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個村民要求集體改姓:拿出家譜為由,並說出隱藏600多年的祕密

600個村民要求集體改姓:拿出家譜為由,並說出隱藏600多年的秘密

元朝末年,全國各地烽煙四起,農民起義成燎原之勢。當時起義軍主要分佈在南方地區,其中有幾股非常強大的起義軍勢力,他們的首領分別是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他們曾是鼎足江南的元末起義軍“三巨頭”。

在三大梟雄角力的初期,有這樣一句話“論兵強莫如友諒,論財富莫若士誠。”意思就是說陳友諒號稱最強,而張士誠號稱最富。

600個村民要求集體改姓:拿出家譜為由,並說出隱藏600多年的秘密

毫無疑問,早期的張士誠是對元作戰的蓋世功臣。當第一階段反元大起義進入低潮的時候。百萬元軍已經打破了紅巾軍長江防線恢復了南北元軍的聯繫。

事實上,張士誠早期是一位鹽商,以販賣私鹽為生後來他舉兵起義,逐步佔領平江、泰州、興化等地,盡是富足的地區,他自己也變得殷實起來。

元末明初狼煙再起,張士誠與朱元璋針鋒相對,究竟誰更勝一籌?

張士誠為人不僅正直而且很有義氣,是一個樂於幫助別人的人,不管自己家庭多麼困難,在遇到困難的鄉親時總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後來,由於鹽警的欺壓日益嚴重,張士誠率領他的兄弟還有十八個鹽丁起兵反元,歷史上的"十八條扁擔起義"就是由此而來,他成為了反元的首領。

600個村民要求集體改姓:拿出家譜為由,並說出隱藏600多年的秘密

在這個大背景下,也迫切的需要更朝換代,換一番天地。也因此,張士誠的勢力越來越大,很多人也選擇追隨,其中還有施耐庵。可是當時起義的勢力太多,朱元璋就是他的一大對手。

後來張士誠得弟弟被朱元璋俘虜,而又因為方國珍已經投降敵國,同時又受到元軍的進軍,在內外憂患的情況下不得不偽裝投降於元朝,攻打江南元朝地主武裝,不久再度公開反元,最後亡於朱元璋政權。之後被押解至明朝都城應天府(今南京)時,自縊而死,時年47歲。

600個村民要求集體改姓:拿出家譜為由,並說出隱藏600多年的秘密

令人意外的是,幾年前,在泰州姜堰區城北村的吳氏家族共有600多人,他們自稱是張士誠的後人,並要求集體改姓,還說出了隱藏6百年的秘密!

張士誠的後人隱姓埋名改姓了吳姓

張士誠當年自縊而死後,他的後代為了躲避朱元璋滅族,集體遷徙到蘇北,並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他們安定後就立下了一個秘密祖訓:“生姓吳,死姓張,有朝一日認祖歸宗”。

600個村民要求集體改姓:拿出家譜為由,並說出隱藏600多年的秘密

600個村民要求集體改姓,並說出隱藏600年的秘密

不久後村民又拿出了一個祖宗牌位,發現其排位一共有三層,中間一層是一張很薄木板寫著一些小字:

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蠅頭小楷:“凡木有本,水有源,人之譜系亦當返歸本源。吾輩九世孫調查吳氏源流支派,實繫世居海陵(注:泰州古稱)東,張氏所出……由姑蘇城立我始祖張士誠,大明朱元璋得帝,與張征戰以來,厥後遷移淮城之西,寄居外舅吳氏家,埋名改姓吳……今而後,知先主箕裘勿莫,使子孫紀念不忘,享千秋之俎豆,宴二社之雞豚。自茲之後,凡我同姓,生姓吳死姓張。”

這些小字中記載了吳姓家族是張士誠的後代,木主夾層上這段文字中的“九世孫”,指的是張士誠的九世孫,這段文字,是這位先人在康熙五年寫下來,從此就世代流傳下來了。這塊牌位是吳氏家族中現存的唯一的一塊,“文革期間'破四舊”時,村裡其他的祖宗牌位等都被當成“封建殘餘”給燒了,吳元大家的這塊牌位是吳元大拼了命保護下來的。

600個村民要求集體改姓:拿出家譜為由,並說出隱藏600多年的秘密

根據該家族的村民說,自己曾在祭祖之時發現祖先的靈位上寫的姓氏是張。根據他所說,在一些記載中,曾說張士誠在兵敗被追殺之時立下了一則規定“生姓吳死姓張”。

從元代到正二十七年吳王張士誠在蘇州城戰敗被俘虜到今天已經有644年了。如今這個沉睡了600多年的秘密終於被揭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