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交易中的“非戰即逃”

為什麼我們的星圖會有各種各樣的擬人化稱謂?這因為人類傾向於把很多事物之間形成聯繫。現在大多數投資人的問題是在後天的訓練中忽視了人類的本能,卻在一味的強化各種所謂的“技巧”。如很多投資人都知道的圖形分析,其實就是一種被強化後的技巧。近段時間,市場中關注最多的應該就算是對1350點支撐位的討論。最明確的觀點就是如果擊穿1350點的頸線位後,市場的下跌幅度將會如何、如何……,我專門研究過這些人的算法,彼此之間競有如此多的不同。1000點有之、800點有之、甚至600點也有之。熟悉把握這些分析技巧的都應該知道在1200點以上結束的突破,一定要被解釋為“突破陷阱”;1000點以上結束的突破,一定要被解釋為“算法一”;如此類推,800點、600點、甚至更低的走勢都會有“完美”的解釋。這裡的邏輯其實就像下面的笑話,有個射擊教練經過一個村落,突然發現一面牆上有很多彈孔。每個彈孔都準確無誤的命中靶心。他立刻驚為天人,但一問過後才知這些都是村裡一個小孩子做的。他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先射擊,然後在畫出靶子。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目前市場中被強化的一個觀點就是“看對不如做對”,接觸過的很多朋友都認為自己可以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可以保證自己的“做對”,即使在自己看錯的時候也可以“做對”。探尋他們的操作基點,保證其操作的因素僅僅是“否定”。誠然,投資人在思維邏輯中加入否定的邏輯,是其成熟的關鍵一步。但割裂“肯定”與“否定”之間的聯繫,投資人也不能再上一個臺階。保證交易的關鍵因素在於通過“非戰即逃”形成肯定與否定之間的內在聯繫。

技術分析應該是投資人在市場中形成的各種應變模式分析。但對於投資人更重要的是針對各種分析模式形成的操作策略,形成針對市場各種形態的正確反映才是交易的道理。最近看到了神經系統科學家對人類研究的一些分析結果,文章認為: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幾乎在整個進化過程中都以打獵和採集為生,小群聚居、追逐野獸、種植作物、尋找配偶、躲避野獸……未雨綢繆,尋找庇護之所。相應的人類的大腦也圍繞這些任務展開,最終它變成了一臺超級的機器,能以“閃電”般的速度應付諸如短期趨勢或激發感情反映這類的事情;同樣卻對辨別長期趨勢或同時關注多個方面的問題感到力不從心。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如果看到了一個類似獅子的動物向“原始人”衝過來,他的本能反應就是逃到樹上,即使這僅僅是個虛假的影像,因為這對他並沒有任何損失。“非戰既逃”已經成為了現在職業投資人在市場中的本能反應,在市場交易中出現技術分析的模式,應該是人類的本能反映。


短線交易的思維方式

短線交易的目的是最大的利用資金最大化的追求利潤。這是短線交易的根本目的,因為我們進行的是一次長期的股票投機行為而不是或者從來不是為了贏得這張股票所代表的公司和分享這個公司所可能帶來的利潤。那些利潤不足以令我們如此痴迷於此。在現實生活中有誰會用300塊錢去承擔有可能陪掉150塊錢而賺取30塊錢或者更低的利潤並要消耗一年的時間呢?如果你是一個所謂的投資者,你買了一隻30倍市贏率的股票你就在做這種蠢事。

我們進入股票市場,就意味著我們在追求單位時間內股票價格的上升速度。就意味著我們在從事著一鍾標準的投機活動。 一切風險不是進入股市之後考慮的,而是在進入之前深思熟濾的。

那麼如何利用股票的波動來獲利呢?

