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資管日報」650億投資大佬被查!千億白馬和次新股齊翻車

收益率走低 信託公司如何“留客”賺錢?

在嚴監管趨勢下,房地產類信託持續收緊。10月份集合信託“量價齊跌”,平均預期收益率跌破8%。信託業內人士表示,“剛兌”光環逐漸褪去,加上收益率走低,投資者趨於謹慎,信託短期內有流失客戶的擔憂。信託公司主動轉型,打造出之前剛兌產品的良好的替代產品,尋找下一個收入頂樑柱。並加快建立能力壁壘,通過自建業務系統、豐富自身產品線等,增強客戶黏性。

嚴監管下信託業積極轉型 發揮核心優勢探索業務多元化

近年來,隨著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深入,信託行業也進入深度調整期。在“去通道、去嵌套、去槓桿”等監管政策下,信託行業的業務結構調整、優化乃至轉型迫在眉睫。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幾年是信託行業實現戰略轉型的關鍵機遇期,信託公司或需在人才和制度創新上有所突破。在被動調整和主動調整的疊加中,圍繞核心優勢,輔以創新的“靈魂”,是多數信託公司轉型的方向所在。

中信信託推出國內第一單DAF助困大學生捐贈

11月14日,中信信託攜手深圳遞愛福公益基金會對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會完成DAF捐贈。這也是國內第一單用DAF的方式對在校貧困大學生進行精準扶貧。DAF又稱捐贈人建議基金,是一種幫助捐贈人開設專屬慈善賬戶、享受稅收優惠、捐贈人在捐贈財產的投資和捐助方面享有建議權的基金。DAF基金的慈善賬戶模式,可以大大降低捐贈人從事慈善事業的成本。這種以“服務捐贈人”為導向的捐贈者服務基金模式,在國際上已成為主流。

光大信託2019 年第三季度經營形勢分析會成功召開

11月14日-15日,光大信託2019年第三季度經營形勢分析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與集團第四季度工作例會精神,認真總結分析公司前三季度經營情況,研判形勢、查找問題、部署舉措、加強黨建,聚焦精益管理,提升發展質效,確保公司“價值創造年”的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阿里認購火爆:40億保證金“鎖定”!私募欲借兩通道“上車”

阿里巴巴已於11月13日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其二次上市瞬間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這幾天,關於阿里巴巴的港股“打新”已經刷屏朋友圈。從機構方面看,阿里巴巴首日已取得約40億元孖展(保證金)認購,相當於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逾七成,也有私募欲通過人民幣QDII基金和美元基金參與錨定投資。此次在中國香港發售股份數目為1250萬股,國際發售股份數目為4.875億股,最高公開發售價為188港元。

650億投資大佬被查!千億白馬和次新股齊翻車

近期,市場上又有多位董事長和實控人被調查。之前10月24日,春興精工實控人孫潔曉因涉嫌內幕交易罪,被公安機關採取強制措施,10月25日愷英網絡的金鋒因涉嫌內幕交易罪被上海市公安局逮捕。A股“監獄風雲”再出續集,11月12日,上市剛滿兩年的次新股風語築發佈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兼董事長李暉因涉嫌串通投標罪被刑事拘留,次日開盤後,公司股價一字跌停,截止中午,風語築仍有超10萬手股票封單跌停,封單金額1.6億元,最新價較近一個月內的最高點已跌去23%,最新總市值43.2億元,2.1萬戶股東集體踩雷。

理財、保險、公募……統一規則下資管業下一程如何走?

近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金融行業也實現了快速發展,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金融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拓展。數據顯示,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1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7%。數據有力地表明瞭我國金融總體形勢向好,普遍高於市場預期。金融宏觀數據向好,折射了我國實體經濟資金需求能力增強,蓄積發展動能的提升和前景向好,也反映了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最嚴金融消費者保護規定落地 對資管業影響深遠

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發佈了《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簡稱《紀要》),金融部分包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證券、營業信託、財產保險、票據糾紛案件審理5個方面的內容,《紀要》對其中的一些爭議問題統一了裁判思路。其中,第五部分“關於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糾紛案件的審理”,明確了適當性義務、法律適用規則、責任主體、舉證責任分配、告知說明義務、損失賠償數額、免責事由等7個方面內容,在資管行業引起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