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加速度”成都郫都構建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

近日,成都市郫都區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舉行了一場特別的黨課,區委書記楊東昇以“加快推進動力變革打贏高質量發展攻堅戰”為主題,提出了構建郫都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的調研與思考。


衝刺“加速度”成都郫都構建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

一座現代城市是否擁有澎湃的發展動力,離不開產業、人才、環境等各方面要素。

今年8月舉行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增強創新發展動力,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

如何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近日,成都市郫都區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舉行了一場特別的黨課,區委書記楊東昇以“加快推進動力變革打贏高質量發展攻堅戰”為主題,提出了構建郫都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的調研與思考。

12次實地調研、解析政策內涵、找出郫都短板、探尋發展路徑……這節黨課上提出,從四個方面著力,加快構建起郫都區“四輪驅動”的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市場效率源動力、空間功能催化力、資源要素爆發力和體制機制扭合力構成“四輪驅動”的動力系統,要讓郫都區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談現狀:六個不適應郫都主動找出高質量發展短板

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看來,如果過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長是吃肥肉,進入中速平臺以後的高質量發展,就是啃硬骨頭。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郫都選擇主動找出高質量發展短板。

5月9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導的“2019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佈”活動上,作為郫都區的重要品牌——“郫縣豆瓣”榮登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產品百強榜全國排名第八名。無獨有偶,在第二天舉行的2019“中國品牌•四川行動”專題活動上,發佈的“四川省品牌價值標杆企業”和“四川省傑出區域品牌”獎盃中,“郫縣豆瓣”榜上有名,其品牌價值達657億元。

然而與品牌價值產生巨大差異的是,全區以“郫縣豆瓣”為主的食品飲料產業有102家企業,但未形成集群效應;與涪陵榨菜、眉山泡菜、“老乾媽”等相比,其品牌價值未得到有效轉化……郫都給出的自檢報告是:未形成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特色優勢產業不突出、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後。

企業是微觀經濟的主體,一個區域的市場主體情況,直接反映經濟發展的活躍程度。郫都的市場主體近年來大幅增長,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做出了突出貢獻。但受整個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還是面臨數量不多、結構不優、質量不高三個突出問題。

另一方面,作為成都西門大通道,成灌高鐵、成灌高速從郫都區穿城而過,雖然帶來了交通優勢,但加上工業園區阻隔,城市割裂發展問題也比較突出。而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滯後,優質公共服務、高端生活消費場景供給不足則體現出營城理念和建管模式亟待創新。

在金融領域,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信息不對稱,雖然建立了產融對接機制,但沒有切實高效運轉起來,郫都區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沒有得到有效緩解。同時,金融產品同質化較高,金融服務質量和方式不適應,難以滿足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

楊東昇表示,分析研究郫都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構成,首先要找準制約發展質量的短板。

經過認真梳理、實地瞭解情況,郫都直面現實、自我總結出“現代化產業體系層次不適應、市場主體成長體系不適應、創新生態體系不適應、城市建設能力不適應、資源要素轉化不適應、勞動者技能素質不適應”等六個“不適應”短板。

講未來:聚焦產業鏈培育打造產業生態圈


衝刺“加速度”成都郫都構建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

釐清工作,找出短板,又如何以系統思維和戰略眼光謀定而動,郫都的解決方案是——加快構建起“四輪驅動”的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由市場效率源動力、空間功能催化力、資源要素爆發力和體制機制扭合力構成。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產業形態決定城市形態,產業結構決定就業結構,產業層次決定城市層級。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任保平指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就是要構建高質量的產業體系。

在“四輪驅動”中,市場效率源動力首當其衝,深諳城市發展方向的郫都區抓住經濟發展牛鼻子——聚焦產業鏈培育,打造產業生態圈。

以成都市確定的產業功能區為基礎,提出了電子信息、川菜、科技影視文創和“10+3”特色產業共四大產業發展方向。

特別作為國家確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的成長性、持續性強,在營業收入增長較高企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類佔70%以上。任保平認為,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讓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

郫都正依託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氫能源主攻方向,圍繞京東方等龍頭企業,加快引進上下游、左右岸配套企業,逐漸形成基於電子信息支撐的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產業體系,打造推動郫都未來發展的主引擎。