短線和長線本身並不能保證你獲利,不論你選擇什麼樣的時間尺度進行交易,你都會賺錢或者賠錢。
理想的短線交易是在每一個波浪中的底部買入,在每一個2%到10%以上幅度的頂部拋出,再在下一個底部買入再在下一個頂部拋出,如此反覆高拋低吸,不論牛市和熊市。但是,在現實的交易中由於人性所限,我們無法做到這一點,於是才有了追隨趨勢的操作技術,這實際上是一種不得以的妥協。妥協到人性可以控制的地步。短線交易也無法擺脫這種妥協。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短線交易獲利的關鍵在於,首先對股票的基本趨勢的判斷和買入時間的釐定。如果一個既成的趨勢開始向上,時間週期也處於底部區域,那麼我們的短線交易便開始了。在這個時候,我們便可以暫時的離開日線以上的圖表而追究短線圖表所透露出的市場線索。

那麼什麼是短線交易呢?短線交易是否有明確的時間定義呢?不同的理論有不同的解釋方式,而在實際應用中短線交易也被一再混淆。魔山理論所理解的短線交易是指吃倉時間小於等於20個交易日的交易行為。按照這個標準,短線交易還可以細分為,兩週交易、周交易和兩日交易。

短線交易的思維方式---------職業操盤手的思維:

職業操盤手的思維不是針對散戶的思維,更不是追隨莊家的思維。有太多的人相信在市場中跟隨莊家可以令它們獲利並事先假定一個莊家,而後在假定這個莊家會如何操作,在把自己替換成莊家,進行所謂反向思維。殊不知這種思維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散戶思維---業餘交易者的思維。這種思維模式被股評家和自稱職業抄手的專欄作家們所濫用,從本質上講這是一種“作弊思維”。事實上,股票交易中沒有謎底和現成的答案令你抄襲。即便是所謂老鼠倉也不能保證你最終獲利。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在一次嚴謹的操縱市場行為中,存在著太多變數,這些變數甚至連決策者都無法預料。因此當一個人向你信誓旦旦的對你說他知道莊家的成本如何如何的時候,其可信性和可操作性有多大就深深的值得我們懷疑了。
真正的職業操盤手是不會考慮莊家的影響的。因為他堅信市場的力量總會比某個集團的力量更強大,同時他堅信他通過他的技術可以追隨市場,並在市場關鍵的轉折點到來之前,之中獲利瞭解他的頭寸。這一點在他以往的交易中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炒股為什麼看成交量?

正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關於成交量,一直認為是投資市場的“糧草”,而價格則是因為成交量之後的體現。量價是技術面的根本。

一、堆量之後暴漲牛股能有多強?

通過實踐,股海勝境發現許多的牛股在拉昇之前都會經過長時間的打壓吸籌,而莊家在打壓吸籌的過程中可以採用多種手法震出散戶,比如K線形態,技術指標等等,但是成交量是很難造假的。今天戰法要講的就是如何通過成交量來把握那些莊家長期吸籌的股票。

為什麼要看堆量挖坑?

“橫有多長,豎有多長”一隻股票莊家吸籌吸了越久,後期拉昇了也越多。但是莊家不是慈善機構,在這一過程中會通過多種方法來震出散戶,如果你在這個時候交槍投降了,那麼後期的拉昇就與你毫無關係了。所以我們要通過成交量來分析莊家是否在吸籌或者已經出貨了。而堆量挖坑是莊家慣用的一種手法,我們通過實踐我們發現許多牛股在拉昇前成交量會出現這種形態,下面會通過兩個案例讓來分析這種形態。

技術要點:

1、成交量形態要同股價形態結合看,一般股價在底部出現堆量之後,股價會隨量上升。

2、如果該主力進行堆量後發現市場拋壓大,其股價往往會出現回調動作,特別是在底部的股票。但是一般在堆量之後股價出現強勢調整,後市強勢上揚的機會較大。

3、底部“堆量”股回調後往往會成為市場熱點股,所以這類股票一般會有一些擁有一些未被市場挖掘的熱點。

4、買點的最佳點:經過進過充分調整後股價再次異動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連續溫和放量上攻,縮量洗盤後突破頸線拉昇。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莊家以三個一字板後放量吸籌,又近一個月的洗盤,洗去不堅定分子,懂技術的人就輕易不拋牛股的。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該票幾乎都是沿著五日線上攻,陽量大於陰量,依據量能可進行高拋低吸。依然不要忘記 不要輕易拋牛股。以五日線作為生命線就可以了。

堆量形態小結:

通過以上案例我們瞭解到如何根據堆量挖坑的形態來尋找牛股,牛股並不多,所以需要我們投資者下點工夫去尋找,如果找到形態相似的但還沒有漲的,說明此時這頭牛剛剛露出了牛角,投資者需要關注,一旦形態形成突破,立即介入,獲取收益。

