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才能扛事兒

比情商更能決定人生成就的,是“能扛事兒”。

什麼人才能扛事兒

情商、智商,大家都已耳熟能詳,而且,普遍都知道“情商比智商更能幫助自己取得更大成就”。但還有一個逆商(或者叫“抗挫折商”),卻是大家普遍比較陌生的。

其實,逆商比情商和智商更能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成就。

何為逆商?逆商是人們在面對逆境時的處理能力,表徵的是一個人的挫折忍受力。

摔倒了不丟人,更不可怕,可怕的是摔倒了卻站不起來了。

這就是逆商低的表現。

你永遠不知道,最後一根稻草什麼時候來。

好多人只是貌似堅強,但是脆弱感卻無處不在。

平常好好的一個人,能攻關、能吃苦、能戰鬥,卻會因為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丟盔棄甲,一敗千里。

因為各種壓力在你的心裡日積月累,任誰也看不出來平常光鮮亮麗的你,內心早就已經喪得不能再喪了。

28歲的王雅歌來北京已經五年了,在廣告公司工作的她有一個外號——“鐵人王進喜”。

她就算加班到凌晨一兩點,第二天早上七點依然能擠上早高峰的地鐵,9點準時到公司,妝容絲毫不差。

她常年擠地鐵練出了一個很厲害的本事,就是不管多擁擠,她都能在地鐵上化好妝,哪怕人山人海,也衝不松雅歌拿眉筆的手。

可是有一天“鐵人”王雅歌就被一聲“嘖”打敗了。

那天早上,雅歌實在是有點來不及,就帶著早飯上了地鐵,儘管沒吃可還是有味道飄了出來。

旁邊一個男的嫌棄地“嘖”了一聲。雅歌看到他嫌棄的眼神,趕緊把手上的早飯緊了緊。

那天是雅歌工作以來第一次遲到,她蹲在人山人海的地鐵出口旁邊,哭了一上午。

很多時候打敗一個人的可能並不是大江大海式的困難,往往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事情,愛人一個輕蔑的嘲笑、同事一個無足輕重的玩笑、路人一個嫌棄的眼神就會讓你的心防一潰千里。

逆商低的代價,可能你根本無法承受。

人的最大壁壘,在自己腦子裡。如果我們的事業進展未獲所期,多半是因為我們給自己設限,讓自己裹足不前,寸步難行。

曾有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新入職的實習生被老闆罵,然後憤而教起老闆怎樣做人。

老闆批評他的設計太土,色彩不夠強烈,沒有辨識度,讓他重新修改方案。

實習生情緒激動,暴怒質問老闆:“你為什麼說話要這麼難聽這麼直?這樣很影響我的情緒!你明明可以說,你哪裡做得很棒,只需要修改一點點就完美了,這樣我就會愉快地去修改。”

老闆大怒:“我給你工資,不是讓你來教我說話的藝術的。愛做做,不愛做就滾。”

實習生說滾就滾,立馬辭職走人。

初入職場,被領導批評或捱罵,也是常有的事。

但往往,我們過度在意自己情緒,反而忽視他人批評意見中所隱藏的解決方案。一個人的能力提升,往往是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實現。

對這個實習生來說,倘若自己老闆的意見都不接受,還能指望他接受客戶天馬行空般的修改意見?

這樣的人,註定裹足不前,寸步難行。

如果我問你,你也是這樣的人嗎?

我相信,絕大多人回答“NO”,可為什麼依然有那麼多人響應“逃離北上廣”的活動?依然有那麼多人面對困難,尤其是面對自我否定,躊躇不前呢?

雖然不知道壓垮你“最後一根稻草”何時會出現,但你會發現一件小事都會讓你“沮喪”的不行。

嚴重者,會覺得自己缺乏能力,認為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久而久之,你就會陷入心理學所說的“習得性無助”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能抗事”。

能扛事,不光是勇於擔當的態度問題,更是能力提升的發展問題。

逆商能毀掉一個人,更能成就一個人。

我曾經見過很多人,他們未必是最聰明的,也不一定是資源最多、人脈最廣的,甚至情商也未必高到哪裡去,但他們卻成就非凡。

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抗挫傷商實在太強,不管是什麼挫折都不能打倒他們。

如果想要解決企業經營管理難題,起點差其實並不可怕,一直堅持到最後的人總會勝利的,因為絕大多數人跑到中間就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放棄了奔跑。

那些知名的大佬們,柳傳志、張瑞敏、任正非,王健林......、俞敏洪、馬雲、馬化騰、劉強東......哪位沒有在創業過程中經歷重大危機?如果你不信,建議你找人求證,或到媒體上搜索。

可是他們都沒有放棄,反而越挫越勇。

有人曾問柳傳志:“你最佩服哪一個人?為什麼?”

