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雞,如何控制萬病之源?

段勇賓


一、什麼是“萬病之源”?

“萬病之源”是人類醫學裡的說法,有人說人體的萬病之源是“生氣”、“寒溼”“自由基”等等,往往誇大了某一因素對人類疾病的影響。世間的道理都是相通的,事物都是複雜的,萬物都是多因多果!

二、養雞,如何控制“萬病之源”?

養殖土雞是一個系統工程,環環相扣,涉及到很多環節,比如場地選擇、場地規劃與建設、育雛期管理、育成期管理、成雞管理、出欄後管理等等,而養殖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涉及到如何做好養殖管理,如何進行進行疾病防治等問題。往往一個環節上出現的一個小小的疏漏都可能引發一個“大跟頭”,任何一個環節沒走穩,都可能後患無窮。如果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導致雞生病。這也正是為什麼人們常說養殖業風險大的原因。

想養好雞要懂行業、懂技術和懂經營,缺一不可。養雞想要控制“萬病之源”,需要系統的掌握科學的養殖技術。

一、場地選址、規劃

首先,選址的時候符合要求,遠離畜禽交易市場、交通主幹線、化工廠、屠宰廠、肉聯廠、醫院、居民區等,選擇在較偏遠而交通相對便利,環境相對較好的地方,更有利於防疫;其次,雞場要有合理的規劃佈局,雞舍建設科學,做好日常場地管理,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

二、雞舍建設

雞舍是不是要坐北朝南?小雞舍和大雞舍應該如何佈局?雞舍之間間隔多少米合適?育雛室、中雞室和成雞室在場地中的位置是否合適?雞舍的朝向和開窗、跨度等是否合理?這些問題你考慮過嗎?

根據多年經驗,有八成以上的疾病都來源於圈舍環境問題,比如溫度、溼度、光照、通風和養殖密度等沒有控制好。而很多新手小白修建雞舍,多是找老養戶“照貓畫虎”相互模仿或者憑感覺自己摸索修建圈舍,這樣的圈舍在圈舍間距和舍內的光照、保溫、通風等方面可能存在“硬傷”,如果後期不懂因地制宜,精心細緻,不知道如何根據當地天氣變化,每天不同的時段適當的調整保溫和通風措施等,養殖管理難度很大,特別是到了冬季,很難養好雞。

三、雞舍內的設施擺放是否合理

不管是集約化籠養雞舍、平養雞舍還是土雞散養雞舍,雞舍內的料筒、水桶等設施的數量和擺放位置、高度是否合適,雞舍內的通風措施是否科學,這些都會影響雞的生長。如果環境因素不適宜,輕者增加料肉比或者料蛋比,重則導致雞生病,甚至大批死亡。

四,選擇健康的雞苗

種源品質會很大程度的影響雞苗出殼後的體質,比如種雞垂直傳播疾病的篩查沒有做到位或者飼養管理水平偏低,雞苗後期接種產生的抗體水平能高到哪兒去?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雞苗品質出了問題,雞就很難養。

五、育雛

育雛管理在整個養雞流程中至關重要,對技術水平要求也比較高,但這個環節往往被新手忽略。育雛期要按照日齡科學合理的調控溫溼度,1-3天,4-7天,第二週,第三週,第四周,第五週,這些時間段最佳的育雛溫溼度都是不同的,如果不知道這些參數,不知道如何科學的控制溫溼度,溫溼度不適宜輕則影響料肉比,讓你的成本增高,重則由於溫度和溼度不適宜引起雞的生長髮育受阻,導致疾病,甚至引起大批死亡。即使存活下來,後期均勻度差,品相、生長速度和出欄體重等都會受到影響,死淘率也會比較高。

六、做好日常管理,保持適宜的養殖環境。

採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選擇優質雛雞,適宜的溫溼度、光照和通風條件,日糧搭配要營養均衡,重視日糧原料品質,飲水要充足、衛生,適時擴群,確保雞群的健康生長。做好環境衛生,嚴格執行防疫、消毒制度,做好環境、圈舍、人員和器具等的消毒。

養殖環境和日常管理,也直接影響了雞的體質。雞苗的體質偏弱,雞群的生長環境差,日常管理不到位,飼料和飲水不衛生等,都會直接影響疫苗接種效果。認為僅僅依靠疫苗接種就可以防病,只是圖心理安慰罷了,或許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大群的抗體水平偏低,發病自然也是難以避免。

符合條件的養殖環境,合理的控制養殖密度,系統的掌握養殖技術,再加上精心的養殖管理,散養雞是不容易生病的,所以對於系統掌握了科學的生態養殖技術的養殖戶來講,養生態土雞其實很省事。

