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记忆——龙井村》

题记:《秋日游龙井》宋朝·叶绍翁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不雨云常湿,无霜叶自红。 我来何所事,端为听松风。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西湖龙井村,隶于浙江省杭州市,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南面,四面群山环抱,呈北高南低的趋势,村内常住人口约800多人,拥有近800亩的高山茶园。村的西北面北高峰,狮子峰,天竺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挡住西北寒风的侵袭。南面为九溪,溪谷深广,直通钱塘江,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通风通气的地理条件为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2017年11月,龙井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2019年11月13日,龙井村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杭州市西湖区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村情概况

西湖不仅有白蛇许仙的缠绵爱情,也有回味无穷的名茶龙井。闻名遐迩的龙井茶故里龙井村就位于西湖风景区的南侧。

龙井村位于西湖风景名胜区西南面,四面群山环抱,呈北高南低的趋势,村内常住人口约800多人,拥有近800亩的高山茶园,村的西北面北高峰,狮子峰,天竺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挡住西北寒风的侵袭。南面为九溪,溪谷深广,直通钱塘江,春夏季的东南风易入山谷,通风通气的地理条件为龙井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出产的龙井茶位居“狮,龙,云,虎”之首。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龙井村狮峰山下的胡公庙品尝西湖龙井茶。饮后赞不绝口,并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龙井风光

“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

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御茶园、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珰、老龙井等景点点缀其中,为茶乡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整治工程重塑了龙井村山涧溪流景观,再现了茶乡农居溯溪而上、择水而居的山地景观风貌,基本恢复了富有西湖龙井茶乡特色的自然村落风貌。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史地发现

该村是个以龙为图腾的古村

从海口市区南行38公里左右,距定安县仙沟圩东北方向2公里处,有个绿阴绕村、风光秀丽的古老村庄,这就是龙井村。

村外的路口边有块石刻的龙井村路牌。穿过一条绿树簇拥的乡村公路,秀美如画的龙井古村出现在我们的眼帘。

龙井村倚坡而建,村子的地形像一件挂兜,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坡地上林木繁茂,东边溪水绕村,南面田畴开阔,是个风光秀丽的好地方。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历史沿革

清顺治七年,林姓迁入龙井村,随后各姓氏陆续入村定居。当时,该村叫白藤山,传此地满山遍野生长白藤和其他灌木,定居此处者来不及起村名,便俗称白藤山。到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林姓五世祖第一次创修族谱时,才记载有龙井村之名。 龙井村自1600年建村,至1770年,经过170年的发展扩大,已形成了村庄规模,定名龙井村,划属东堡图,属琼山县仁政乡东洋二都管辖。

龙井村14个姓氏和睦相处

龙井村现有14个姓,包括吴、张、王、郑、高、蒋、麦、甘、黄、莫、林、李、梁、杨。

清代至民国时期,还有5个姓:分别为颜、许、梁、温、刘。这5个姓除温姓有后裔迁移定安县仙沟圩外,其余4个姓均无后代(现在村中姓梁的人是解放后从田塘村迁入的)。全村14个姓中,以吴、蒋、林、杨四姓人口最多,占全村总人口的75.4%。

龙井村14个姓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村里有许多宗祠,其中林氏、吴氏、杨氏和蒋氏宗祠至今依然完好,成为点缀在古村中的一道道风景。

林氏宗祠位于村东边,为二进式建筑,院门上有一对联:“孝德开千年雅望,勋名振百代家坊。”

院内有两棵椰子树,上面栖息着成百上千只蝙蝠,令人称奇。

林氏宗祠第一进廊头有一“林氏祠碑”,勒刻“宗祠林大瑛创建常住碑序”,上面记载着林氏由闽中迁琼落户龙井村的过程。该碑立于清乾隆三十一年仲冬月。

第二进设“三仁堂”,神案上摆放着林氏历代祖先的牌位。

林氏发源于西河郡,瓜蒂绵延。宗祠第一进门两侧的对联:“西河闽水祖德流光,南国龙井宗业显辉”。道出了龙井村林氏的来龙去脉。

吴氏宗祠位于龙井村四队,蒋氏宗祠位于龙井村五队,杨氏宗祠位于该村七队,这些宗祠大都建于明清时期,历代多有重修,大都保存原貌。

蒋氏宗祠内设“三经堂”,祠中悬挂“万派归宗”木匾,为乾隆辛卯孟秋合族同奉。

蒋氏一门在龙井村出了不少人才。入村始祖蒋绍模,为蒋氏迁琼始祖蒋廷芳的第五代孙,明代恩进士。

蒋梦熊是蒋绍模之子,庠生;蒋绍模之孙蒋尔柽为例贡生,次孙蒋尔标,为迁入贝朗始祖,候选州同。蒋绍模曾孙、蒋尔柽的儿子蒋世炽,庠生,蒋绍模一家四代5人获功名,传为佳话。

解放后,村里考取的第一位大学生名叫蒋侯明,1955年考取湖南农学院。

龙井村蒋氏宗祠门口有一对联:“龙井澄清龙献瑞,贝朗繁殖贝生珠。”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日为林氏宗祠的祭祠日。林氏迁琼始祖林廷芳的墓地在田边山南,坐西向东,每年清明,海南岛内外各地林氏后裔都要到林廷芳墓前祭拜,缅怀先祖。龙井村是个崇学尚教的古村,据该村《林氏族谱》记载:清康熙乙未年(公元1715年)村里就建有学宅园私塾学堂。

民国时期,村里创办了小学,日军侵占海南岛时期,小学迁到林氏宗祠内,后又搬迁到龙庙上课。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1946年春,私立龙井小学创办,校址仍设在龙井村龙庙。1952年8月,私立龙井小学被琼山县政府接收,改造成为公办小学。1985年,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下,政府拨款及村里筹资建起了一座两层教学大楼,龙井小学是村民子弟成才的摇篮。

解放后,从龙井小学先后走出了40多名大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也成为村民心中的骄傲。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14个姓氏村民,没有宗族的隔阂,这股相敬互爱的敦亲睦族情怀古今相传,使古村成为令人称慕的礼仪之村。

龙井村后坡市兴旺了半世纪

后坡市故址位于龙井村的后坡北面,故称后坡市。

后坡市是东石通往仙沟圩中轴线的中间点。

仙沟在明清时期行政属定安县管辖,但实际地域跨琼山、定安两县,琼山人上市做买卖的市利(税收)都被定安县收取,琼山人从区域利益考虑,想在琼山境内设市集,收取东石、东堡图市利。于是,将龙井村的后坡作为最佳选址。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杭州记忆——龙井村》

十九世纪中叶,后坡市便成为方圆十几里的新市集而兴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