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頭版頭條聚焦九江 講了這件事

《新華每日電訊》頭版頭條聚焦九江 講了這件事

2019年11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頭版頭條刊登九江市武寧縣題為《麻將桌“失業”記》的文章;新華社客戶端首頁刊發《麻將桌去哪兒了:“詩書支書”怎麼改變了“搓麻”村》,視頻《武寧縣梅顏村:麻將聲聲無,縫紉噠噠響》。

11月11日至12日,新華社《新華每日電訊》副總編謝銳佳帶隊,深入九江市武寧縣鄉村社區調研採風。採訪團一行務實高效,接地氣、聚民生,集文字、視頻、圖片同步刊發,立體講述基層鮮活故事;從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展示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的生動實踐。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聚焦九江 讲了这件事

(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武寧縣梅顏村:麻將聲聲無,縫紉噠噠響。

自從村頭製衣廠響起了縫紉聲,村裡的麻將就“啞”了。

“噠噠”的縫紉聲取代了“嘩嘩”的麻將聲,“閒奔波”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多年來為了改變村裡的面貌,沒有“白奔波”。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聚焦九江 讲了这件事

“詩人支書”夏涓沅和村部滿牆詩書。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謝銳佳攝

“閒奔波”是江西省武寧縣魯溪鎮梅顏村黨支部書記夏涓沅的網名。2014年,夏涓沅放棄年薪30萬元的企業高管職務,回到家鄉。

“當時我的決定,家人和鄉親們都很不理解。”夏涓沅說,“我只是想趁有能力的時候,為家鄉做點事。”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聚焦九江 讲了这件事

忙碌的製衣車間和閒置在雜貨間角落的麻將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謝銳佳攝

2015年之前,梅顏村雖然也是先進村,但“搓麻”之風剎不住。村裡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婦女每天把上學的孩子送去學校後,空閒時間就會聚在兩個小賣部打麻將,幾乎每天都會湊齊十幾桌,圍觀者都把路堵住了。

“那時候,村裡因為打麻將經常出現吵嘴的現象,家裡也不和諧。”夏涓沅說,靠明令禁止沒有用,勸說也只能是賣個面子管一時,找到讓村民覺得比“搓麻”更有味道的事是關鍵。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聚焦九江 讲了这件事

曾是麻將桌“常客”的製衣廠女工。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謝銳佳攝

一定要讓村民們“忙起來”。2016年,夏涓沅利用在外務工期間積累的資源,在村裡創辦了一家生產消防梯的工廠。梯廠用工以村裡的留守人員為主,尤其是貧困戶優先。

夏元林曾是村裡的貧困戶,2016年,夫妻倆進入消防梯廠做燒火工。如今,他們三個月的收入遠超往年三百天,已於2017年底脫貧。

“在家門口就能賺錢,還能照顧家裡,這樣的日子之前想都不敢想。”夏元林說。

看到辦廠幫助鄉親效果很好,夏涓沅接著又在村裡辦起了消防制衣廠。曾是村裡麻將館的一座兩層樓民房,如今成了製衣廠的縫紉車間。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聚焦九江 讲了这件事

曾是麻將桌“常客”的柯秋香(左),她以前打麻將一個月能輸掉1000多塊錢,現在不打麻將了,在製衣廠工作,每個月收入約2000 元。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謝銳佳攝

“以前打麻將包輸不贏,現在做衣服只贏不輸。”53歲的村民柯秋香一邊趕製著消防衣,一邊爽朗地對記者說。柯秋香介紹,以前打麻將經常一個月就輸掉1000多塊錢,“輸了錢心裡也不舒服!”

每天工作不到8小時,每個月大約有2000元入賬,還不耽誤接送小孩上學、做家務,怪不得柯秋香這麼開心。

在消防梯廠做刷漆工的夏金香是被夏涓沅“騙”進廠的。她是搓麻“帶頭大姐”之一,從進廠初期的不習慣甚至牴觸,到現在攆也攆不走——月薪4500元穩穩地放進荷包裡的“誘惑”擋不住。

製衣廠和梯廠共招用了村裡近50名留守人員,“集”齊了像柯秋香、夏金香這樣的全部麻將桌常客。

產業有了,村民有事做了,但閒暇時間如果不充實,“搓麻”之風還可能返潮。怎麼辦?

喜愛詩書的夏涓沅成立了“竹林堂”詩社,很受村民歡迎,一些原來愛打麻將的村民加入其中,現在已有20餘名會員。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聚焦九江 讲了这件事

這是江西省武寧縣魯溪鎮村村民整理的部分詩集。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謝銳佳攝

走進村部,詩書滿牆,“農民詩人”們的作品撲面而來。“這是我們這幾年出的詩集。”“詩人支書”夏涓沅自豪地捧出一本本詩集。

嚐到以文“化人”的甜頭,2018年,夏涓沅又創辦了梅顏村農民老年學校,村裡一下就有200多名老人報名參加。詩詞創作、廣場舞、採茶戲、龍燈舞、馬燈舞、籃球賽……梅顏村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平時有活幹有錢掙,閒暇時間被各種文化活動填滿,誰還有時間打麻將?”魯溪鎮黨委書記熊自安說。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聚焦九江 讲了这件事

閒置在江西省武寧縣魯溪鎮梅顏村製衣廠雜貨間的麻將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謝銳佳攝

曾經“風光無限”的麻將桌,已“失業下崗”,被“冷落”在製衣廠雜貨間的牆角,落滿灰塵,這是鄉村風氣的改善,更是社會治理的創新。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通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我們著力構建和諧人文生態,謀公共事業發展、公共文明指數升值,讓人民群眾有濃濃的獲得感、幸福感。”武寧縣委書記杜少華說。

“分享豐收喜悅,掃平靈魂的荒蕪,讓陽光四溢,重浴肥沃的良田。”夏涓沅寫下了這樣的詩詞。

《新华每日电讯》头版头条聚焦九江 讲了这件事

新華社客戶端首頁

文章轉載自 新華每日電訊、新華社客戶端(記者 謝銳佳 黃浩然 張石榴 胡晨歡),僅供用於學習和交流,文章不代表本媒體觀點,如文章或文中圖片等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本媒體刪除。

審核:付必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