七、減少各種應激因素

應激因素對疾病的影響較大,管理不善、飼料營養缺乏、禽舍內通風不良、空氣汙濁以及氣候驟變等應激因素,都可能引起疾病或爆發。養殖戶應保持科學的溫溼度,合理的飼養密度,通風良好,減少冷空氣、粉塵、氨氣、硫化氫等有害因素對呼吸道粘膜的刺激和損傷。在應激前後可補充營養液進行預防。

八,做好防疫。

土雞一旦發病就意味著損失已經產生,因此養殖土雞過程中疾病的預防勝於治療!“防”可以通過精心的養殖管理和科學防疫來實現。

免疫接種是預防土雞傳染病發生的重要手段,可以降低一定的養殖風險。防疫效果的好壞取決於多重因素。做防疫的時候選擇的毒株得當,廠家產品質量過硬,疫苗運輸和儲存做好,疫苗使用過程中的操作技巧都做到位,雞的防疫效果才會更理想。缺乏基本的防疫知識和管理技術,盲聽盲從,完全靠感覺和憑運氣搞養殖,一場疫病就可能讓你一無所有!

對於疾病的預防,很多人沒有防疫意識,即使有防疫意識,不知道如何科學防疫,防疫前後不懂如何養殖管理,即使做了疫苗也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可能還會“引火上身”。

很多新手養雞人到處尋找防疫程序表,防疫程序表屬於每個養殖公司的技術機密,要求養殖工作人員保密,外人是拿不到的。農家營有一套適用於土雞的防疫程序表,但是我們還會對養殖戶強調——防疫程序表不是固定不變的,在實際應用中還要根據品種、雞群狀態等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最佳的防疫效果。

能在書上或者網絡上搜集到的防疫程序表千差萬別,或多或少都有漏洞,上面針對的一些流行毒株已經發生變化或者推薦的疫苗早已更新換代,沒有多少參考價值。最關鍵的一點是那些防疫程序表很多是針對白羽肉食雞之類的品種的,土雞並不完全適用。

九,一些疾病的預防可以在適當的日齡或間隔一定時間進行投藥預防。

對於雞常見的一些疾病,一般會採用安全、健康的日常預防保健措施,即使偶爾生病,做高品質土雞養殖的選用的藥物大多是中草藥製劑,也會嚴格控制休藥期,保證土雞和土雞蛋的品質。

1、預防球蟲、蛔蟲等

做好雞舍日常的清潔衛生和保持合理的溼度,避免過度潮溼,並且合理控制雞群密度。在生產實踐中可使用中藥製劑如:三味抗球顆粒、驅球止痢合劑、球蟲散等進行投藥預防。

2、預防蛔蟲、絛蟲

預防蛔蟲、絛蟲建議在90日齡和120日齡左右分別各驅蟲一次,可以在日糧中添加阿苯達唑或伊維菌素預混劑來防治,放養的場地最好避開低窪潮溼區域。

3、雞大腸桿菌病的預防投藥

(1)雛雞開口藥

在實際生產中,對2-6日齡的雛雞進行開口藥預防,能有效控制雛雞大腸桿菌的發生。常用的開口藥有:頭孢噻呋鈉、阿莫西林和恩諾沙星等,如果生產有機產品(如有機土雞、有機土雞蛋等),可以選用白頭翁散或益生菌做開口藥。

(2) 定期投藥預防

在飼養過程中,雖然雞群沒有發病症狀,但部分或大部分雞可能帶菌,一旦受到外界應激就很可能發病,可以採用定期投藥預防。

在傳統養殖觀念的影響下,養殖戶多采用抗生素或化學合成藥物進行預防,存在濫用抗生素和化學藥物的現象。這不僅容易導致細菌的耐藥性問題,也很容易出現藥物殘留,威脅到食品安全。

農家營建議使用中藥製劑進行定期投藥預防。常用的中藥製劑有:鬱金散、四黃止痢顆粒、四味穿心蓮散、白頭翁口服液(散)、楊樹花口服液等,可任選其一。

十、減少動物傳播性疾病,做好無害化處理

做好防鼠工作,控制蒼蠅的繁殖,減少動物傳播性疾病。病雞及時隔離,死雞做好無害化處理(掩埋、焚燒、化制等)。

最後,總結一下。

如果想要防止雞生病,養殖戶應系統的掌握養殖技術,注重細節,把養殖流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把控好。如:選擇健康的雞苗,加強飼養管理,減輕各種應激反應,改善雞群的生活環境,科學制定免疫程序,防疫接種時操作要嚴謹規範,並且做好免疫前後的抗應激工作,增強雞的抵抗力。

由此可見,停留在“把雞養活”層次上的養殖戶可能會跟著好行情賺一筆,但是不會長久的。只有懂行業、懂技術和懂經營的新農人才能最終“笑傲雞市”!


