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之成:細節見質感 文化見格調

電視劇《鶴唳華亭》一經上線,便在觀眾中間取得了良好反響,且收穫諸多好評。在精彩而緊湊的劇情、精良用心的製作之外,《鶴唳華亭》的質感,更多體現在它的細節之中。可以說,《鶴唳華亭》之成,在於細節之成。

《鶴唳華亭》之成:細節見質感 文化見格調

在劇集的一開始,男主人公太子蕭定權於寺中聽佛法,夢見少年時期的事。隨後的劇情中,顧逢恩趕到,用一封軍報敲開了緊閉的宮門。顧逢恩高舉的信封裡插有三根羽毛,這代表了形勢十萬火急,也因此蕭定權才得以順利入宮。

《鶴唳華亭》之成:細節見質感 文化見格調

劇中不僅有復古打磨,還不乏前衛追求。比如太子喝的葡萄酒,乍看起來很穿越,其實不然。早在張騫出使西域時,就帶回了葡萄種植和釀酒,葡萄酒遂成為皇親國戚、達官貴人享用的珍品。相傳漢朝扶風一叫伯良的金主,用一斛葡萄酒便換了涼州刺史的職位,還引來蘇軾感慨:"將軍百戰竟不侯,伯良一斛得涼州。"

好的劇情永遠是一部劇成功的基礎,《鶴唳華亭》在劇情細節上也進行了諸多安排,也因此可能因此略給觀眾設置了觀影門檻。以冠禮案為例,吳內人之所以上丹鳳門如入無人之境,是因為官兵已經提前在丹鳳門上查防清場過了,還鎖上了入口,她是憑藉齊王的軍中內應在磚縫裡留下的鑰匙才進去的,這一點在中書令李柏舟出場的時候就交代過。

《鶴唳華亭》之成:細節見質感 文化見格調

紮實的創作手法讓《鶴唳華亭》的品質得到了保障,在細節上的用心和打磨,則賦予了這部劇更為沉靜而厚重的質感。《光明日報》評價,"該劇嘗試利用新的傳播樣式和新的敘事節奏,挖掘中國古代的符號意象和文化基因,以獨到的文化韻味與藝術意境解鎖匠心製作的心血與誠意,為劇集精品化創作做出了有益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