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響“集結號”搭好“連心橋”——通道開展“‘四支隊伍’集村部 幹群同心攻脫貧”行動走筆

“今年我們‘共享農場’多出來的黃瓜終於‘消化’完了。”

“‘共享農場’不僅發展了產業,還解決了就業,一舉多得。”

……

不久前,一場熱鬧的碰頭會正在通道侗族自治縣萬佛山鎮木腳村召開,現場氣氛活躍。“四支隊伍”相繼發言,討論的主題是村裡“共享農場”的項目,項目實施以來,發展迅速,也遇到了難題,但是“四支隊伍”的一次次碰頭會,總讓問題迎刃而解。

力量下沉、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問題,木腳村的“碰頭會”正是通道開展“‘四支隊伍’集村部 幹群同心攻脫貧”行動的一個縮影。

今年來,在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通道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懷化市“‘四支隊伍’集村部 幹群同心攻脫貧”行動方案》,弘揚偉大長征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充分發揮聯村縣級領導和縣直聯村幫扶單位負責人、包村鄉鎮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員、村支兩委幹部等“四支隊伍”作用,集中力量、精準對標,全員參與、全線出動,以決戰決勝之勢打贏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以脫貧攻堅的實際成效彰顯了紅色熱土、革命老區的責任擔當。

如今,通道的貧困村由76個減少到9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47737人減少到8445人,貧困發生率由23.4%下降到4%

統籌力量:“全縣一盤棋、上下一條心”

在通道文坡村,由村黨支部書記粟田梅擔任董事長的錦繡文坡有限責任公司,確立以侗錦為核心,農業產業、鄉村旅遊為兩翼的“一核兩翼”產業體系,先後帶動周邊群眾4000多人走上致富路。

近年來,通道選擇文坡、琵琶、木腳等7個村,實施的農村“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黨建促脫貧“村企合一”發展模式開始嘗試。

“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黨政推動、企業帶動、合作社及農戶參與,合作社、產業龍頭與貧困戶共同參與的利益聯結機制逐步建立,讓群眾真正參與發展、分享紅利、脫貧致富。

推行“村企合一”的背後是“四支隊伍”力量的加強。

通道通過組建脫貧攻堅聯合黨組織,由聯村縣直幫扶單位黨組織書記擔任聯合黨組織書記,聯村幫扶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包村鄉鎮黨員幹部、村“兩委”主幹、駐村工作隊隊長為聯合黨組織委員,“四支隊伍”集中辦公,同心協力開展工作,才得以將類似“村企合一”等好經驗、好方法、好模式在全縣順利推進。

推行“村企合一”,加強扶貧力量配備,還需要建強指揮機構。全縣“四支隊伍集村部”行動由市委常委、通道縣委書記印宇鷹任指揮長,縣委副書記、縣長楊秀芳任第一副指揮長,縣委專職副書記任常務副指揮長兼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指揮部辦公室設在縣扶貧辦),常務副縣長、組織部部長任副指揮長,統籌全縣力量,盡銳出戰抓脫貧。與此同時,通道按鄉鎮設立11大戰區,戰區指揮長由縣委常委會組成人員擔任,各鄉鎮黨委書記任執行副指揮長。真正做到了“全縣一盤棋、上下一條心”。

如今,通道全部269名黨員駐村工作隊員已將黨組織關係轉到了駐點村黨組織,152個村全部組建聯合黨組織,8個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下村擔任扶貧駐村工作隊長,共有789名駐村工作隊員奮戰在全縣脫貧攻堅一線。

“希望村裡贊助些水泥讓我把院子美化一下”、“希望能在家裡做養老身份認證”“希望能在本地務工”……群眾的小心願就是幹部的大作為。

通道在全縣積極開展“微服務”行動,實施了一批“微服務”“微工程”,及時幫助貧困群眾解決了單靠群眾自身力量難以解決的實際困難。

同時,“四支隊伍”以“支部聯支部、戶戶見幹部”活動為載體,對困難群眾生病住院、婚喪嫁娶、重要節日等,由幫扶責任人、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幹部上門走訪慰問,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四支隊伍”作用得以發揮。

坪坦鄉雙層村裡,扶貧工作隊結合雙層村傳承“款”文化特點,村內空餘牆面繪製了多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把核心價值觀融入侗歌、侗戲、侗款中,群眾處處能見到,時時受教育。