農家營


養雞是一條很好的創業之路,,但是雞很容易患病,其中又以流感最為致命,一旦流感傳播,那可是要血本無歸的,萬病不離其本,控制的辦法有以下的幾個步驟:

第一步:保持雞圈的清潔衛生,每天清理雞糞,還要通風透氣。

第二步:遇到連續下雨天,不要把雞放出來活動,因為這會讓它們感冒。

第三步:發現有不健康的雞,要把它們隔離,以免傳染,死雞要進行填埋處理。

第四步:冬天要注意給雞提供保暖,因為它們也怕冷,也會被冷感冒的。

第五步:不要把所有的雞養在一個場子裡,如果雞太密集,患疾病的幾率也會高很多,如果分開多個雞圈養殖,即使某一個雞圈發生了傳染病,也不至於全軍覆沒。

第六步:給它們提供乾淨的水源。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雞的萬病之源就是禽流感,只要控制好這點,養它們是非常簡單的。





鄉野小何哥哥


作為一個養殖行業也有幾年經驗的人我個人認為現在養殖行業最大的危害就是疾病的控制在就是養殖的方法很多人養雞都用籠舍養其實這點並不好 我個人經驗有幾點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

1就是雛雞的管理方式 很多在育雛期間就有很多的缺點 就是集體育雛什麼是集體呢?就是大批量的雞苗一起餵養這樣問題就多了 防病控制就很難達到標準化

2集體餵養可能相對於來講要省事點 因為你的工序沒有那麼多 但是傳染疾病就會很普遍 如果要是育雛苗那就分開養殖 就是沒一批多少隻在裡面那種 它就沒有那麼大密度 這樣你消毒清理也比較方便 減少傷亡率

3中雞的養殖 我們都知道雞在一公斤左右就可以放開養了 但是很多還是圈養 或者是籠養 這樣的雞在養殖過程中就特別麻煩 而且稍微疏忽點疾病就特別多 因為它空間有限 養殖太密集空氣流通不好 糞便清理不妥當這些都會引起傳染病發生 但是要是在野外養殖就不同了活動空間大空氣好 沒有那麼密集 吃的東西又多 草 草籽 昆蟲 活動量大這樣雞的體質抗病力就強很多







小胖在新疆


萬病之源是應激和飼料中的黴菌毒素。

一,溫度和溼度控制,溫度高低都不行,低了是冷應激,熱了是熱應激,要根據雞的日常活動狀態適當的控制溫度和溼度。

二,空氣質量,空氣的氣流速度(通風量)也很重要的,通風量過低,有害氣體增加,對雞群的健康不利。通風量過高,體感溫度就會下降,產生冷應激,還有大部分雞舍是負壓通風,風量過大時,容易造成氣壓太低,雞窒息。

三,黴菌容易造成雞免疫力下降或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敗,所以說是萬病之源。


雲遊150938944


簡單的雞圈的環境和溫度,就是雞的萬並之源。

首先,環境上,雞要是在諷刺潮溼的環境裡,還睡在自己的糞便上,經常啄食自己的糞便,那麼要不了三五天,各種呼吸道,腸道病,細菌就都來了,一死一大片。很突然,不好控制。

第二:溫度上,雞圈的溫度保暖不好的話,雞少了雞容易感冒生病,雞多了,雞會成團堆在一起。很多雞就會缺氧而死,去年我朋友養雞,一千五百隻雞苗,運來第一晚,沒注意取暖,第二天,一看,擠壓缺氧死了360多隻,損失非常慘重。

結合養雞經驗,簡單直接的回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媛嬤嬤返鄉記


控制好雞的萬病之源還是呼吸道疾病,一旦有了呼吸道疾病別的病也跟上來了,呼吸道疾病藥費高難治療。怎麼樣能避免呼吸道疾病呢?我養殖十多年的經驗總結主要注意兩方面,一是溫度,二是密度,溫度太高或者太低容易感冒,密度過大空氣質量差,容易得呼吸道疾病,這兩個事容易被忽視。因為雞長的很快,養殖戶在給雞擴大面積上不及時。等看到雞有病了在擴圈已經晚了。切記切記!


北瓜燉老雞


注重防疫,堅持消毒;做好通風換氣保溼保曖的日常工作,定期予防投藥,補充礦物質多維素、飼料全價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