個股出現底部的堆量現象,證明有實力機構介入,但不意味著投資者馬上可以介入。成交量形態要同股價形態結合看,一般股價在底部出現堆量之後,股價會隨量上升,量縮時股價可以適量調整,但是,如果出現大幅的股價調整說明該股市場拋壓仍然較大。如果該主力進行堆量後發現市場拋壓大,往往採取以下方式:1、持股不動等待時機;2、認賠出局。

所以對投資者來說,“堆量”之後一定要注意股價是否出現大幅調整,不要盲目介入。一般在堆量之後股價出現強勢調整,後市強勢上揚的機會較大。

量柱的三先律

第一規律:賣在買先——賣買平衡律

“賣在買先”是股票的原是天性,任何一支股票,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具備了“賣在買先”的特殊天分。首先必須有人賣出,才會有人買進,如果沒有人賣出,你想買也買不到。除非你自賣自買自欺欺人。例如有這樣一支股票,上市時是1000萬股,被1000個人持有,只要這1000個人不賣,任何人也買不到這支股票,那麼,這支股票的成交量必然是零。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講,任何量柱都是“賣出來的”,無賣必然無買,無賣必然無柱。這就是有些股票“無量攀升”的內在規律。

持有這支股票的人什麼情況下才會賣出這支股票呢?除了急等用錢或擔心股價下跌的情況下之外,必須是“價格如意”才會賣出,這就引出了下面的第二個規律。(在這裡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實戰中的發現,如莊家漲停出貨法)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第二規律:價在量先——價量平衡律

“價在量先”是股票的交易天性。假如某隻股票的發行價是10元,當前的市場價也是10元,除了急等用錢者出手兌現之外,肯定沒有人願意按10元賣出去。如果報價11元沒有人賣,就會報價12元、13元……直到“價格如意”時才會有人賣出,於是,可能在15元成交100手,在18元成交300手,在20元成交500手,由此可見,有價才會有量,無價必然無量。價與量的暫時平衡,才能形成一定的量柱。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講,任何股票的量柱都是特定時段特定價位的“價量平衡”標誌。

在特定的情況下,什麼樣的價造就什麼樣的量。價與量的對立統一,是股市永恆的主題,是“價在量先”的規律鑄就了量柱的靈魂。價漲可以製造“賣出的慾望”,價跌同樣可以製造“賣出的慾望”,誰是慾望的製造者呢?這就引出了下面的第三個規律。(這裡加入自己對市場上多空雙方的本質的理解)

第三規律:莊在散先——莊家導向律

“莊在散先”是股票的投機天性。“莊”就是“莊家”、“機構”、“大資金”的簡稱,“散”就是“散戶”、“大戶”、“中小投資者”的簡稱。在股市中,任何一個散戶不可能主動的拉昇和打壓某隻股票,只能被動地跟隨和適應市場的某個價位,而價位的製造者首先是慾望的製造者,他們在製造“投機慾望”的同時,也製造者“投機數量”。正是從這種意義上講,量柱是莊家的標誌。任何一根量柱上都鐫刻著莊家的實力、莊家的性格、莊家的意圖、莊家的謀略……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把握、去分析、去適應這個莊家。(我對莊家導向律的深刻體會,將會在最後著重講)

量柱的“三先規律”重在這個“先”字,“先”者,“預”也。根據“量柱”的“三先規律”,我們可以做出“三級預報”:

第一級是“阻力預報”;第二級是“撐力預報”;(這兩級目前我已經掌握並應用);第三極是“漲停預報”。(這一級對我而言太難,是因為我自己水平實在有限,所以,我只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


量價關係應用口訣:

1、高位無量就要拿,拿錯也要拿高位指的是股價處於或接近歷史高位,高位無量橫盤走勢,是典型的上漲中繼形態,此時不宜輕易出局。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高位橫盤時成交量萎縮嚴重,而且往往是上漲有量下跌無量,到最後能夠打破平衡再度向上時,我們才能真正確定新的行情又來了。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2、低位無量就要等,等錯也要等無量是因為主力還未做好拉昇準備,不斷在吸取低位的大量籌碼。一旦吸籌差不多,會進行拉昇,當股價放量就是大幅拉昇的時候。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那麼有沒有比量價更容易判斷行情的呢?這就要引入籌碼峰,籌碼峰就是籌碼分佈又叫移動成本分佈,它顯示了當天所有持股者(並非只有主力或莊家)的成本分佈情況。它不會像其它指標那樣給你帶來準確的實際操作的買賣點提示,但它提供的大方向、大思路、大趨勢,卻是毋庸置疑的。


