子),因為剛入園很多孩子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原因無法正常出勤的,每天的出席率能達到10個就不錯了,基本上保持在七八個左右,由3個老師照顧,這樣孩子就能得到很好的照顧了。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需要過集體生活了,這對孩子將來適應小學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孩子讀幼兒園對提高他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都是十分有幫助的,我覺得孩子讀幼兒園和讀小學一樣重要,不能因為家裡有人照顧孩子,就不送孩子去幼兒園。,這對孩子成長是不利的。




沛澤媽讀心理


三歲半的孩子到底該不該送幼兒園?現在很多幼師都不讓自己孩子上幼兒園,是正確的嗎?

我的兒子今年也上幼兒園大班級,我明確的告訴你,三歲半還不去上幼兒園是錯誤的。按理來說,三歲就已經適合上幼兒園了,還不去上,一直呆在家裡,孩子不無聊嗎?家長不擔憂嗎?別人家的小孩子每天都在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認識了更多的小朋友,學習到了很多的知識,為上小學做好基礎。至於幼師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幼兒園,可能因為她們自己工作的緣故,在思想認識上有偏差,但這種方法不可取。



結合我自己的經驗,我給你講一下我兒子在幼兒園的變化吧。

上幼兒園的好處

行為習慣的養成

他在三歲以前,像洗襪子,整理床鋪,整理玩具,自己上廁所,收拾碗筷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幾乎都是我一手包辦的,但是自從上了幼兒園,在不長的時間裡他就自己慢慢學會了這些東西,因為在幼兒園,很多的小朋友都是這麼去做的,他會模仿會對比,只有身處在這樣一種環境裡他才能快速成長。

獨立自主的能力

兒子以前摔倒了,都是趴在原地大聲哭,等著我去扶他,但是上了幼兒園就不一樣了,或許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一起玩摔倒很正常,他就自己爬起來了。小班的時候他學會的第一個道理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漸的培養起了他的主見和自己決定有些事情的能力。



喜歡思考與問問題

在幼兒園裡當老師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時,如果孩子見過或者聽過,他就會勇於去回答老師,如果他不知道,就會去思考,這是什麼?這是為什麼?他就會有疑惑,會去問我問老師,直到把這個問題搞清楚。

膽子變大而且禮貌有加

不上幼兒園的時候,讓他去做一件冒險的事情,總是膽戰心驚,不敢邁出第一步,見了叔叔阿姨低著頭也不敢張嘴問好!但是在幼兒園裡,老師上課提問題,情景遊戲,都會讓他對禮貌有一定的認知,做事情也勇敢了。



不上幼兒園的壞處
  1. 孩子會變得孤獨內向

  2. 沒有渠道獲取知識

  3. 對家長的依賴會越來越嚴重

  4. 膽小不合群

  5. 思維能力低下反應慢半拍

當然,三歲半的孩子了,不送去上幼兒園的話,還有很多弊端,從我們身邊的很多小朋友當中就能看的出來。新學期開學了,其他小朋友都背起書包高興快樂的去學校了,當你的孩子眼巴巴的看著,問你,為什麼我不能去上幼兒園,你又該怎麼回答他呢?


父母寶典


家有男孩,三歲。在他兩歲半的時候,我們送他去幼兒園,從適應到喜歡用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

送園前,他有一幫差不多大小的好兄弟,一共八個男孩。今年三月的時候,有五位上了幼兒園,九月的時候,又上了兩位。最後,還剩一位小朋友沒有上幼兒園。我用實際情況,來幫題主分析一下。

如果送,你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孩會吃飯,會上廁所,會告狀嗎?

小孩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飯和上廁所等,最初老師都會教,教他技能,教他意願,一般1-2個月都能搞定。但是,語言能力很必要。會正常的社交,正常的表達需求,在學校的事情,也能大概告訴父母。其中一位語言表達稍差,上過一個月又退學專門訓練了兩個月,才再次上學。

2.家裡是否有人看,有人陪伴?

一起玩的八個好兄弟,其中有六個都是媽媽全職。三月上了五個,另一個小A是有早教課沒有上完,拖到了九月份。在這六個月中,小A媽媽時常感嘆,上了學的娃,果然省心多了,自理能力強,也聽話懂事,會照顧人。

3.其他同齡人都在幹嘛?

九月上學後,只剩一位小B還沒上學。因為沒人一起玩,小B姥姥很是頭疼,只能往下找比他小半歲左右的男孩玩,小B越發任性,難以管束。小B姥姥多次要求也送小B,但小B媽媽不同意,覺得小孩子的天性是玩,應該讓他多玩一段時間。

偶爾,小B姥姥等我們放學,告訴我他們上午去找蝸牛,下午去玩沙了,我也會有些羨慕。送園,有利有弊。不過,對我來說,有時間做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小孩子在學校有小夥伴,有老師,回家有媽媽,多彩的生活,他也開心。彼此都愉快,何樂而不為呢?

