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一部電影中的電影,卻道出了3重人生哲理

很多人把《光》解讀為愛情片,可是如果你瞭解導演河瀨直美,就會知道愛情只是電影的表象,深層次還是在通過不同時空人物的對話探討微妙的人性和生命的哲思。



前言:《光》是日本女導演河瀨直美執導的一部劇情片,於2017年上映,獲得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和金棕櫚獎提名。電影講述的是負責為盲人制作電影語音導覽的音聲製作師尾崎美佐子,因為工作關係認識了要求苛刻的弱視中年攝影師中森雅哉。美佐子撰寫的解說稿一直無法得到盲人評審團特別是雅哉的認可,而雅哉也處在完全走向失明的最後階段。

偶然間美佐子看到了雅哉攝影作品一張夕陽的照片和父親的遺留照片是同一個地點,便萌生了想要去了解雅哉的想法,兩個同樣陷入困境的人在光與暗的邊界彼此試探、徘徊,並逐漸產生情愫。

關於這部影片,很多人把它歸類於愛情片,但如果瞭解河瀨直美的影迷就會覺得這並不準確。她在《光》的藝術探索上絕不甘於把它定位於一部流俗的愛情片或者關愛盲人的宣教片,這一點可以從她的人生經歷得到驗證。河瀨直美幼時父母離婚,由祖父的姐姐撫養成人,小時候她走遍奈良周圍的深山老林。

她的創作一直以來都堅持以故鄉奈良為創作原點,在自然的博大深遠與人性的柔軟微妙之間,不斷探索生命的意義和生死輪迴的奧秘,《光》這部影片同樣也沒有脫離這個探索。

影片用女主角美佐子的視角將電影內外的三種不同時空串聯起來探討關於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

  • 第一層時空:電影內,即女主美佐子解說的那部電影裡的時空;
  • 第二層時空:電影中,即女主美佐子和男主雅哉所處的時空;
  • 第三層時空:電影外,即在影院觀看電影的觀眾所處的現實時空。

今天我就從這三層時空來分析這部影片所要探討的關於人生的3個哲理思考。在文章第四部分,我會談談影片從人生哲理延伸到現實生活,這部影片帶給我的幾點思考和啟示。

《光》:一部電影中的電影,卻道出了3重人生哲理

01. 第一層時空“電影內”(即女主美佐子解說的那部電影裡的時空):生死也許並無邊界,生命也沒有所謂的真諦

所謂“萬物無情皆可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許只有我們會刻意銘記,可是“我們”最終也會消亡,不留痕跡。

美佐子作為音聲製作師,她所負責講解的那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失去的故事。故事中,一對恩愛的年邁夫妻重三和時江,因為妻子時江得了重病,即將陰陽兩隔,兩人在最後的相處時光裡,相濡以沫,相互羈絆。在時江生命的最後一刻,重三緊緊地抱住她,撫摸她的頭髮,親吻她的脖子,他想把她深深地銘記在自己的生命裡,可是時江還是在他的眼前消失了。

電影內的最後,重三步履沉重地走過沙丘,迎向落日的餘暉,作為導演也是主演的重三想要表達什麼樣的意義呢?為了瞭解導演對電影最後一幕的看法,美佐子去採訪了這位老人,老人說:“重三他啊,說不定明天就死了,畢竟已經是老爺爺了,就算想活下去也說不定會死,就算想著去死也可能會活下去,人就是這麼身不由己吧。到了我這把年紀,生與死的界限就越來越模糊了。”

在美佐子的眼裡,重三失去了摯愛,必然要找到能夠支撐他活下去的希望,她希望電影可以傳達這樣的願景。但在重三看來,活到這把年紀,不需要刻意去尋找生命的真諦或者生存的意義,因為生死的邊界已經模糊,美好的東西雖然從他的眼前消失,可是他曾經擁有並深深地銘記它,直到他也消亡的那一刻。

想到這,那些關於生與死的迷霧瞬間在我眼前撥開,我們這一生所看重的所追逐的,放到整個恢宏的時空中,就像重三最後走過的沙丘,風一吹,沙子蓋住了腳印,不留一絲痕跡。每個人的一生都在面臨著不斷地失去,我們只能學會看淡過去的悲傷以及現在的煩惱,包括看淡生死,才能更好地活著。