散戶牢記這9張思維導圖

1、股市導圖總綱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2、k線基礎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3、均線基礎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4、切線基礎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5、指標分析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6、選股方法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7、板塊輪動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8、統計分析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9、股市中的各色騙局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注意:以上圖片被壓縮,看不清晰的可以找我要高清大圖以及具體的操盤方法)


學會概率思維——這是投機市場上成功交易者的習性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困擾,並不是因為世界是動盪還是穩定合理。我們最普遍的困擾是,世界接近了合理,但距合理還有一段距離。生活是不合邏輯的,但他們又為邏輯學家佈下了種種陷阱。它似乎比自身更精確,更有規律。生活的規矩顯而易見,但其隱諱卻深藏其中,而生活的動盪在於遙遙等待。”

生活的動盪就在遙遙等待之中。我們仍然必須用概率思維。為什麼?因為我們的世界到處充滿概率。
我們可以從更遠的眼光來審視。我們應該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可以借用占卜術,還可以祈禱神靈。而事實上,確實有人這麼做。我們大都要麼將交易歸結於自己的命運、神靈庇護,要麼歸結於概率。專業的投資者偏愛概率,即使概率有時並不正確。週期時有發生,系統間或生效,基本分析雖然指示了價格,但也不是萬試萬靈,放鬆心情。如果真的萬試萬靈,遊戲就會無法進行了。這就是為什麼運用內部信息進行交易是違法的了。雖然不是全部,但是大多內部信息都有預測走勢的功用。但是現在,就連是否犯罪也非十分確定的了。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接受我們擁有的一切。用概率的思維,並據此採取行動。時時刻刻注意概率,甚至感激概率。畢竟,概率就意味著可能。 “對我們來說,可能性就是生活最好的指南。”成功的交易者從概率角度思考問題。他們將自己與概率息息相關。他們交易概率:很小的可能性、可能的,以及較高的可能性。比起很小的可能性,他們更願意在可能性高的交易上冒險。這就是他們如何管理資金或掌握頭寸的。

挫折是暫時的

當你證明了自己的交易方法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有效時,你就可以坦然地面對挫折。因為你將交易方法的使用已經拓展到將來,你可以去期待自己在長期是盈利的。也正因為如此,你願意並且能夠容忍損失。對個人和目前的結果,你可以表現的超然大度。

一旦股票低位出現“堆量”形態,或是主力偷偷吸貨,寧買錯不放過

因為損失是交易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從容的應對損失就顯得十分的重要。損失是交易的一個必要的成本,就象餐館老闆離不開食物一樣。餐館老闆不會抱怨說,“我真希望我今天不用購進食物!”也不會埋怨,“我上週為什麼要買那麼多食物?”他們當然不會。這些支出都是事先計劃好的,他們願意接受。損失就是交易的支出,只有接受損失,我們才不會耿耿於懷。

只有失敗者才懼怕損失。成功者則會坦然接受。恐懼使我們更加懼怕損失。交易者會說,“不要損失。”遲早,但通常不久,交易者就會遭受損失。只有保持長遠的目光,對損失的擔憂才可能減輕,因為我們的焦點已經轉移了。我們不會拘泥於損失的概念而終日惶惶,從而也避免了更多的損失。

長遠的目光使交易者將挫折視為短暫的經歷。只有當挫折是暫時的,它才失去了另人沮喪的威力。目光長遠,即使經歷了一段失意期,成功的交易者也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因為他知道黑暗總在光明前,經過了這些低潮,通常都能夠換來豐厚的利潤,所以他甚至會變得十分興奮。

當我們相信某個挫折僅僅只是曇花一現,那它就不會改變交易者對自己交易方法的信任。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挫折就象是繞了一段彎路,它只是成功交易策略中的短暫停歇。

如果想學習方法,改變長期虧損現狀的股友,關注筆者的公眾號:股海宏盤(yk79406),掌握系統操作方法,在股市長期生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