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安徽大事」硬核“科學島”:冉冉升起的科研主陣地

「70年安徽大事」硬核“科學島”:冉冉升起的科研主陣地

20世紀80年代,原合肥分院大門

合肥市蜀山湖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橫臥著一座美麗的小半島,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科學島”。

1998年9月24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親臨這裡觀察,看到小島三面環水、樹林參天、環境優雅。他說:這裡很適合科學研究,要注意保護,為科學家創造一個寧靜的工作環境,並欣然命筆題寫了“科學島”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

從此以後,這座靜謐而神秘的半島便成為安徽科研的主陣地,它的脈搏與全球科研最前沿同頻共振,讓國人引以為傲的全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和穩態強磁場裝置兩個“大科學裝置”都誕生於此。

「70年安徽大事」硬核“科学岛”:冉冉升起的科研主阵地

如今合肥”科學島“的南大門

一座風光旖旎的“科學城”崛起

1956年,董鋪水庫興建,1958年完成,面積達22.1平方公里,湖面開闊。在20世紀50年代末,當時的安徽省委、省政府立項,在董鋪島興建一座規模大、檔次高的賓館,以迎接黨的九大在此召開。1960年,中共中央決定壓縮基本建設戰線,董鋪賓館也隨即停建。

1964年春,人民解放軍空軍接收董鋪島,安排第三研究所(空軍轟炸機研究所)來島進駐。空軍接收董鋪島一年左右時間,決定要撤走,後經多方聯繫協商,中國科學院於1965年1月6日正式批准接收董鋪島。

當時,中國科學院在全國研究激光的只有三個所,分別是長春、上海、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為順應國防科研的需求,加強對激光的科學研究,便決定在安徽增設一個光機所,而董鋪島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在此設立“6516工程”籌建指揮部。

1970年9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字825部隊6516工程向安徽省革命委員會呈送成立“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報告。1970年12月3日,安徽省革命委員會批覆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安光所),主要從事激光光譜技術、大氣光學和色成技術運用等基礎研究、新型激光器及運用研究。安光所經過不斷髮展,成為擁有9個研究室1個光學機械加工廠的上規模的研究所。

1973年,經中科院批准,安光所設立了“受控站”,主要從事受熱核聚變受控研究,也就是人們所講的“人造小太陽”。“人類可以製造一個太陽來產生光和熱嗎?”這個曾經的科學幻想,從這裡開始將成為現實。

1978年,改革開放使中國走進一個新的時代。全國科技大會的召開,為小島迎來了科學的春天——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建一個以基礎科學和新興科學技術為主的綜合性科研教育基地”的指示,11月28日,中科院合肥分院正式成立了。

很快,一批批大學生、研究人員從四面八方奔赴這裡,兩千多名建設者在安光所的基礎上又建起了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固體物理研究所和智能機械研究所,向著激光、新能源、新材料和信息技術的科學前沿進軍。一座風光旖旎的科學城正崛起在蜀山湖畔,從飛機鳥瞰,小島猶如一艘等待出航的艦,時刻準備駛向理想的遠方。

「70年安徽大事」硬核“科学岛”:冉冉升起的科研主阵地

20世紀80年代的中島路,現在的創新大道(彭德建)

「70年安徽大事」硬核“科学岛”:冉冉升起的科研主阵地

現在的創新大道樹木茂盛,鬱鬱蔥蔥

「70年安徽大事」硬核“科学岛”:冉冉升起的科研主阵地

1982年航拍科學大壩和大橋(黃欣)

「70年安徽大事」硬核“科学岛”:冉冉升起的科研主阵地

1999年,通往科學島的大橋(黃欣 攝)

「70年安徽大事」硬核“科学岛”:冉冉升起的科研主阵地

蜀山湖大橋的盡頭就是聞名遐邇的“科學島”

續寫輝煌參與創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經過長達半個世紀的建設、發展,科學島的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島內種植著香樟、法梧、廣玉蘭等大量植被,與碧水交相映襯,四季風景如畫。梧桐路入選了合肥市十大特色景觀道路,“科學綠島”成為合肥市官方發佈的“合肥新十景”。改建後的合肥現代科技館也成為中小學生科普教育基地。

1998年9月24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科學島,對這裡的科研環境給予很高的評價,並欣然題詞“科學島”,從此科學島正式成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別名。

在這座風光秀美的島嶼上,2003年5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正式成立。該院是原有中科院4個研究所合併組建,成立後又陸陸續續建立了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先進製造技術研究所、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技術生物研究所、應用技術研究所、醫學物理技術中心6個科研單位。此外,還與地方

政府共建了安徽工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安徽循環經濟工程院)、皖江新興產業發展中心、淮南新能源中心、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合肥離子醫學中心等。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越來越多學者專家相繼來到科學島,他們稱自己是“快樂的島民”,他們說這裡“有人情味、適合科研”“好山好水好快活”。“這個世界一流的研究平臺,為科研人員提供就施展拳腳、大展宏圖的最佳舞臺。”中科院強磁中心副主任、哈佛歸國博士王俊峰說。

「70年安徽大事」硬核“科学岛”:冉冉升起的科研主阵地

1986年航拍科學島東部(黃欣)

2017年,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正式通過國家驗收;2018年“人造太陽”EAST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密集的科研院所,肥沃的創新土壤,頻出的國際頂尖科技成果,讓“科學島”不時引起轟動,吸引全球的目光。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匡光力說:在EAST上耕耘的人,跨越幾代。他們都有一個核聚變夢。為這個夢想而堅持,就是EAST科學精神的內核,在幾十年的奮鬥中,這份精神要麼是樂觀,要麼是奉獻,要麼是堅持。如用一個詞概括,那就是“情懷”。

“科學島”的科研團隊憑著挑戰極限、刻苦攻關的精神,打破國際技術壁壘,自主研製成的裝置,把人類的奇思妙想變成科學的現實,在科學的海洋裡激起驚濤駭浪。

「70年安徽大事」硬核“科学岛”:冉冉升起的科研主阵地

1992年航拍智能所(黃欣)

「70年安徽大事」硬核“科学岛”:冉冉升起的科研主阵地

中國科學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

多年來,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得科研成果200多項,其中國家及院部級重要科研成果獎50多項。擁有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承擔建設了3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如今,合肥研究院現繼續書寫輝煌,參與創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未來,這座科技實力雄厚的“科學城”將凝聚智慧力量,建成裝置性能世界一流、運行管理開放高效的國際著名的科研機構。

「70年安徽大事」硬核“科学岛”:冉冉升起的科研主阵地

1998年9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視察科學島時,欣然題詞“科學島”。(彭德建 攝)

「70年安徽大事」硬核“科学岛”:冉冉升起的科研主阵地

“科學島”三個剛勁有力的大字

「70年安徽大事」硬核“科学岛”:冉冉升起的科研主阵地

1998年10月,安光所大氣光學中心進行外場試驗期間的航拍圖(孫剛)

「70年安徽大事」硬核“科学岛”:冉冉升起的科研主阵地

大氣光學重點實驗室

注:文中老照片由合肥研究院王天昊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