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的小兒子躲過呂雉追殺,一路逃到廣西,改姓“韋”,是真的嗎

1915年的《辭海》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

蕭何匿韓信子於南粵,取韓之半,改為姓韋。

事實上,如今的廣西賓州,確有一支韋姓人,自稱乃淮陰侯韓信的後人,並且已經聲稱至今已有29代。

韓信的小兒子躲過呂雉追殺,一路逃到廣西,改姓“韋”,是真的嗎

淮陰侯韓信

那麼《辭海》和這支韋姓家族所謂的”韓信遺孤“之說到底靠不靠譜呢?今天我們就來說道說道。

《辭海》的說法其實源自《龍文鞭影》的觀點

要想說清這件事,就要找找《辭海》中這一說法的出處:《龍文鞭影》,該書中對”韓信後人死裡逃生存活下來“之說有著更詳細的記載:

漢淮陰韓信被殺戮後有客匿其少子投相國蕭何,何曰:”中國不可久居矣,我當託之南粵趙佗。“佗重信義,育為己人,封以地,改其姓為韋,後廣南有韋土官,即其後也。

意思就是說,韓信被呂后所殺,被判滅族,有一個門客藏匿了他的小兒子到了蕭何所在,蕭何說:”孩子在中原是沒法待了,這樣,我把他託付給南粵的趙佗吧。“並且談到了,趙佗此人與韓信有舊,且非常重信義,把韓信的小兒子養育成人,還給了廣西的一塊封地,後來這裡的韋姓土官,就是韓信少子的後人。

既然出處找到了,那麼想要論證”廣西韋氏後人乃韓信後人“的說法真偽也就容易了,只需分析以下這段話能否說得通就可以了。

趙佗真的是值得託付的”信義之人“嗎?

趙佗本來是秦朝的舊臣,與任囂一起攻打百越,並任南海郡龍川令。秦二世時期,郡尉任囂病故,趙佗一家獨大,任用親信,切斷與關中道路,自立韋南越武王。

韓信的小兒子躲過呂雉追殺,一路逃到廣西,改姓“韋”,是真的嗎

趙佗

從這一點看來,趙佗算得上是個梟雄,在漢朝建立後的作為更能說明這一點。

漢高祖劉邦看中原未穩,對趙佗這個南越王採取的是以安撫為主,承認了他南越國王的地位。呂后當政時期,看出了趙佗絕非善類,於是禁止中原向南越販鐵,趙佗看漢朝對自己如此防範,當即撕破了臉,自立為武帝,開始要和漢朝皇帝平起平坐,並開始侵襲長沙國,佔領了閩越、西甌等地。

可見,趙佗絕非《龍文》中所說的信義之人,恰恰相反,他在歷史上做的大多都是出爾反爾之事!

《龍文》中還提到了韓信和趙佗自小便有舊交,也是無稽之談,韓信祖籍江蘇淮陰,趙佗則是河北真定,韓信的大部分活躍區域是山西、河北、江蘇、山東等地,而趙佗則從年輕時就在廣西之地活動了,所以兩個人很難有交集的可能了。

蕭何敢不敢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送韓信的少子去趙佗哪裡?

韓信是公元前196年被殺害的,而在這個時間段,正是劉邦派遣陸賈去遊說趙佗臣服漢朝的關鍵時期。

韓信的小兒子躲過呂雉追殺,一路逃到廣西,改姓“韋”,是真的嗎

蕭何

我們都知道,蕭何是一個寧可通過貪汙“自汙”來換取劉邦信任的人,在漢朝與南粵頻繁往來的過程中,把一個剛剛被殺掉的叛臣之子送到南粵,這種風險,恐怕蕭何是不會擔的。

所以,蕭何送韓信少子入南粵,從蕭何方面就站不住腳。

《龍文鞭影》本身並非正史

《龍文鞭影》其實並不是正史,它原名叫《蒙學故事》,是明朝萬曆年間蕭良編纂的兒童啟蒙書籍,有點像《搜神記》、《子不語》之類的集歷史、神話、傳說與一體的書籍。

韓信的小兒子躲過呂雉追殺,一路逃到廣西,改姓“韋”,是真的嗎

龍文鞭影

所以,《龍文》一書根本算不得正史,其中的故事只是用來給古代的兒童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啟蒙讀物。

從這一點來講,蕭何送韓信少子入南粵,廣西韋氏來自韓信後人改姓的說法,是沒有任何史料依據的。

綜上所述,廣西韋氏來自韓信後人的說法應該是子虛烏有,只是中原王朝為安撫新附韋氏土官時牽強附會出的傳說罷了。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