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土蜂蜜”甜蜜“新事業”——井岡山市東上鄉打造“甜蜜小鎮”側記

肖穎

初冬,野菊花怒放,野冬桂含苞,烏桕葉初紅,蘆葦花正白……沁人心脾的花香吸引著成群結隊的小蜜蜂在山澗田野翩翩起舞。

這裡是“甜蜜小鎮”——井岡山市東上鄉。過去,靠山吃山的東上人,守著生態養蜂、古法釀蜜的手藝,日子過得並不盡如人意。如今,他們借船出海、靠大引強,規模化、科學化養蜂,走上了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路子,擁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甜蜜事業”。

立足生態稟賦 找準致富突破口

東上鄉森林覆蓋率達87.1%,有廣闊的蜜源植物和每年近8個月的花期,擁有發展養蜂產業的絕佳自然條件。曾經,這裡原生態養蜂、古法釀蜜久享盛名,但傳統的養蜂方式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產量也低,養蜂產業發展後繼乏力。

為使傳統產業煥發生機,2018年6月,東上鄉與廣州海倫堡控股集團成功簽訂幫扶協議,由該集團投入物力、人力,選派專業團隊駐點東上,從蜂場建設、廠房設計、施工到產品生產、包裝、策劃、營銷進行全方位幫扶,且實現原蜜全收、產品全銷。同時,由該集團牽頭組織成立養蜂專業合作社,引導東上鄉走上了養蜂規模化、科學化、可持續化的產業發展之路。

創新扶貧模式 鋪就甜蜜脫貧路

“以前養蜂,銷路不暢,價格也不高。如今,有專業人員指導,產量高了,統一賣給合作社,價格、銷路都不愁。”貧困戶黃華平滿臉欣喜。

按照“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合作社成立後積極引導養蜂能手和貧困戶加入到蜂蜜養殖隊伍中來,並採取分散養殖與統一回收管理的方式,高於市場價回收蜂農的原蜜再進行包裝銷售。同時,還對蜂農進行資金、技術支持,在價格上兜底,保證資金入股的貧困戶每年得到15%的分紅。

去年9月,合作社啟動了一條天然成熟蜜分裝生產線,使東上蜂蜜的日加工能力突破2500瓶,產品“拾野山蜜”銷售額達200餘萬元。合作社加工、銷售利潤則全部用於扶貧事業。

瞄準發展目標 打造生態好品牌

“有些蜂農還是根據老經驗養蜂,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對於不達標的原蜜堅決不收,倒逼他們儘快更新養蜂技術。”陳方定,一名80後的湖北小夥子,自從被海倫堡集團總部派來井岡山後,他把老婆孩子帶到了東上,一門心思撲在了“甜蜜事業”上。為了保證原蜜質量,他和團隊堅持現場收蜜,忙起來常常通宵達旦。

“今年,我們計劃新增2000箱蜂,力爭產值突破1000萬元,同時完善禮品盒包裝,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做足東上‘純天然成熟百花蜜’文章,使井岡山蜂蜜走得更遠。”合作社負責人許先文信心滿滿地說。

深挖文化內涵 延伸農旅產業鏈

“我們建立了自己的廠房、生產線、品牌、村集體經濟養蜂場,產能升級新生產線也正在建設中。聘請江西養蜂研究所建立了系統的養殖培訓和養殖標準,簽約蜂農輻射到了湖南省茶陵縣、炎陵縣。”井岡山市蜜蜂養殖協會會長易偉驕傲地介紹道。

“下一步,我們計劃深入挖掘蜂蜜背後的文化內涵,在蒲隴村打造一個四季花開不敗的蜂蜜谷,使之成為可觀光、體驗、科普的田園綜合體,走農旅結合、農旅互促的路子。”東上鄉黨委書記何偉文有了新的打算。

“如今,花開遍野,甜在心中

如今,已越關山,再眺群峰

甜蜜小鎮,未來可期

幸福東上,前程似錦……”

近日,2019東上鄉“甜蜜詩會”在蒲隴村舉行,東上鄉“甜蜜小鎮”研討會在曲江村召開。東上鄉在蹄疾步穩地壯大養蜂產業的同時,又開始在深挖文化內涵、延伸產業鏈上邁出新步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