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的慢性炎症是如何引起癌症的,那些癌症的發生與慢性炎症有關

前言:每當人民提起炎症會導致癌症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不可能。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持續性的非可控性的炎症微環境可以通過觸發基因突變,從而導致腫瘤。腫瘤相關的炎症能夠促進血管新生和轉移,使正常的免疫細胞無視癌細胞,使癌細胞對化療和靶向治療產生耐藥。因此,炎症、免疫和癌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此處省略n篇參考文獻)只有控制炎症,提高免疫,才能預防癌症和控制癌細胞的轉移。

炎症的兩面性

一切生物都能夠在受傷後自然修復傷口。在動物和人類世界,這個修復過程的基本機制就是炎症。公元1世紀,一位名叫迪奧斯科裡德( Dioscorides)的希臘外科醫生簡單明瞭地描述了炎症現象,這一描述至今仍在所有的醫學學校裡傳授:炎症是紅腫的、灼熱的、疼痛的

持續的慢性炎症是如何引起癌症的,那些癌症的發生與慢性炎症有關

不過在這些簡單的表象之下,卻存在著複雜激烈的活動。一旦身體所受的損傷—撞傷、劃傷、燒傷、中毒、感染等—影響到組織,血小板就會察覺。血小板會聚集在受損部位,釋放出一種叫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 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簡稱PDGF)的化學物質PDGF向免疫系統的白細胞發出警報,繼而由白細胞產生出一系列別的傳遞物質,這些物質名稱怪異,功能繁雜,這些物質相互協調,修復受損部位,過程如下:

首先

它們會使受損部位周圍的血管膨脹,以便作為援軍應邀而來的其他白細胞流入接著,它們會帶動扎堆的血小板周圍的血液凝結物縫合傷口。

隨後

它們會讓附近的組織更易於滲透,這樣免疫細胞就能進入組織並追蹤任何地方的入侵者。

最後

它們會刺激受損組織的細胞開始生長。這時,組織就能再生受損部位並在局部長出小血管,用以運送重建所需的氧氣和養料。

持續的慢性炎症是如何引起癌症的,那些癌症的發生與慢性炎症有關

這些機制絕對是身體保持完整的根本。身體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損害和侵犯,在處理損傷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發生這樣的復原過程。當這些過程得到良好管理,並與細胞的其他功能相適應時,身體就能自我約束,形成美妙的和諧。一旦完成基本的組織修復,新組織的生長就會停止,被激活的免疫細胞就會回到待命狀態。這是防止免疫細胞繼續活動攻擊健康組織的必要步驟。

近年來,我們瞭解到癌症能像特洛伊木馬一樣,利用這些修復過程侵入身體,使身體受損。這就是炎症的兩面性炎症能幫助形成新組織,這是在癒合傷口,但它也能轉而促進癌症的生長。

持續的慢性炎症是如何引起癌症的,那些癌症的發生與慢性炎症有關

癌症是無法癒合之傷口

醫學博士魯道夫魏爾嘯( Rudolf virchow)是一位偉大的德國內科醫生,他是現代病理學的創始人,這門科學研究的是疾病和影響組織的疾病過程之間的關係。1863年,他觀察了一些患有癌症的病人,發現他們癌變產生的位置正好是身上受傷的部位,或是反覆受到鞋子或小物件摩擦的部位。

在顯微鏡下,他在癌生長的部位發現了一些白細胞。於是他提出這樣一個假設:癌症是因身體修復傷口的行為出錯而造成的。這一描述看起來太不嚴謹甚至太富有詩意了,並沒有受到人們的重視。

持續的慢性炎症是如何引起癌症的,那些癌症的發生與慢性炎症有關

大約130年後,哈佛醫學院的病理學教授哈羅德·德沃夏克( Harold dvorak)博士再度提出了這一假設。在《腫瘤:無法治癒之傷》一書中,他提出了強有力的論據來支持菲爾紹的原始理論。在文章中,德沃夏克證明自然發生的炎症機制與引發癌變的機制驚人地相似。

德沃夏克還注意到,超過1/6的癌症與慢性炎症狀態有直接的關聯(見最後)。對於宮頸癌來說,情況確實如此,這種癌症通常緊隨慢性乳頭瘤病毒感染之後產生。對於結腸癌來說也是這樣,經常在患有慢性腸道炎的病人身上發現這種疾病。胃癌與幽門螺桿菌感染密切相關,這種細菌能導致胃潰瘍。肝癌則與乙型或丙型肝炎感染有關,間皮瘤與石棉引起的炎症有關,肺癌與支氣管炎有關,香菸煙霧中的大量有毒添加物是引發支氣管炎的原因。

哈羅德·德沃夏克的開拓性文章發表近20年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發表了一篇報告,這篇報告的重點是通常被腫瘤學家忽視的炎症研究。報告詳細描述了癌細胞藉助炎症將身體的癒合機制引向歧途的過程。如同免疫細胞需要炎症來做好修復損傷的準備一樣,癌細胞也需要製造炎症來維持生長。

為此,與白細胞一樣,癌細胞一開始也會產生大量的高炎性物質——細胞因子、前列腺素和白細胞三烯—這些物質在傷口的自然修復過程中都可見到。這些物質充當了促進細胞繁殖的化學養料,不過在這裡,繁殖的是癌細胞。

持續的慢性炎症是如何引起癌症的,那些癌症的發生與慢性炎症有關

正在長大的腫瘤利用這些物質幫助自身生長,並使其周圍的屏障更易於滲透。就這樣,在身體的隱秘之處,原本使免疫系統修復損傷、追蹤敵人的炎症過程轉而幫助癌了細胞。癌細胞利用它們自己產生的炎症進行擴散繁殖,滲入附近組織,然後溜進血液循環系統,移居別處,最後在遙遠的地方建立殖民地,我們將這個過程稱為

癌症轉移

總結

我們要想辦法控制體內的炎症,不要過度修復機體的組織,適可而止。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及時清除體內的引起炎症的物質,只有這樣才能預防腫瘤的發生,防止腫瘤的耐藥和轉移。因此,改變生活方式至關重要,它既不需要藥物,也不需要醫生開處方,用不用這種方法,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

更多防癌,抗癌的內容,請看下方的視頻專欄。

附錄:

一些與炎症直接相關的癌症及其炎症誘因
肺癌:香菸煙霧,二氧化硅(煤礦粉塵)、石棉(建築裝修材料)
間皮瘤:石棉
食道癌:巴雷特化生(化生是指一種已分化組織轉變為另一種分化組織的過程)
肝癌(肝細胞癌):乙型和丙型肝炎
胃癌:幽門螺桿菌一誘發型胃炎


卡波濟氏肉瘤:人類皰疹病毒8型
膀胱癌:血吸蟲病
結腸癌、直腸癌:炎症性腸病
卵巢癌:盆腔炎、滑石、組織重塑
宮頸癌:乳頭瘤病毒

摘自2001年國際頂尖醫學雜誌《柳葉刀Lacnet》,作者:伯克威爾、曼託瓦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