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安徽典範人物:新時代援藏幹部楷模週會明

70年風雲激盪,70年砥礪奮進。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江淮兒女在中共安徽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應對風險考驗,使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躍。在波瀾壯闊的偉大征程中,安徽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湧現出一大批先進模範人物。

安徽省檢察院原檢察長楊效椿和宣城市檢察院原副檢察長週會明,入選新中國70年安徽典範人物,本期講述新時代援藏幹部楷模:週會明,旨在以他們為榜樣,激勵全省檢察人員堅守初心使命,傳承奮鬥精神,譜寫新時代檢察事業發展新篇章,為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貢獻“檢察力量”。

週會明:新時代援藏幹部楷模

週會明事蹟簡介

70年安徽典範人物:新時代援藏幹部楷模週會明

週會明

週會明(1964--2018),安徽肥西人。1988年參加工作,歷任合肥市人民檢察院法紀檢察處副處長、反貪汙賄賂局指揮中心主任、反瀆職侵權局局長、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宣城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2011年8月至2016年8月,掛職西藏自治區檢察院山南分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2018年1月12日,因積勞成疾,猝然離世,年僅53歲。

磨礪反腐“利劍”

1988年,24歲的週會明從華東政法學院法律系畢業,被分配到合肥市人民檢察院工作。20多年間,他從一名書記員做起,逐步成長為一名檢察領導幹部,始終從事職務犯罪偵查工作。他理念信念堅定,忠誠黨的事業,在干擾面前不分神,誘惑面前不變質,反腐肅貪,疾惡如仇,始終站在懲治職務犯罪第一線,為黨的事業拼搏奉獻。2004年,身為合肥市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局長的週會明,頂住巨大壓力,帶領各基層檢察院幹警,果斷查辦土地系統窩案串案,在全國首次揭開土地系列案件背後黑幕,引發社會強烈反響。當時的專案組成員蔣培回憶起那段艱苦輝煌的辦案時光仍記憶猶新:“當時壓力非常大,都是週會明在頂著,只要有問題,有困難,有阻力,都是他去解決。”


一個瀆職案件,會給國家和人民財產造成動輒上千萬的巨大損失,但是很多人並不瞭解,認為只是工作失誤。法律科班出身的週會明,刻苦鑽研,積極實踐,憑著深厚的法學功底和辦案經驗,逐步跨入安徽省檢察業務專家行列,在界定工作失誤和瀆職犯罪方面慧眼獨具。“檢察官只有敢於辦案,才能體現對黨忠誠,才能取信於民。”這是週會明經常說的一句話。

“反腐先鋒”出征山南

70年安徽典範人物:新時代援藏幹部楷模週會明

▲週會明(中)考察山南週轉房建設。

西藏山南地區是有600多公里邊界線的邊陲要地,由於歷史和自然原因,檢察工作建設薄弱,服務大局和維護穩定能力不足。2011年8月,週會明自願報名援藏,掛職任山南檢察院副檢察長。

山南檢察機關之前從未查辦過處級以上幹部職務犯罪。用會明到任後很快扭轉這一局面。當時,山南市紀檢部門要求檢察院協助調查山南地區商務局原局長陸某在收到一犯罪團伙用照片合成的淫穢色情照後,被敲詐26萬元的違紀案件。在公安機關的偵辦材料中,一個細節引起了週會明的關注:這筆錢並不是陸某直接支付的,而是從他人賬戶上轉走的。有著豐富辦案經驗的週會明察覺到,該案不僅僅是紀律作風問題,背後更可能涉嫌職務犯罪。結果不出週會明所料,他帶著專案組以26萬元為突破口,查實陸某利用主管“萬村千鄉”項目等工程建設之機,多次收受工程承建方等賄賂共57.5萬元。這是山南檢察分院建院以來查辦的第一個處級領導幹部。

不久,一封舉報信進人週會明的視野,但舉報信內容簡單且關鍵信息模糊不清,只反映當地一家磚廠經營著騙取國家補助資金用於老家蓋別墅,辦案難度非常大。週會明順藤摸瓜,深挖細查,從調查磚廠及經營者入手,挖出了朱某受賄407萬餘元的要案。這也是山南檢察機關查辦的第一個廳級幹部受賄案。此外,週會明查辦了隆子縣原副縣長丹某受賄案。丹某貪汙牧民犛牛、牛欄等補助款50餘萬元,是山南地區第一個因受賄罪被判刑的少數民族處級以上領導幹部。

三個“第一例”打出了聲威,更打出了山南檢察機關的自信:2013年12件、2014年29件、2015年34件、2016年34件。在西藏自治區,山南連續4年位居查辦職務犯罪榜首;連續3年辦案量佔據整個西藏自治區檢察機關的“半壁江山”。

變“輸血”為“造血”

70年安徽典範人物:新時代援藏幹部楷模週會明

▲週會明為山南檢察院幹警開展培訓工作。

雖然辦案工作取得歷史突破和輝煌成果,但週會明深知,援藏時間有限,而建設西藏任務無限;如何變“輸血”為“造血”,建設一支過硬的檢察隊伍,一直是他深深思考的問題。

過去由於辦案少,一些幹警有些畏首畏尾,週會明便給他們打氣鼓勁。有一位年輕幹警從未辦過反貪案件,他第一次去審訊一名犯罪嫌疑人時,面對犯罪嫌疑人飛揚跋扈的囂張氣焰,只待了15分鐘就“退”了出來,認為自己不是當檢察官的料,打起了退堂鼓。針對這些情況,週會明常對他們說:“我們司法辦案是法律賦予的職責,我們代表的是正義,維護的是法律的尊嚴,何況我們還有事實證據在手,要挺起胸膛大膽辦案……”

