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玲:金融科技的概念必須統一,不能自說自話

張燕玲系前中國銀行副行長、國際商會執行董事、萬里智庫高級研究員

2019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於2019年1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金融安全產業園舉辦,主題為推進金融安全科技新發展。中國銀行原副行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張燕玲出席並發表演講。

張燕玲:金融科技的概念必須統一,不能自說自話

張燕玲指出,金融科技使金融服務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金融科技也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為金融供給提供了新的活力,但是金融科技也帶來了數據隱私和網絡安全的新風險。

其次,金融科技帶來的挑戰也是很大的,金融科技首先為金融穩定和監管帶來了挑戰,近年,為了支持金融科技的發展,從監管上也能看到,監管出於對新金融的保護,對於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給出了一定的包容性,也出現了很多小貸平臺的破產、影子銀行的遊離於監管之外、反洗錢的風險,難度日益劇增。

關於金融監管怎麼創新,張燕玲提到,金融科技給傳統業務帶來的挑戰,金融科技的概念必須統一,現在一說金融科技有點雞同鴨講的感覺,自說自的,誰都說自己有大數據,這個大數據怎麼分享、科學不科學?

還有供應鏈金融這就更不用說了,誰都說它是做供應鏈金融的,但是實際上內容還差的很遠,所以金融科技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分類,比方說供應鏈金融就想把它分成高端的、戰略性的大的供應鏈,為它提供供應鏈金融。還有低端的,其實它就是一個供應鏈的服務公司,提供報稅、倉儲、運輸還穿插做做小融資,這一塊還有一個違規的問題。這樣對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也是需要的,因為中國有那麼多中小企業,他們不可能一邊生產產品同時又把做貿易這些事情都能做到,所以它也需要一個供應鏈服務公司。要把這些新的金融科技的概念分成層次,大家一說就說的是一件事,現在有時候一個研討會上前面說的和後面說的都不是一碼事。

張燕玲稱,金融科技也需要管理,需要監管,事中監管、事前、事後的監管。我們也用區塊鏈,首先我們要發《指引》,監管部門要對一個業務有指引,然後有規則,最後定了標準大家就一塊做,不然這種創新很容易搞亂。

打擊網絡犯罪現在成為防範金融風險的一個重點,金融科技的創新和犯罪分子的手段都是在與時俱進,網絡風險一定會發生,只是什麼時候發生、怎樣發生的,發生以後快速反應的解決方案不同,所以就要簽訂一些網絡協議進行應急演練,要開發和維護危機管理的框架,在發生網絡危機時候立刻把它激活。

“金融監管的創新要能夠阻止金融創新的盲目性或者降低盲目性,切斷金融犯罪分子的路徑。”張燕玲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