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上課最容易忽視的關鍵細節

老師上課最容易忽視的關鍵細節

  ⒈學生聽課風格有視覺型、聽覺型、動覺型,教師講課要儘量照顧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因此,教師用一種方法講多遍,不如用多種方法講一遍效果好。教師講課可以邊講解(照顧聽覺型)邊板書(照顧視覺型),同時邊做動作或用肢體語言助講(照顧動覺型)。

  ⒉學生缺少與教師的目光交流,或者缺少教師關注時,往往會影響聽課接受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講臺上講解例題或板書時不要固定站在講臺一邊,要交換站立側身講解,與學生有“交流”。

  ⒊從課堂信息傳遞來看,有兩次信息轉換。從教到學是信息的人際轉換,即從教師到學生的第一次信息轉換。從學到學會是第二次信息轉換,屬於信息的自我轉換,即學生對信息的精加工,如將新接受到的信息從短時記憶轉換成長時記憶,便於及時提取。從單個新學的概念同化到原有的概念網中,使之結構化。

  經過兩次信息轉換,學生才能學會。只關注第一次,不關注第二次,學生是難以學會的。因此,課堂上教師講解後,要留出時間讓學生對學到的知識進行多元深加工,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聽懂”走向“學會”。

  ⒋核心素養背景下,試題編制也發生了重大轉型。原來試題中所給條件、要求、欲解答的問題非常明確,而現在的試題僅提供一個供考生閱讀的文本。考生必須先篩選有用的關鍵信息,再進行抽象、建模,然後才能做答。也就是說,先要把文本材料讀懂,篩選出有用的關鍵信息,並通過建模思維轉化成傳統考試中條件、結論明晰的試題,再解答。

  這就要求教師不能越俎代庖,代替學生閱讀,代替學生抽象、建模,而要讓學生適應從原來解決問題的學習,走向首先能自己構建問題,再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完整鏈條學習。

  ⒌構建問題後,要先分析問題,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就是找解題思路,解決問題就是依照思路、邏輯把步驟完整寫下來。

  因此,教師課堂上不要把最難的“找思路、找方法、怎麼想”這些較難問題自己做,把相對簡單的寫答案讓學生完成,否則定會出現“能聽懂、遇題就是不會做”的現象。

  ⒍在“黃金學習期”講新課。即上課5分鐘後到20(25)分鐘(前者小學,後者中學)。這段時間是一節課的黃金學習期,在黃金學習期,必須確保處理本節課的重難點,切忌導入時間過長,處理昨天作業問題過長或處理班級事務過長。

  ⒎課堂提問關注兩個等待期。

  第一個黃金等待期是提出問題後,要留3~5秒等待時間,讓學生深度思考,不提倡急於舉手,這樣會造成學生答案是淺層次的或是不全面的,更忌先叫學生,再說要回答的問題。

  第二個黃金等待期指的是點名學生回答問題後,要留3~5秒反思期,讓回答問題學生修改、補充自己的答案,讓其餘學生先概括前者發言要點,思考自己答案與回答問題學生答案有什麼關聯,還要思考如何有理有據、質疑補充。

  ⒏注意引導這3個角度提問卡殼的學生:一是因問題中某個詞語不理解導致不明白問的是什麼,二是條件與結論或舊知與新知建構時邏輯推理出現障礙,三是知道答案但語言表達困難。

  ⒐講到重難點時要有引起學生注意的提示語,同時藉助升調變換、放慢語速,突破重難點。

  ⒑對重點題、思路新穎題、綜合題可釆取“三講三糾”模式:“三講”即學生先思考後教師講、同桌互說思維過程、抽學生複述;“三糾”即本題糾錯、當堂同類鞏固糾錯、課後變式糾錯。

  ⒒選題要統籌考慮“四例”和“四維”:“四例”指的是範例(例題的代表性、示範性)、同例(與例題同類型題)、變例(變式訓練題)、仿例(讓學生自己出題)。“四維”指的是正向思維(直接代公式、順著想的題)、逆向思維(公式需變換、需逆向思考的題)、特殊思維(給生活經驗有關、有隱藏條件的題)、綜合思維(一道題用到多個知識點、公式或放到綜合範圍內看是否混淆的題)。

  對同一知識點新授課選題以正向思維為主,兼顧逆向思維,習題課以逆向思維為主,兼顧特殊思維,複習課以綜合思維為主。

  ⒓新授課講題時先講明白公式推導、概念怎樣理解,再講怎麼做(應用)。習題課不再講公式推導,只講記和用。單元複習課只講公式各種推論變式用。大複習課把小規律提升歸納到大規律(多題歸一),課型不同,即使同一類型,講課的側重點也是不同的。比如,不能用上新課的套路去上覆習課。

  ⒔以數學為例,用對子互學法加教師點拔讓學生去學習概念定理公式。

  方法為:

  ⑴組成兩人組。

  ⑵閱讀。獨立閱讀數學課本相關內容。

  ⑶回憶。兩個人都讀完後,一個人不看材料,向同伴回憶材料中概念定理公式。

  ⑷檢查。當同伴在回憶時,檢查者指出概述中的錯誤和遺漏。

  ⑸理解。兩個成員舉出一些課本外例子。

  ⑹建構,完成上述任務後,兩個人都要對材料二次學習。

  ⑺教師點撥總結。

  ⒕課堂小結從教師小結引導學生自我小結,用思維導圖、5R筆記法進行小結。讓學生既要總結知識點結論,更要總結思維方法、學習方法,即雙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