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事件發酵,汽車股集體淪陷,新能源汽車股還有明天嗎?

一,前言

今天有新聞報道,比亞迪等15家車企,為新能源車型數據過審而採取了不當措施,現已被公審。消息一出來,無疑給新能源汽車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而且這次牽連其中的廠家幾乎涵蓋了國內絕大多數的的汽車廠商,那麼新能源汽車板塊是否會就此一蹶不振呢?

實際上我們看近期新能源汽車板塊表現本身就不太理想,比亞迪(002594)較高位已經下跌近25%,廣汽集團(601238)較高位也已經跌了近20%,而上汽集團(600104)也較高位跌去10%以上,似乎投研機構已經聞風而動。但要我說,這裡面有蹊蹺。

比亞迪事件發酵,汽車股集體淪陷,新能源汽車股還有明天嗎?

二,邏輯推理

疑點一,此事件何時爆發的?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本次事件發生在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案件審理是今年7月份的事情,雖然記者採訪廠家,都回應說剛知曉此事,我想有常識的人都很清楚,這種事情會是剛知曉的嘛?車企不是剛知曉,做研究的投資機構會是剛知曉嗎?我有證據,大家接著看。

疑點二:汽車股為何下跌?

汽車股為何下跌,就看近期不斷爆出研究取消汽車消費限制的消息就知道了,實際上整車廠商面臨著過去十年第一個衰退年份,因為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汽車消費在下滑,新能源汽車也是車,而且除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實際新能源汽車免費拍照沒有很大的競爭力,但是價格卻是普通轎車的一倍多,目前情況下,自然導致消費難以提振。

比亞迪事件發酵,汽車股集體淪陷,新能源汽車股還有明天嗎?

三,新能源汽車還有明天嗎?

雖然國內新能源汽車廠商遭遇寒冬,但另一份數據卻讓人眼前一亮,1-7月份,特斯拉在國內的銷售額較去年增長了146%,固然有基數較低的原因,但是增長勢頭非常好,說明不是不消費,而是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方式改變了。

以前的新能源汽車消費主要集中在兩類,一類是跑滴滴等網約車業務,一類是一線城市的第二輛車,誰讓限行限牌呢?但是第一種目前的高峰期已經過了,第二種本來就不是必須,隨著大環境的不好,第二輛車的消費是明顯下滑的。

而現在消費新能源汽車的,多為第一輛車,一方面源於對於環保意識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越來越成熟,這裡面尤其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所以,我的結論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還是有的,但是你需要掌握關鍵技術,而不是把自己變成汽車組裝廠,比汽配廠的檔次還低。

手機有華為,汽車國內有誰?車廠不能投入重金搞研發,搞技術,資本市場只能是用腳投票。而那些具有特斯拉概念的零配件廠商,近期的表現非常搶眼,就在上個月,特斯拉的國產版下線,不僅價格便宜,而且生產工藝更加先進,消費者不傻。

比亞迪事件發酵,汽車股集體淪陷,新能源汽車股還有明天嗎?

四,機構的選擇

對於新能源汽車個股來說,汽車廠商的技術是關鍵,所以對於本次涉案的廠商而言,一定是有影響的,但對於未牽扯其中的廠商就是利好,實際資本市場已經早已有所動作,大家看下面的兩幅圖。

比亞迪事件發酵,汽車股集體淪陷,新能源汽車股還有明天嗎?

左側的是本次涉案的比亞迪(002594),右側的是本次沒有涉案的一汽轎車(000800),其中的變化就在於第三排的數據,第三排的數據是博爾系統中對於機構資金行為進行量化的橙色「機構庫存」數據,很顯然一個在今年9月份就已經沒有機構活躍的跡象,而一個近期走勢明顯強勁,邏輯就是我說的,競爭關係導致的你損我榮。也就是本文開篇說到的這點。

實際上不僅是汽車股,還有特斯拉概念股也是一個道理,這麼多給特斯拉提供零配件的廠商有些好,有些不好,本質是機構資金有沒有做,沒有做肯定有沒有做的道理,大家也不用像我這樣去折騰,只要盯住機構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