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馬鞍山探索區域融合發展新路 共建跨界示範區

南京馬鞍山探索區域融合發展新路 共建跨界示範區

馬鞍山濱江生態溼地。崔曉攝

安徽省馬鞍山市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如今坐高鐵,從南京到馬鞍山,17分鐘即達。

同處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城市群、南京都市圈,南京與馬鞍山有著長久合作基礎。當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全面提速、南京都市圈建設“提檔升級”,如何在國家區域經濟新佈局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推動雙方合作取得更大突破?

“一體化、示範區、新機制”——在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大框架下,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發展的新格局中,南京和馬鞍山正通過打造“跨界示範區”,積極探索區域融合發展新路子。

同城化:寧馬日均人口流動規模超3萬人次

馬鞍山與南京地域相連、山水相依,交往頻繁、合作緊密。

南京是六朝古都、十朝都會,馬鞍山是六朝畿輔、京都要地,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之稱。

三國東吳時期,孫權從武昌(今湖北鄂州)遷都南京,首先佔領採石,進行大規模屯田,馬鞍山一度成為南京的“糧倉錢庫”;

明朝朱元璋東進跨江直取集慶(今江蘇南京),將戰役發起地定在了採石,常遇春三打採石磯,為明朝定都南京打下了堅實基礎。

所以,歷史上馬鞍山就是南京的重要門戶。新中國成立後,兩市的經貿合作和人員往來一直十分頻繁和密切。南京都市圈啟動建設以來,兩市的交流更加深入。

有統計數據顯示,寧馬日均人口流動規模超過3萬人次;寧馬高鐵日均往返1.1萬多人次;馬鞍山遊客到南京旅遊年均70萬人次,南京市民每年到馬鞍山旅遊也有22萬人次。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兩市合作交流按下了“快進鍵”。

市發改委提供的信息顯示,寧馬兩市在“同城化”上邁出堅實步伐。

南京與馬鞍山實現高鐵17分鐘直達。南京祿口機場在馬鞍山建立異地候機樓,實現了航班查詢、機票銷售、異地候機服務的無縫對接。開通南京至馬鞍山城際公交,打通居民出行最後一公里。2015年到2017年,南京有45個億元以上項目落地馬鞍山博望區。蘇寧、金鷹、蘇果等一批知名企業落戶馬鞍山,馬鞍山連續多年參加南京農業嘉年華活動。馬鞍山和縣成南京最大的“菜籃子”基地,每年近四成、40萬噸蔬菜銷往南京,佔據南京蔬菜市場40%的份額。

又一個跨界示範區:位於江寧和博望兩區交界處,選址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

11月14日,南京市黨政代表團赴馬鞍山考察,此次考察的成果之一,就是江寧區與博望區簽署了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共建框架協議。

打開江寧區地圖可以看到,博望區地處江寧區以南,交界33公里,特別是橫溪街道丹陽社區與博望區丹陽鎮僅一巷之隔,素有“南北丹陽”之稱,“一腳踏兩鎮,雞鳴聞兩省”。丹陽河、橫山跨境而過,將兩地自然聯繫在一起。

考察中,博望區委書記郝軼琦介紹,丹陽鎮有22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此設立丹陽郡。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江南省劃分為江蘇、安徽兩省,將丹陽鎮一分為二,形成了兩省共一鎮、一鎮兩丹陽的格局。兩地群眾一直是“山同脈、水同源、人同根、地相連”的好鄰居、好親戚。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兩地的糧票、油票、布票可以通用。

在丹陽老街正中段有一條巷子,名曰“一心巷”,巷子裡住著四五十戶人家。這是南北兩丹陽的分界巷,巷子以北是江蘇省的北丹陽,巷子以南是安徽省的南丹陽。

記者瞭解到,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建立,是為了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部署要求,帶動毗鄰地區加快融合發展。

示範區以兩區交界區域丹陽北部為中軸,選址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江寧片區9.6平方公里,博望片區20.4平方公里。其中,啟動區約8平方公里(包括3平方公里的智能製造業集中區、5平方公里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現代農業面積約18平方公里,預留4平方公里發展用地。

目前,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指揮部派駐人員已經選派完畢,正式進駐辦公。

生態保護方面——

已正式簽訂《石臼湖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框架協議》,同時全面啟動跨區域河道水系綜合治理方案編制工作,實現水質監測數據共享、汙染源共查、聯合執法。

社會治理方面——

全面探索一體化刑偵警務協作,同時兩區城管局簽訂《一體化聯動戰略合作協議書》,逐步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力量互補、齊抓共管的跨省合作體系。

基礎互聯方面——

兩地就打通江寧與博望的4條斷頭路等達成一致意見,金家路、百仙路已進場施工。

產業協同方面——

博望區與江寧區已就“溪田農業南片區”建設前期有關事宜完成對接,相關產業規劃正在編制。

未來思路:既要走親戚嘮家常,更要辦實事

記者瞭解到,目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南京實施方案》正在加快制定出臺,將著重圍繞推進區域聯動發展、建設協同創新體系、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推進公共服務便利共享、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創新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七大重點領域和長三角科創圈、南京都市圈兩大重點方向,進一步聚焦聚力。其中,與馬鞍山共建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推動南京都市圈上升到國家層面,都是重點工作任務。

跨界示範區怎麼建?

“接下來,我們既要走親戚嘮家常,更要辦實事,讓兩地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座談會上,南京市委主要領導表示,示範區建設不能“鋪攤子”“攤大餅”,而要重點突出四個方面加以推進。

突出功能定位。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要聚焦打造長三角省級產城融合同城化發展先行示範區和長三角省際毗鄰地區社會治理體制創新示範區,在產業協同發展、城市管理聯動、社會治理信息共享等方面積極探索、先行先試。

突出生態優先。突出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綠色生態”本底和“產城融合”定位,探索生態與發展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新路,推動綠色經濟、高品質生活、可持續發展有機統一,真正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

突出產業協作。立足兩地產業發展基礎,突出產業的差異性、互補性、特色化,發揮各自優勢,強化聯動合作,積極發展休閒服務、行政商務等產業,推進農旅、工旅、文旅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在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內形成定位準確、分工明晰的產業協同發展體系。

突出模式創新。著眼解決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中的政策設計、項目安排、利益分享、機制創新等重大問題,構建精簡高效的合作模式。(毛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