上園的好處:

1.小孩自己的需求和嚮往

到了兩歲多,三歲,小孩的特徵是求知慾和探索欲。他很嚮往外面的世界,幼兒園每天不同的活動,不同的飯菜,那麼多的人,給予他滿足感。

2.親子關係的重建

一些全職媽媽,帶娃煩、累,時間久了,不覺忘了初心,對孩子有打罵的行為,對親子關係和孩子成長是很不利的。應該將這種壓力釋放出來,重建和諧美好的親子關係。

3.社交的客觀引導

上學前,其實也有社交。但是都是各自媽媽看各自娃,偏向難免。一旦有矛盾,身在其中,連媽媽都很難認清本質與真相,不能站在局外,站在一箇中立的角度來看待。上幼兒園,其實是創造一個更客觀的環境,來正面引導孩子的社交發展。

4.此外,自理能力培養,規則感培養,幼兒園五大領域的培養,都能很好的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遛娃實錄


我家小孩現在在上大班,是三歲開始上幼兒園的,當時決定上幼兒園遭到孩子奶奶的強烈反對,認為孩子太小照顧不好自己之類的,後來拗不過我和孩他爸,還是去幼兒園了。

三歲半去不去幼兒園要特殊情況特殊對待:首先,孩子是誰在帶?如果是全職媽媽自己帶,且認為自己有精力或能力可以做好孩子的早教工作,當然這裡的早教包含了孩子的禮儀、社交、學習等,可以選擇在家裡不去。如果是老人帶,那麼我建議送孩子去幼兒園,起碼不會有溺愛的現象,不容易出現自私的性格。其次,在幼兒園的作息時間會更有規律性,打個比方,我家小孩以前我帶時,每天中午午休,後來上班了,就老人帶,每天看電視到下午,熬不住了四五點、五六點才睡午覺,導致晚上又很晚才睡。後來去幼兒園了,這個問題就凸現出來了,中午不睡,下午打瞌睡,過了一段時間才矯正過來。當然這不是說在家就做不好這些,只是現階段的孩子開始建立自己的好奇心和反抗意識,對大人的某些話或行為會有抗拒意識,這時候家裡的老人可能就會由著孩子,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不好的習慣。

這是一個社會,我們大人自己的社交生活,其實孩子也他們的社交生活,個人覺得還是讓孩子在他適合的年齡段做適合自己的事,不過我們家長要做幼兒園的考察工作,選擇合適的幼兒園,加強和老師的配合,及時瞭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

以前瑾代表本人個人想法。


雜談一起說


只要父母一方有時間帶就沒有必要上幼兒園,不要為了所謂的什麼我家寶寶會認字啊!我家寶寶會讀拼音啊!我家寶寶會背唐詩宋詞啊什麼給矇蔽了雙眼,過早送寶寶上幼兒園就是遭罪,生病是常事。嚴重的會有心理陰影,我院子裡面的一個女孩子近三歲,父母送幼兒園半個月,性格變得孤僻起來,原來和我兒子一起玩的時候聰明活潑開朗,現在只要看到人就哭,看到我兒子也是木訥的站在那裡,眼睛裡面毫無表情,嚇的她媽媽請假回來陪伴,現在在外面玩也是一個人從來不說話,就是一個人拼命地玩一樣東西,父母親悔之晚矣!我兒子三歲送幼兒園,現在五歲,總共上了加起來沒有兩個月的時間,差一點落下哮喘,感冒發燒基本上沒有斷過,都是好了一送幼兒園一個禮拜就來事,在家裡面修養半個月送去幼兒園又病,又回家治病就這樣惡性循環,不是因為大病一場還會不會醒悟!中班下學期就徹底沒有去了,病怕了,現在在家裡面,出去和院子裡面同齡的孩子比較個子高几個黎明,現在在外面上幼小銜接班,一個禮拜幾節課的那種,和我兒子一起上的幾個玩伴更是隔三差五生病,一個得了慢性支氣管哮喘,現在到處找醫生看病,斷不了根,又黑又瘦,昨天我兒子的另一個夥伴的奶奶碰到我兒子的媽媽還說她孫子又住院去了,愁死了!這樣的例子我周圍數不勝數!你不信,就等著孩子遭罪受苦生病!此貼為證!


吾愛永得


我家大寶在沒有上幼兒園之前身體挺好的,也不經常感冒。自從三週歲去了幼兒園,過了第一天就嗓子疼,發燒,後來就是接二連三的每個月都會病。每一年都要最少住院兩三遍。惡性循環導致身體抵抗力差,常年小病不斷。基本上一年當中能有半年不上學,都是在感冒打針💉。還竟然有一次在幼兒園說肚子疼。老師打電話讓我去把她接回來了,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肚子疼最後演變成急性闌尾炎需要動手術。休學兩個月後轉學了。

大寶的體質直到現在也不好,因為從小吃的抗生素還有打吊針太多了,我歸結的原因就是去幼兒園太早了,她不愛去老是排斥,所以就會上火生病。每次有流感都會有她。或者別人有感冒的她就會被傳染。

當時我也不好,她本來是應該上小班的年齡,我竟然愚蠢的為了讓孩子多學點知識就把她送中班去了。這也是我對於孩子教育最後悔的一件事,真的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中班的孩子都比她大?最小的也四周歲了,本領也比她多,大多數也會寫數字和拼音了。她去了樣樣不如人家,我猜也許還會被大孩子欺負。就這樣導致孩子從小失去了自信,不愛寫作業,不愛上幼兒園。現在也不愛寫作業。

老二我本來計劃讓她四周歲以後在上幼兒園的。可現在國家的制度又改了,幼兒園不學數學拼音字母了。天天老師領著光耍,肯定比在家跟著奶奶有意思多了。到時候看看如果寶寶愛去不排斥,也可以讓她三歲去。當然不再會範大寶小時候的錯誤了,該上小班上小班,如果不愛去就等等再去,堅決不逼著去,等她大點了看著別人都上幼兒園了,自然也想去了。儘量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