《光》:一部電影中的電影,卻道出了3重人生哲理

02. 第二層時空“電影中”(即女主美佐子和男主雅哉所處的時空):苦非苦,樂非樂,都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

人之所以煩惱太多,都因為執著太多,想要的太多,求而不得也就白白生出了煩惱。

在電影中,其實也是和第一層時空一樣,串聯著關於失去的線索。女主美佐子年幼時失去了父親,她想盡各種方式去找尋和拼湊關於父親的記憶,而男主雅哉正在失去他的視力,失去視力意味著他將失去被他視為心臟的攝影愛好。為此,雅哉痛苦萬分,他一直執著於如果真的失去了“心臟”,他該怎麼辦,他無法輕易放棄自己所愛。

直到美佐子邀請雅哉帶她去攝影作品夕陽的取景地,也就是美佐子父親遺留照片的取景地,兩人在看到夕陽的那一刻融為一體。美佐子看到夕陽開始流淚,雅哉奮力把相機扔向遠方,他們懷著滿心傷痕擁抱親吻,夕陽投射在他們身上,像是新生又像是告別,這對他們而言,又何嘗不是一種救贖。

年輕的時候,我們也曾用力地、固執地、堅硬地對抗著這個世界,想做的事一定要去做,想得到的一定要想方設法得到。對於感情,即使是已經走到了終點,我們還是不死心,嚐盡各種辦法去挽留。

佛說,苦非苦,樂非樂,都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人之所以煩惱太多,不就是因為執著太多,想要的太多嗎?當想要的無法得到滿足時,就逐漸變成了執念,直到後來成了我們煩惱的來源。

但就如電影中所展現給我們的,所有的一切感受其實都是短暫的,痛苦也好,快樂也好,熱愛也好,所謂“最重要的東西”,都是轉瞬即逝的,最後恆久不變的,只有那遠處的山川雲海和萬丈斜陽。

《光》:一部電影中的電影,卻道出了3重人生哲理

03.第三層時空“電影外”(即在影院觀看電影的觀眾所處的現實時空):對於藝術作品,一千人中會看到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都是基於自己的人生經歷

如果你和他人沒有同樣的經歷,就不要輕言感同深受。

作為一個擁有正常視力的普通人,美佐子通過自己的視角去解讀電影內重三的感受,她覺得重三在失去了時江後,雖然痛苦萬分,但是在夕陽下,他好像看見了“不可能存在的時江”,他的表情“充滿了活下去的勇氣”,然而這段表述與盲人聽眾的感知不同,也與導演所要表達的感受不同。

在第三層空間裡,電影《光》探討了電影與電影外觀眾的關係,作為電影創作者,導演有他想要表現的思想,而觀影者基於自己的人生經歷又有自己的理解,正所謂一千人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作為視力正常的觀眾尚且對於電影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更何況是經過二次轉述的盲人聽眾,所以盲人才會無法理解美佐子口中的“雕像”是個什麼樣的東西,因為每個人所感知的世界都取決於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

很多時候,這個世上是沒有什麼感同深受的,就如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現代社會有那麼多的人抑鬱,甚至會覺得他們“矯情”,或者來一句無關痛癢的“開心點”“堅強點”。

殊不知抑鬱症所帶來的痛苦,沒有經歷過的人是永遠無法感受的。對於身邊的抑鬱症患者,我們應該更多地給他們一些寬容、理解、耐心和陪伴,允許他們失敗,允許他們痛苦。

同樣的,也不要逢人就述說自己的或痛苦或幸福的人生經歷,因為這人生啊,“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就像別人無法感受你為什麼會因為吃了一塊普通的糕點落淚,因為那可能讓你想起了你最深愛的人。

