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縣北張村 村民增收渠道多了起來

金秋時節,前往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明集鄉北張村觀光采摘的人絡繹不絕,瓜果採摘遊已然成為北張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曾經,北張村主要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群眾收入渠道單一。2014年以來,北張村兩委找準切入點,引導農戶開拓思路,發展特色產業,村民收入不斷增加。

“能在家門口掙錢實在是太好了。”崔金民高興地說。早些年他在東堤村包地種過大棚,學習了一些蔬菜大棚的種植技術,後來他外出打工,但一直找不對致富的路子。直到2016年,村子流轉40畝優質麥田,投資16.2萬元,在村西建起20個蔬菜大棚。“大棚配備的基礎設施都很完善,有專用水庫,公路、灌溉溝渠、排水管等。承包大棚的貧困戶每個棚每年還有2000元補貼,我們兩口子當即就承包了4個大棚,熱火朝天地幹起來了。”

從最初簡單的種植菠菜、油菜、茼蒿等蔬菜,到後來積極嘗試種植綠寶、哈密瓜、西瓜等經濟作物,從最初成筐去市場低價批發到開發特色觀光采摘,崔金民的收成越來越好,思路也越來越開拓,“原先我們種哈密瓜、甜瓜、羊角蜜,為了防止瓜果成熟了放不住,我們都提前採摘下來再拿到市場上賣,但是口感自然不比瓜熟蒂落摘下來的好,現在遊客自己來棚裡採摘,既可以吃到新鮮的瓜果,也省去了我們的負擔,價格還比批發要高呢,這真是一舉多得呀!”

此外,北張村還按照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美麗鄉村建設的要求,確立了改善基礎設施、調整產業結構和倡樹文明新風的發展思路。5年多來,北張村先後投資56.2萬元,建起了高標準的村級文化大院、文化廣場、村史館等。如今,北張村正在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旅遊產業,帶動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為鄉村振興再蹚一條新路子。

胥志忠鄭彤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