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懂得知足,便可避開人生災禍

一念起則萬惡生,這一念是什麼?就是自己的貪念。

對於一個人來說,一個人最可怕的就是貪念,能把一個人從平地帶入深淵的,也是因為貪念,當一個人不知足的時候,即便是擁有快樂,他也不懂得享受快樂,即便是擁有幸福,他也不懂得享受幸福。

曾國藩:懂得知足,便可避開人生災禍

因為他的貪慾,想無休止的去獲得,而最後的結果,引發的就是物慾的無限膨脹,自己人生的越加痛苦。

當外界的物慾滿足不了自己的貪心時,便會用一些不擇手段的方式來滿足自己,最後帶來的都是一種人生的深淵與痛苦。

《道德經》中,老子曾說:“故知足不辱,知足不殆,可以長久。”

一個人懂得知足,一切適可而止,不過分的貪婪,這就是人生最好的一種狀態和滿足。

曾國藩:懂得知足,便可避開人生災禍

曾國藩對於心性的修煉與教育上面非常重視,在《曾國藩家書》之中,就有這樣一句話: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凡是宦官家庭,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念。年紀尚小,且不可貪慕奢靡的享受,不可養成懶惰的習慣。

對於一個人來說,保持一個勤儉節約的作風和習性非常重要,如果讓自己的物慾逐漸的膨脹,見識多了更多的慾念之後,想要再由奢侈變成節儉就非常的難,而且特別的痛苦。

所以說無論在什麼樣的狀態,無論外界條件多麼豐盛,保持內在的一個淳樸和節儉,才能讓自己更好的修養身心。

古人云:“奢者富而不足,何如儉者貧而有餘;能者勞而俯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生活奢侈的人無論有多少財富,他永遠不會感到滿足,倒不如生活艱苦的人,雖然說貧窮,但是內心充實。

曾國藩:懂得知足,便可避開人生災禍

真正有才幹的人,辛苦的謀事,但是怨念集身,還不如生性愚蠢的人,生活安寧,又能保全純真的本性。

如果一個人平時就是揮霍無度,再多的財富也無法滿足他,因為在他的內心來說,已經被外界五色五音五味的慾念所充斥,再也難以保持內心的一個淳樸。

但是另外一些人生活淳樸,保持一種節儉,平時都是量入為出,雖然平平淡淡,但是內心確實非常充實,這就是這一句話所說的

“奢者心常平,儉者心常富”的一個道理。

所以說控制內心如無底深淵的貪念一樣,富而知足,如果為了圖享受,不惜不擇手段,無休止的揮霍,就算金山銀山又能奈何,又能支撐多久呢?

曾國藩:懂得知足,便可避開人生災禍

保持內心的一個淳樸和淡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事情,這對於自己的人生來說,是一種永遠的財富。

把自己的貪念由外轉入內,讓內在保持一種平和和安穩,這就是最好的一個智慧。

對於人一個人來說“良田萬頃,日食三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

你佔有萬畝良田,每天吃的也不會超過三升糧食,你有千間高樓大廈,夜裡睡覺也不過是八尺之寬。

再多的外界物質又能如何,給你帶來的幸福,只是曲曲一瞬間而已,最好的狀態倒不如保持內心的一個滿足。

曾國藩:懂得知足,便可避開人生災禍

而且這樣的一個心態,更有助於你在人生平淡的時候安於平淡,而不是過分的妄求,也不會被自己無休止的慾念所吞噬和困擾。

這樣的人生是一種平和,不會讓自己掉入深淵,這就是一種境界和智慧。

文章由【曾說】原創,瞭解古人文化,品讀國學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