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有種做了一輩子“替身演員”的食材!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導讀:洛陽水席想必各位看客都有耳聞了吧,那麼水席裡的一種重中之重的食材,應該你們之中知道的人不會很多,它似菜非菜,它似肉非肉,它又可替菜代肉,它以紅薯開篇,它就是洛陽早期民間家宴中撐面子食材“扁垛塊”了。

“扁垛”雅名“假海參”土名“素肉”“燜子”。通過這些有趣的名字,也能看得出老百姓對這種食物的喜愛之情。

洛陽有種做了一輩子“替身演員”的食材!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洛陽有種做了一輩子“替身演員”的食材!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相傳早年間,洛陽百姓生活條件不是很富裕,自然也沒有多餘的錢,買太多的肉,來接待客人與過年過節。所以為了讓生活更美好,百姓們就發動了腦筋,用紅薯粉條製成了一種食材“扁垛”代替肉,來接待重要客人與充當肉,在逢年過節使用。

洛陽有種做了一輩子“替身演員”的食材!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就這樣在那個年代,“扁垛”用它普通的出身卻完成了一個不平凡的任務!直至現在百姓生活條件好了起來,到了肉隨便吃的年代,可惜“扁垛”卻還沒有走出替代肉的命運,實乃入戲太深。”

洛陽有種做了一輩子“替身演員”的食材!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話說這個“扁垛”能好吃到什麼地步吧!

記得當年父親在年夜飯上,燒了一個拿手的蒜苗炒扁垛,裝盤上桌後,開宴席後滿桌子二十幾道菜,唯獨這道蒜苗炒扁垛塊給迅速光盤,速度之快令人深思,深思這道蒜苗炒扁垛為什麼這麼好吃。飯後閒談,也離不開這道蒜苗炒扁垛,吃的樂不思蜀後,談的也是津津有味,最後臨走時,父親給我們每一家都打包了他親手製作的扁垛。

洛陽有種做了一輩子“替身演員”的食材!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扁垛”單單聽名字,大部分人都懵圈了,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麼一個食材。這很正常,因為“扁垛”這個名字主要來自它的形,和它的製作材料沒有任何關係。所以從名字來理解它,絕對是一臉霧水。

那麼“扁垛”到底是什麼呢?

“扁垛”簡單的說就是紅薯深加工出來的一種食材。你沒看錯,甜如蜜的紅薯就是它祖先。

首先把紅薯粉碎後,取乾粉後製作成紅薯粉條,最後用紅薯粉條製成這道最原始無味的食材“扁垛”然後經過大廚精心烹飪,它就會成為美味絕倫的佳餚。

洛陽有種做了一輩子“替身演員”的食材!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在農村對於“扁垛”這種食材,是賦予了很多功能的。也是各類宴席主打的食材,在水席風靡的洛陽,主廚師傅如果離開“扁垛”絕對會頓失靈感,無法發揮了。

“扁垛”的美味菜品!

話說做紅燒肉,肉少怎麼辦?“扁垛”代替。做海參湯,沒海參怎麼辦?找“扁垛”。

反正“扁垛”這個食材在農村的宴席上,就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裡搬!它可以配在任何你想配的菜裡,無論是甜鹹香辣各種味道的菜餚裡,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扁垛”不敢配的!

“扁垛”屬於百搭型食材,以它為主食材的佳餚是有很多花樣的,而且每一樣都是味美天下。

例如:洛陽水席裡的“假海參湯”這一道美食就是以“扁垛”為主食材,不過這裡要用的“扁垛”是有講究的,必須製作成手指粗細的長條形,主要目的就是爭取在形狀上接近海參(爭取做到形大於味)。所以一碗“假海參湯”上桌後,不懂行的人,必定會把這道軟菜當做硬菜!入嘴後才會驚呼原來如此!

洛陽有種做了一輩子“替身演員”的食材!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例如:“扁垛”炒肉,以前因為買不起肉,用類似肉一樣的“扁垛”代替肉,裝一盤菜好看,不丟面子。所以這道菜擱在以前是專門的忽悠人的菜,但是經過生活條件的改善,漸漸的這道忽悠人為主的菜,慢慢的演變成日常家宴上一道地地道道的主菜了!

洛陽有種做了一輩子“替身演員”的食材!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以“扁垛”為主演的美食實在太多了,但是在我的心裡能和“扁垛”做最佳拍檔的只有蒜苗了!我感覺蒜苗炒“扁垛”是再合適不過了,也許是受父親的烹飪影響吧,反正在眾多“扁垛”美食裡,我只鐘意蒜苗炒扁垛!

結語

時間流逝歲月如初,除了歲月沒變以外,還有“扁垛”這種食材沒變,它始終保持著自己獨有的無味原材特點,也許正是它這種低調的特點,才造就了它在洛陽水席裡以及洛陽人心裡不變的地位吧。

洛陽有種做了一輩子“替身演員”的食材!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扁垛”在每個洛陽人的心裡都會激起一點往事,不是因為它貴重而是因為它普通,它普通到在那窮困潦倒的童年都能隨意吃上幾塊,所以幾十年過去了,它依然在記憶裡那麼的熟悉。如在他鄉見到它總能喚起對家的思念!

本文致我最愛的洛陽食材“扁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