聽者滿以為答案會是某一個政商界的巨頭。

可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柳傳志的答案竟然是劉曉慶,當時劉曉慶正因為稅務問題在監獄服刑。

柳傳志說之所以佩服劉曉慶是因為她的堅毅,她在監獄服刑的時候還每天堅持跑步鍛鍊,以便自己出獄後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工作當中。

摔倒了不丟人,更不可怕,可怕的是摔倒後站不起來了。

比情商更能決定人生成就的,是“能扛事兒”。

你該如何提高你的逆商?

美國巴頓將軍說過一句名言: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谷底的反彈力。

所以,我們看待一個人的成功,不是看他臺前的風光,而是幕後扛事的經歷。

那麼,到底該如何提升一個人的逆商呢?我覺得可以從這7點著手:

1、控制力

考驗來臨時,你能不能控制住場面,或者說你的內心是不是有對大局的掌控力?能夠讓事態按你的設計方案走?

這種掌控力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培養出來的,你要從小的事情著手,培養自己的大局觀,對每一件工作都進行分解、策劃,培養自己控制局勢的氣場和能力。

2、先想辦法

碰到困難或者痛苦的事,首先不是愁眉不展、痛哭流涕,而是要先想如何解決辦法,要積極地歸納問題,想出解決的辦法來,如果舊有的辦法不起作用,那就動動腦子,換一個辦法。

這實際是一個心態的問題,遇到問題是不是積極解決,其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個人的人生觀是積極還是消極。

3、不讓消極延伸

你能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別人和自己生活的其他部分。

特別要注意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祥林嫂,碰到所有的人都講述自己的傷痛,這樣除了讓自己的傷痛更痛,還會影響別人對你的感觀和評價。更重要的是,這對解決問題絲毫沒有幫助。

4、剛毅堅卓

遇到困難,你能堅持下去麼?成年人的人生裡沒有容易二字的,困難就像大海里的浪,不是一次性打完,而是一浪接一浪,所以能不能面對一次又一次的考驗,就特別考驗人。所以你可以試試耐力性的運動,例如長跑、游泳,提升一下自己的耐力。

5、培養成長型思維

為什麼有人考60分不會氣餒,會繼續朝著90分甚至100分努力?為什麼有的人考60分就會一蹶不振,永遠停留在60分的水平甚至以後還不如60分?就是因為前者是成長型思維,後者是固定型思維。

如何培養成長型思維呢?

持續學習:通過書籍擴展你的知識,並從別人那裡學習; 用新鮮的知識裝載你的大腦,使它能夠提出新的想法和解決方案,為你的工作和生活增添價值;

堅持不懈:把失敗看成是重大計劃中的小挫折和學習經驗,調整並反覆思考你的想法,這樣你就可以在下一次嘗試中成功;

為挑戰而活:把挑戰看作是擴大你的技能和成長的機會,如果你有兩個選擇,那就選擇更難的;

擁抱失敗:失敗不可避免,要擁抱失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瞭解錯誤及思考如何改進,並在下次嘗試中運用這些經驗;

開放反饋:更開放地接受反饋,尤其是負面反饋,即給自己提出問題;

慶祝別人的成功:“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所以要支持別人的成功,因為他們不會阻擋你自己獲得成功; 當你獲得成功的時候,他們也會和你一起慶祝。

要養成成長性型思維,你還要堅信:你遇到的困難,只是人生滄海中的一粟,而且其他人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換句話說,困難不是隻眷顧你;未來是一定會變好的;你要規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要制定非常詳細和具體的日工作時間表,並有意識地讓自己跳出舒適區,有計劃地訓練自己,不斷體驗成功的感覺。

6、做最壞的打算

人的一輩子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你永遠不知道哪一次是最大的考驗,你能做的就是做好最壞的打算,然後積極地準備應對策略。

王石當年因為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事件被輿論抨擊,甚至許多人要求他辭職。他坦言那時候是他人生最黑暗的時刻,他甚至做好了肉體被消滅的最壞打算。他說如果還沒到這一級別,那就一切都還沒到最壞,還可以應付得來。

7、抱定最好的希望

如果你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那麼只要最壞的情況沒有到來,那你就應該時刻保定最好的希望,告訴自己一切還好,未來會更好的,然後找到辦法去解決。

最後,祝願您越來越能“扛事兒”,也越來越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