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沒有人緣?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同理心”教育要及時跟上

最近有家長來信說,自己的孩子最近情緒一直是很低落,問孩子之後才知道原來孩子最近被"孤立"了,同班同學都開始不願意跟孩子講話,當家長從老師那裡瞭解清楚後,發現是孩子前段時間喜歡捉弄女孩子,喜歡嘲笑女孩的身高和體型,還把很多同學弄哭,因此大家都不喜歡跟他一起玩耍了。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會曝光出孩子被欺負,孩子被傷害的消息。孩子作為父母的心頭肉,以至於對孩子的很多事都上心,為了保護孩子不被欺負父母會培養孩子的性格,抱著"寧願我傷人也不願人傷我"的想法,給孩子灌輸了一些錯誤的教育思想,導致孩子沒有人緣,處於被孤立的狀態。

對於孩子來說,人際交往能力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備的能力。孩子交朋友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從小孩子就會渴望陪伴渴望交友,就會產生強烈的意願去尋找朋友,這是社會性群居動物的合群的一種表現。只有在環境與人際的相互作用下,才能有效的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希望對方"理解"彼此是大家的共同願望,然而"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尤其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許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夠去理解自己,理解孩子身邊的夥伴,希望孩子能夠有很好的"同理心"。今天我來談談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小孩沒有人緣?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同理心”教育要及時跟上

要想發展"同理心",首先家長要知道何為"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亦譯為"設身處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換位、將心比心。亦即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這個概念一開始來源於德國。一般而言,同理是指個體在觀察他人的行為和情緒反應時自動化地感染對方的情緒,並且引起自身類似的情緒反應,它在人類個體和社會的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孩沒有人緣?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同理心”教育要及時跟上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心理學家馬丁•霍夫曼(Martin Hoffman)表示:"實際上,從嬰兒出生的那一天起,嬰兒聽到另一個嬰兒的哭聲就會感到特別不安。"

這似乎是同理心最早的前兆。研究表明,從出生後的幾個月到出生後的第一年,嬰兒對別人的痛苦的反應就好像是發生在他們自己身上一樣。

有家長問,那麼"同理心"和"同情"有什麼區別嗎?實際上,同理心和同情都是一種情緒的反應,而是兩種情緒是完全不一樣的。同情是指對他人的苦難、不幸會產生關懷、理解的情感反應,僅僅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待問題,採用的安慰的方法也會從自己角度上出發,而同理心完全不同,是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看待問題,去接納對方的情緒,會通過自己的感受來表達你的情緒。

比如當孩子受傷了家長說:"沒事的沒事的,傷口疼不疼?要不要給你吹吹。"這就是同情,家長說"你看那個小朋友把你弄傷了,是不是很生氣?讓你感到難過了是吧。"這就是同理心。

小孩沒有人緣?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同理心”教育要及時跟上

培養孩子"同理心",就相當於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為什麼要培養孩子同理心?這時候應該反過來思考,父母為什麼想要孩子去理解別人?孩子擁有同理心的尊重和體諒他人的能力,這就是孩子高情商的主要原因。

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人際關係代表著人的心理適應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誌,而人際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哈佛大學經過70多年的研究也告訴我們:只有好的社會關係,才能讓我們幸福,開心。

剛剛去午託班的時候,3歲的小男孩因為跟媽媽分開,不適應陌生的環境而開始大哭大鬧,同年齡的其他小朋友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有點莫名其妙的問這個大哭的小男孩:"你怎麼了?你哭什麼?你可不可以不要哭你吵到我了。"

說完小男孩就哭得更厲害了,說完還要走出門口去尋找媽媽。這時有個年齡大一點點的小姐姐知道他是離開了媽媽而十分害怕所以就跑過去安慰他說:"你是不是很想你的媽媽?你是不是不敢一個人呀?"還給小男孩擦了擦鼻涕,很快小男孩的情緒逐漸被安撫下來了,小女孩讀懂了小男孩的情緒,尊重對方的情緒,而小男孩也 願意去接納小女孩的安慰,這就是"同理心"的力量。

懂得"同理心"的小孩子,容易理解他人的情緒,從而也容易與別人建立關係,獲得別人的認同的喜愛。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被喜歡,所以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掌握這種技能,希望孩子能夠與其他孩子相處的時候能夠順順利利。

生活中簡單的一言一行,卻能大大的促進孩子的人際交往關係,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說話的力量,"同理心"的力量不可小瞧。

小孩沒有人緣?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同理心”教育要及時跟上

"同理心"教育要及時跟上,家長可以這麼做

  • 孩子"同理心"的培養,需要父母以身作則

當孩子在玩完玩具的時候,孩子往往就會丟在一旁就去看電視了。這時候媽媽會大發雷霆說孩子,同時會開始說起孩子的其他毛病並要求孩子好好收拾自己的東西。女兒不願意收拾玩具而面對家長的怒氣開始大哭,媽媽更加憤怒,家長和孩子,一個生氣一個委屈,完全不懂對方的情緒,那麼事情也不會得到解決。

如果這時候媽媽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考慮女兒的精神年齡來看待孩子的毛病,孩子並不像我們大人那樣那麼自律,需要家長的培養。冷靜反思後媽媽開始後悔剛剛對孩子的怒罵而感到難過的時候,孩子也會因為心疼媽媽也會急忙過來道歉,跟媽媽說以後會好好收拾自己的玩具,矛盾化解。父母能夠及時反思,考慮孩子的情緒,那麼孩子也會願意去理解爸爸媽媽的情緒。

小孩沒有人緣?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同理心”教育要及時跟上

  • 孩子"同理心"的培養,需要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有家長覺得,孩子什麼時候才可以學會替我們想想。在幼兒階段的時候喜歡玩遊戲,特別喜歡角色扮演的遊戲,我們作為家長可以針對這一點,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遊戲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假如小孩子喜歡搶別人小朋友的玩具,爸爸媽媽希望孩子能偶改變這個毛病的時候,在玩遊戲的時候扮演一個同年齡的"小朋友"。當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這時爸爸把孩子的玩具搶走,並且不輕易給回孩子,在孩子難過的時候就會覺得爸爸這樣做是對自己來說很難接受的,這時候家長應該告訴孩子,如果你搶了別人的玩具,那麼別人肯定也會跟你一樣很難過,所以我們要懂得換位思考。

小孩沒有人緣?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同理心”教育要及時跟上

我是奶果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