這世間的幸福看上去都是一模一樣的,而痛苦卻是千姿百態,如果你沒有和他人一樣的人生經歷,就不要輕言感同深受。

《光》:一部電影中的電影,卻道出了3重人生哲理

04.基於《光》從電影內、電影中、電影外三層空間探討了生命邊界、靈魂救贖和藝術拷問,我來談談這部電影對我們現實生活有哪些思考和啟發

①不要太執著於自己的慾望,懂得放下執念,心靈才能得到救贖

為盲人解說電影的女主美佐子,她失去了父親,在這世上唯一的親人——年邁的母親,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而男主雅哉正在失去他的視力,也將無法從事他最熱愛的事業,他們痛苦、掙扎、糾結。

電影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已經失去或正在失去他們一生中摯愛的事物,然而他們再執著也於事無補無能為力,親人還是會離去,視力還是會消失,可是生活還是要繼續,除了釋懷、除了扔掉相機,又能奈它如何?

已經斷了線的風箏,我們只能放手讓它飛,已經失去的東西,我們只能留作回憶偶爾翻閱。執著於自己無能為力的事物,只能變成我們心靈的桎梏,這世上只有回不去的昨天沒有過不去的今天,放下執念就是放過自己,只有放過自己,才能得到心靈的救贖。

《光》:一部電影中的電影,卻道出了3重人生哲理

②珍惜和坦然面對當下,不念過去,不懼未來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所有將來,皆是可盼”,我們所有經歷的一切好的壞的都是為了成就今天,對於當下,只有珍惜和坦然面對,才能不懼未來

“最美的東西就這樣消失在我的眼前”這句臺詞在電影內外的時空多次出現,重三最親密的愛人時江,雅哉走向黑暗前夕房間裡灑下的陽光,公園裡孩子嬉戲的身影,給美佐子拍的最後一張模糊的照片,一頁一頁地翻過去成了昨天……

或許我們會為電影中的人物感到悲傷,為什麼老天要帶走重三最親密的愛人,要奪走雅哉視為心臟的攝影愛好?但是當美佐子在密林裡回想起父親的聲音和臂膀,她終於是明白了沉湎於懷念並不會讓自己幸福,雅哉在完全喪失視力後與世隔絕了數日,他終於可以跟美佐子說:“你就站在那裡,我會過去找你”。是啊,除了鼓起勇氣面對,摸索著走過去,他還能自己辦?因為人生還要繼續。

在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時候,過多的埋怨、指責或沮喪,並不能改變當下的境遇,人生本來就是要面對一個又一個事件,面臨一個又一個機遇,誰知道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又為你開了哪一扇窗。

沙士比亞說過“一切過往,皆為序章,所有將來,皆是可盼”,你只有往前看,把那些好的壞的經歷都當成踏板往前走,眼前的迷霧才會撥開,才能看清未來的路。生命只要不息,本就會折騰不止。

《光》:一部電影中的電影,卻道出了3重人生哲理

③憧憬光明就不懼怕黑暗,心存希望就會永遠有希望,心存美好光就會照耀你

《光》的故事線是由女主美佐子串聯起來的發生在三層空間裡關於失去的故事,這些故事難免感到沉重,但在悲傷之餘,電影內外又用了大量光的特寫鏡頭,那些光我更願意理解為是一種希望。電影內的最後一幕,重三爬上山丘頂,陽光穿過他的肩膀,讓人感覺到生的希望;電影中雅哉在走向失明的最後一刻緊緊抓住美佐子的手,美佐子就是他生命裡的光和希望。

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裡講了一個故事: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病房窗外看到一棵大樹,葉子在秋風中一片片掉落。病人望著窗外的落葉,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他想:等樹上的葉子掉光的時候,就是我生命結束的時候。一位老畫家知道了,畫了一片綠色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後這片樹葉始終沒有掉下來,而這位病人也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人可以沒有很多東西,但是不能沒有“希望”,只要你憧憬光明就不會懼怕黑暗,心存希望就會永遠有希望,心存美好光就會照耀你。對於未來,我只顧但行好事,不問前程。

結語:

《光》這部電影是一部題材比較新穎的電影作品,對於“盲人看電影”的探討可以說是一種新嘗試,這對導演河賴直美而言是一次創作上的新挑戰,也是她對於生命意義更進一步的探索。最後,願你有過世事滄桑,還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