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唳华亭》之成:细节见质感 文化见格调

电视剧《鹤唳华亭》一经上线,便在观众中间取得了良好反响,且收获诸多好评。在精彩而紧凑的剧情、精良用心的制作之外,《鹤唳华亭》的质感,更多体现在它的细节之中。可以说,《鹤唳华亭》之成,在于细节之成。

《鹤唳华亭》之成:细节见质感 文化见格调

在剧集的一开始,男主人公太子萧定权于寺中听佛法,梦见少年时期的事。随后的剧情中,顾逢恩赶到,用一封军报敲开了紧闭的宫门。顾逢恩高举的信封里插有三根羽毛,这代表了形势十万火急,也因此萧定权才得以顺利入宫。

《鹤唳华亭》之成:细节见质感 文化见格调

剧中不仅有复古打磨,还不乏前卫追求。比如太子喝的葡萄酒,乍看起来很穿越,其实不然。早在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带回了葡萄种植和酿酒,葡萄酒遂成为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享用的珍品。相传汉朝扶风一叫伯良的金主,用一斛葡萄酒便换了凉州刺史的职位,还引来苏轼感慨:"将军百战竟不侯,伯良一斛得凉州。"

好的剧情永远是一部剧成功的基础,《鹤唳华亭》在剧情细节上也进行了诸多安排,也因此可能因此略给观众设置了观影门槛。以冠礼案为例,吴内人之所以上丹凤门如入无人之境,是因为官兵已经提前在丹凤门上查防清场过了,还锁上了入口,她是凭借齐王的军中内应在砖缝里留下的钥匙才进去的,这一点在中书令李柏舟出场的时候就交代过。

《鹤唳华亭》之成:细节见质感 文化见格调

扎实的创作手法让《鹤唳华亭》的品质得到了保障,在细节上的用心和打磨,则赋予了这部剧更为沉静而厚重的质感。《光明日报》评价,"该剧尝试利用新的传播样式和新的叙事节奏,挖掘中国古代的符号意象和文化基因,以独到的文化韵味与艺术意境解锁匠心制作的心血与诚意,为剧集精品化创作做出了有益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