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生要做一棵樹,寧波14戶樹葬者家庭送別親人

以“來生要做一棵樹”為主題的鄞州區省級樹葬示範點第三屆集體樹葬安放儀式於同泰嘉陵舉行。在漫山蒼翠的雙峰山溪畔,沐浴著秋日溫暖的陽光,14戶樹葬者家屬在恬靜淡然中,詩意地送別親人。

来生要做一棵树,宁波14户树葬者家庭送别亲人

在芬芳的桂花林下安息

生態樹葬區位於一片開闊的山林平臺之間,放眼望去,一片桂花林佇立微風中,上面懸掛著的黃色絲帶和寄託哀思的卡片隨風搖擺。每棵桂花樹腳下,是約10平方米的綠色草坪,逝者的骨灰就安眠於此。

舒緩的音樂響起,葬禮司儀宣佈安放儀式開始。只見家屬們跟著禮儀人員的引導走到桂花樹下,在禮儀人員的操作下,掀開草坪,開啟下面一格一格的墓穴,由家屬緩緩將親人的可降解骨灰罈安放進入。隨後,家屬為親人奉上三把黃土,再撒下花瓣,願入土為安。在禮儀工人填土封穴後,家屬依次獻上菊花,向親人鞠躬告別。

禮成之後,家屬們從包裡掏出思念卡片,掛在桂花樹上,風吹來,張張飄動的卡片似乎在訴說著哀思。“父親,願天堂沒有病痛。”“外公,一路走好!”“母親,來生我們還做您的女兒……”

沒有燃放煙花爆竹,沒有焚燒紙錢,音樂、鮮花與絲帶,這場生命的告別,簡樸、靜穆卻又溫馨有力。陵園也為家屬準備了綠色的樹葬紀念冊,記錄下逝者樹葬的位置,家屬以後可對應尋找,當作永久紀念。

来生要做一棵树,宁波14户树葬者家庭送别亲人

老讀者從上海來甬送別親人

85歲的竺廷榮老人是來送別弟弟的。在安葬弟弟的那棵桂花樹上,竺老掏出鋼筆,一筆一畫地把昨晚擬好的一首小詩謄了上去:“五鄉山水風光好、同泰嘉陵開新章;隆重樹葬奠親人,子孫懷恩故土情;桂林堪比院士林,寧波又添新一景。”

竺老告訴記者,弟弟是今年5月病危離世的。兄弟雖分別已久,但一直情感甚篤。

怎麼想到樹葬這樣的方式?竺老說,弟弟是孤老,主要由他代做決定。“晚報上看到的呀,這樣的葬法簡單有意義。不留骨灰、不要墳頭、不立墓碑,潔淨大地,還自然以綠水青山!”竺老說,從寧波晚報創刊開始,他就每天閱讀。“我們在外地的家鄉人,內心還是很關注寧波的。”竺老一家五人專程從上海趕來,和寧波的親戚會合,這是一家人為了別離的相聚。

選擇樹葬的人越來越多

同泰嘉陵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在樹葬區共種植了20棵桂花樹,每棵樹下可安葬48位逝者,也就是說這片籃球場大小的桂花林一共可葬下960位逝者。為了方便後人祭掃,樹葬區的門口立起了紀念牆,將安放者的名字鐫刻在上面。

作為鄞州區省級樹葬示範點,同泰嘉陵的樹葬區目前面向鄞州區戶籍人員提供免費穴位,同時向全大市開放,相關安葬補貼按照各區出臺的生態葬補貼辦法予以受理,其中有部分區也實行憑生態葬手續免費的政策。

記者瞭解到,前兩屆集體安葬儀式共有8位先行者選擇樹葬,第三屆一下增至14位。同泰嘉陵董事長沙力表示,這是一個可喜的趨勢,以後隨著樹葬觀念的不斷宣傳推廣,一定會有更多寧波人接受這股喪葬新風。他們也會根據報名情況,每年安排多批次的集體安放儀式。

現代金報記者滕華

通訊員朱韓燕 攝影崔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