通道還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開展了“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活動、“清爽”行動和“文明村鎮”“文明家庭”、脫貧致富奔小康典型選樹等文明創建活動,以村規民約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鄉土化生活化,改善農村群眾精神風貌,激發了群眾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堅定了戰勝貧困的信心決心。

如今,通道“四支隊伍”駐村集中“辦公”已經步入常態化。由於工作機制的不斷完善,“四支隊伍”白天按照“網格化管理”戶戶過篩走訪收集問題,當天按照“在村部研究”解決問題。

查問題、找原因、抓落實,通道緊扣“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制定《“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實地核查方案》。集中座談、分別訪談、問卷調查、查閱資料、實地查看等方式多措並舉,保證讓整改問題一個不留。“四支隊伍”集結村部,對問題實行清單式管理,列出問題、措施、責任三張清單,集中時間對照清單逐個整改,確保各類問題全面整改到位。今年6月至7月,通道組成10個驗收組按照“逐個問題逐個過”的原則開展集中驗收,群眾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立體監管:“知責思為,勤為善為”

這是一場必勝的戰役,通道這片熱土“激戰正酣”。“四支隊伍”集村部行動開展以來,縣委書記作為“一線總指揮”,帶頭研究、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點難題,統籌全縣脫貧攻堅工作;聯鄉縣領導作為“戰區指戰員”,負責本戰區工作任務調度和督促落實;鄉鎮黨委書記作為“主攻隊長”,對本鄉鎮脫貧攻堅工作負責,謀劃推進本鄉鎮脫貧攻堅工作,督促鄉鎮幹部力量下沉到村,走遍轄區所有貧困戶;聯合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作為“突擊隊長”,對所在村的脫貧攻堅工作負總責,制定作戰圖、任務表,帶頭攻堅克難;包村鄉鎮幹部作為“聯絡員”,負責鄉鎮黨委與村聯合黨組織的溝通對接,並走遍聯繫村所有群眾;村黨支部書記作為“尖刀排長”,對全村脫貧攻堅工作負主體責任,全面摸排政策落實情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駐村工作隊員、結對幫扶責任人、村組黨員幹部發揮“排頭兵”作用,帶頭落實好結對幫扶工作職責。“四支隊伍”齊抓共管、統籌聯動。

市委常委、通道縣委書記印宇鷹說,“四支隊伍”的作用,就是能夠在微觀上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問題,在宏觀上解決好村裡的發展問題。

為了保證“四支隊伍”的服務過程能夠管控到位,通道嚴格執行紀實管理、行程報告、談話約談、領導夜訪、常態化督查等制度。

各“戰區”一月一調度、情況一月一通報、問題一月一清零。“四全兩會”工作法也在通道深入推行。 每個村每年召開2次村民代表大會、4次村民小組會,讓群眾全過程參與和監督。

縣級領導每月都採取“四不兩直”方式進行暗訪。縣脫貧攻堅作風建設指導組突出“一月一主題”,每月全覆蓋對各級交辦問題、結對幫扶、駐村幫扶等工作進行督查。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縣脫貧攻堅指揮部作風建設指導組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明察暗訪,對不按要求住村開展工作的嚴肅追責。

為了確保幫扶力量“下得去、待得住、幹得好”,通道還構建工作保障體系,做到了政治上激勵、生活上關心、待遇上保障。

目前,77名幫扶成效顯著的工作隊員受到通報表彰,年終考核評為優秀等次,提拔、重用脫貧攻堅一線幹部23人,其中優秀駐村工作隊員6人。

每年,通道還為扶貧一線幹部組織1次健康體檢,積極協調保險公司落實扶貧幹部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生活上為駐村工作隊安排住所,購置廚具、熱水器等生活用品,積極解決用水、用餐等各種生活上的不便和困難,確保駐村工作隊住得下、工作條件便利,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

與此同時,通道縣財政每年還為縣派工作隊安排專門的工作經費,每年為每支中央省市派工作隊第一書記安排工作經費,為每位中央、省、市、縣派隊員按照遠近安排駐村補貼,由派出單位給每名縣派隊員安排交通補貼。

不論大山深處,抑或田間地頭,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如今,通道的“四支隊伍集村部”行動已經成為常態、形成機制、成效明顯。在未來,通道還將繼續發揮好“四支隊伍”的實際作用,讓力量下沉,解決更多老百姓的實際問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記者 朱帥 通訊員 吳祥淼 李基玉 吳成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