辦案子帶隊伍,剛開始很辛苦,從線索分析、辦案人員搭配到組織、調度,週會明樣樣親力親為,晚上還跟著幹警一道熬夜。高原加班與內地不同,一個晚上下來,心臟就受不了。一年多辦案實踐下來,幹警們學會了方法、理順了程序後,漸漸成熟起來。

“師傅給了我信心勇氣,教會我正確的方法,感覺自己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在超越自己。”那位曾覺得自己不是當檢察官的料而一度打“退堂鼓”的尼瑪扎西,如今已經是辦案骨幹了。他把週會明稱為師傅,言語中充滿了尊敬與崇拜。

為了提高幹警們的能力水平,週會明提出了“請進來、走出去”的思路。請進來,就是協調安徽省檢察院先後選派了23名檢察業務專家到山南掛職,一個部門組織多名幹部集中掛職,開創了“組團式援藏”的先河。這些援藏幹警就是山南檢察分院的辦案幹警,與山南及其縣級檢察院的檢察干警同辦案。走出去,就是選派6名山南檢察干警到安徽省檢察機關進行業務培訓和崗位鍛鍊,開展為期3個月的面對面指導。週會明還從完善辦案機制、抓辦案規範化建設入手,從舉報中心的線索管理到線索交辦;初查環節如何圍繞案件線索制定初查預案;審訊環節如何運用訊問技巧,制訂問話方案;技術支持和後勤保障如何為辦案服務,等等,建立了一整套規範化操作流程。

從“輸血”到“造血”,通過幾年的雙渠道業務帶動,山南地區檢察機關辦案能力發生了質的飛躍,週會明援藏5年,卓有成效地改變了山南地區檢察工作落後面貌,帶出了一支強有力的多民族檢察隊伍,打造了一支“向腐敗宣戰”的反腐新軍,成為雪域高原反腐肅貪高高飄揚的一面旗幟。

一心為民寫忠誠

70年安徽典範人物:新時代援藏幹部楷模週會明

▲獲評“守望正義——群眾最喜愛的檢察官”時留影。

談起週會明的為民情懷,與週會明一起工作過的幹警們都有口皆碑。每次向困難小學、洪災的自願捐款,週會明都不缺席,並且盡己所能。20世紀90年代末,他在辦案過程中到安徽省立醫院尋找證人。在醫院門口看到一名求助的群眾,他便拿出身上僅有的幾十塊錢全給了人家,後來才得知就是這筆錢挽救了一個家庭。

援藏期間,週會明更是以自己的大愛,彰顯了“中國好人”和一名黨員領導幹部的赤子情懷。西藏有著最純淨的藍天白雲和最美麗的自然風光,但是高寒低壓缺氧的惡劣環境,也給人的身體帶來了挑戰。工作中,週會明對幹警們的要求非常嚴格,但對幹警的關心也一樣發自肺腑。有一次幹警到那曲辦案,路遠又無高速公路,十一二月份,氣溫降到零下30多度。大家每次出門,週會明都要反覆叮囑:路上慢點,千萬不要疲勞駕駛,路上若結冰,不能走就不要走……直到幹警平安歸來,他的心才放下來。還有一次,週會明到洛扎縣辦案,看到當地有一位檢察官患病,身體極度虛弱,回到澤當後,立即讓洛扎縣檢察院的司機將自己房間裡的製氧機帶到洛扎,送給了那位檢察官。週會明說:“製氧機儘管我也需要,但是高海拔地區的患病幹警更需要。”

在西藏,週會明不僅關心幹警,也盡力將自己的關愛給予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在週會明的手機裡珍藏著一張照片:他與一群藏族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孩子們個個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抱著足球在場地上奔跑。這是週會明愛心資助的又一個故事:2015年秋季,週會明在和安徽援藏幹部、時任山南地委副秘書長林偉聊天時得知,浪卡子縣有個貧困的教學點缺少文體用品,便和朋友們一起捐助1萬多元的電教用品、體育用品,開了四五個小時的車程,把東西送到這個海拔4000多米的山村教學點。這張照片就是週會明與孩子們踢足球時拍下的。此外,他給所駐村的錯那縣卡達鄉支援了3萬元基本建設費用,給咸陽民族學院藏族班困難學生捐助了1萬元生活費。週會明曾說:

“西藏這片藍天白雲下的淨土,是祖國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沒有理由不為她奉獻。”援藏5年多時間裡,週會明克服高寒缺氧、遠離親人等各種困難,創新援藏方式,做實援藏項目,與那裡的漢藏幹部群眾結下了難以割捨的深情厚誼。

2017年9月,也就是週會明同志去世前3個月,他赴京參加最高檢“守望正義——群眾最喜愛的檢察官”頒獎禮回到宣城,得知宣城市檢察院的一位老駕駛員患肝癌要進行換肝手術。雖然素未謀面,但週會明卻將獲得的所有獎金全部捐獻給了他。他說:“比起我自己,他更需要這筆錢,希望大病面前,能夠幫助他緩解一些經濟壓力。”而當時,他自己卻不知道,無情的病魔還在侵蝕著他的身體。

週會明常說:“我信奉四個字——劍膽琴心,劍膽就是嚴懲腐敗、弘揚正氣的勇氣和決心;琴心就是執法為民的初心。”這是週會明的座右銘,也是他一生真實的寫照。

70年安徽典範人物:新時代援藏幹部楷模週會明

安徽檢察新媒體出品


審 核丨吳貽夥

來 源丨《新中國70年安徽典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