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行雜記九

北行雜記

九 歸來(終結篇)

倦鳥總要歸巢,歷經三天四夜,也該回家了!

“梁園雖好,不如早還家”。在北京,我不是歸人,終究還是一個匆匆的過客。

妻退了房在賓館靜靜的等著我們,孩子對大自然的北海也沒有多少興趣,幾天的疲憊都不願再多走一步路,於是我們在北海的北門匆匆的一瞥就急急的趕回了。

我知道這一走就真的離開北京了,看著來來往往的行人,一輛又一輛停靠又飛逝的公交車,一條又一條古老的街道……心裡總有點戀戀不捨,就像內心深處總有一種東西牽絆著你……

孩子騎著單車飛快的往回趕,我卻行道遲遲而滯留在了後面。

一輛公交電車因線路問題突然冒出火花四散濺落在身旁;

一對皮膚黝黑的農民夫婦,開著破舊的三輪在街頭偷偷的賣甜瓜,見人就說“就剩下兩兜了,一兜十元,幫幫忙”,不安的臉上寫滿了乞求,憐憫再次襲上心頭,那一刻我知道於是匆忙趕路的我趕緊買下一兜,那個婦女似乎也看出了我的熱心,又把另外一兜也掂放在了車籃裡,這兩兜甜瓜于歸家的我完全是一種旅途的負擔,但我還是欣然接受了,他們如釋重負的說著“謝謝謝謝”,匆匆地離開了。我也應該向你們說一聲“謝謝”,是你們讓我的內心得到了一份安寧,也讓我感覺到了我的存在;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人,雖不是天涯淪落,卻是一樣的所謂的“客”,一樣的北京的外人,祖國啊母親,我也竟然成了祖國母親的客人了!

竟然發現一新華書店,我是喜歡逛書店的,買書讀書更是一種樂趣,如果遇到心儀的書,就像是淘到了寶,心想北京的書店一定有我需要的書,可是喲我再一次的失望了,偌大的書店一排排竟然都是教輔資料,而真正的書籍只餘下那窄窄的一小排,匆匆的來匆匆的離開,彷彿離開一個已然變味的老巷!

回到賓館。吃過午飯,坐地鐵去北京西站。經過菜市口站,菜市口,一個行刑的地方,想到了華老栓,想到了層層圍觀興奮的人們,想到了戊戌六君子……

轉眼到了北京西站,取票,依然漫長的等待!等待之餘,和兒子去買東西,竟然遇到一個久違逢面的報刊亭,竟然再次遇到大學期間入迷的“體壇週報”,竟然還有這樣的驚喜,迫不及待的買了份,在超市裡買了一點北京的特產果脯,算是留個紀念!

回來進入候車廳,一個座位也沒有,便把報紙拿出來,鋪在地上,彷彿又回到了從前:候車廳、無座的綠皮車廂裡,手裡一大摞子“大河報”,包羅萬象,五花八門,讀起來津津有味,絲毫不覺時間之漫長!可是啊再讀體壇週報,竟然味同嚼蠟,再也找不回當時的感覺,於是報紙就真的成了一張報紙,存留於我的記憶之中了!

晚上六點半,坐上火車,四張臥鋪。臥鋪之中才真的是人間百態,熟睡中奔波勞累的行人,也只有在睡夢中才呈現真實的自我,張著嘴,咋吧咋吧,發出呼哧呼哧的聲音,鼻息聲、呼嚕聲,高一聲低一聲,長一聲短一聲,甚至發出口哨的聲音,真是花樣百出,聲聲入耳。還好疲憊的我一覺到天亮。

下火車,坐車回家,點評有二。

一清華之於北大。清華依然理性,北大依然感性;但清華更富內涵,而北大已漸漸流於形式;總之,清華更像清華,而北大已不再是曾經的北大,只有未名湖依然令人無限嚮往……

一鄭州之於北京。一個高樓林立現代感十足,一個紅磚綠瓦盡顯歷史古韻;一個像是健壯的青年,一個像是睿智的長者;風格迥異,卻又異曲同工,各得其妙!

如果說鄭州和北京有大不同,那麼我覺得小扶溝和大北京竟然更接近親近一些,古老略顯破舊的街道房屋,道路兩旁高大的樹木,散發著一樣古老而淳樸的氣息,也許就是這種共同的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的氣息,讓我覺得有一種無法割捨“家”的感覺吧?

歸來本應一蹴而就,誰知慵懶愚鈍的我竟遷延半月之久,而如今:果脯和《體壇週報》早已不知所蹤;甜瓜也已入腹;唯餘“清華北大”之校徽、書籤尚在,提醒我生命之中那一剎那之間的痕跡,其餘已煙消雲散唯留一片記憶之念想。佛語有云“九九歸一,終成正果”,我也討個吉利,湊了九篇,以期返璞歸真,不忘初心!在風輕雲淡或者孤獨寂寞之時慢慢回味!

特別感謝劉曉華、老遊二位老同學,雖未能盡地主之誼,但幾天來一直掛念於心,甚是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