近兩年來,郫都圍繞京東方、華為等龍頭企業配套需求,精準招引隨銳科技、拓米國際、中創為量子、住友化學等一批優質項目,實現了相關配套產業和企業從無到有、逐步起勢。

成都中國川菜產業功能區是全國惟一一個以地方菜系命名的產業園區,郫都聚焦複合調味品、川菜工業化、即食食品,著力推進川菜產業工廠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打造全球川菜原輔料生產和集散中心、川菜美食體驗勝地,強化郫都經濟發展的穩定器。

依託四川傳媒學院,郫都規劃建設的12.99平方公里科技影視文創產業功能區已聚集鳳凰文投、喜馬拉雅、完美世界等一批賦能型企業,搭建高清視聽研發等技術平臺,建設首個國家級超高清視頻產業基地,5G+4K/8K、動漫電競、時尚藝術等產業發展初具基礎。

當前,郫都正分層分類深入推進企業梯度成長,對初創型企業、成長型企業、行業領軍企業的需要不同,在稅收減免、降低融資成本、匹配產品銷售資源、人才引育等不同方面分層分類扶優育強,最終強鏈補鏈,形成產業集群。

消費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郫都目前還存在供給趕不上消費需求升級的情況和問題,下一步下決心優化消費供給,更好地釋放消費增長潛力。特別是圍繞建設成都西部生活消費中心,著眼區域高校學子、工廠藍領、高端白領等不同群體的多元化需求,充分挖掘整合歷史文脈、區域優勢,規劃建設4個特色商圈,實施6條特色街區建設,在建商業綜合體10個245萬平方米。

繪規劃:聚焦人城境業融合打造公園城市的宜居環境


衝刺“加速度”成都郫都構建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

10月8日,《2019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報告•綠皮書》發佈,郫都區躋身“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榜單”“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和“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三個榜單。

這份亮眼的成績單前,郫都沒有滿足,在城市規劃建設上提出了更高的發展目標——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城市規劃設計放第一位,把宜居宜業宜商作為築城的邏輯起點;以公園城市作為城市永續發展的最高目標,引領推進“獨立成市”。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對“公園城市”建設有這樣的理解:“公園城市”模式系統性規劃、調整產業結構和空間佈局,加強綠色生態建設,不只是為了去實現一個經濟指標,更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

郫都為打造公園城市的宜居環境,即按照“一個功能區就是若干個產業社區”思路,通過高效的交通接駁、多元的業態組合及豐富的建築空間形態,逐漸實現海量人群與商住空間的有機連接,實現城市更新的老城復興新風貌,塑造城市新地標;規劃建設清水河等一批生態溼地公園、天府人文公園、城市街區公園、大地景觀公園和小遊園、微綠地,以生態視野構建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體,讓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

10月18日,由成都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成都市郫都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承辦的2019“蓉漂”人才薈•深圳行社會引才專場活動在深圳舉行。引才專場活動上,“成都市郫都區人才工作站——深圳站”正式揭牌。

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先進城市佈局人才工作站,郫都的目標很明確,吸引一流人才。

以業聚才、以城留才、以教興才,郫都區深知一個好的產業集群能夠提供給高層次人才好的發展機會、創業機遇,而城市實力、生活環境是吸引人才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通過依託區域龍頭企業、科研院所,引進更多高層次人才,特別是帶技術帶資金帶項目的團隊入駐,實現以業聚才、以才促產。郫都還將大力推進國際社區建設,完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交通出行等基礎設施,引進國際學校、國際醫院等優質服務業態。同時通過政府平臺+社會平臺的方式,讓高校和企業直接對接起來,用好科教資源優勢,在深化產教融合上大膽探索。

此外,金融作為現代經濟中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槓桿,是支持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活水”。

在金融體系建設上,郫都提出要破解中小企業投融資難題,搭建金融服務平臺,疏通信息渠道,實現資金供需雙方線上線下高效對接,破解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企業轉貸環節融資成本。另外還將重點在拓展多元投融資渠道、創新科技金融產品方面不斷進行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