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縣:以黨的初心使命為引領 高質量助力脫貧攻堅戰

《不忘初心》專欄:

玉林廣播網訊 (記者黃承才)

容縣始終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的具體實踐和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試金石,把黨的力量挺在脫貧攻堅前沿陣地,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松山鎮是容縣沙田柚發源地,該鎮緊緊圍繞這一招牌,積極推廣“致富帶頭人”、“黨員帶富中心戶”等形式,帶動貧困戶發展名貴水果苗木種植。大中村有一位今年65歲、有著44年黨齡的老黨員劉漢文。他十幾年前就掌握了培育苗木種植技術,通過他傳幫帶,學會苗木種植技術的村民就10多人,一帶十,十帶百,大中村培養出一批種苗種植能手。大中村第一書記黃華是玉林市商務局選派的,他積極利用自己的業務知識,通過電商,為村裡的果樹苗種找出路,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松山鎮大中村老黨員劉漢文:“我是一名黨員,育苗有好幾年了,一開始自己做,做做了我就帶領人來做,越做越多,越帶越多老闆來收,大家一起共同致富。”

松山鎮黨委掛職副書記、松山鎮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分隊分隊長 黃宇 :“在鄉村振興工作中,我們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及後盾幫扶單位的作用。我們大中村依託松山鎮沙田柚發源地的招牌,培養出了一批果樹苗種植能手,通過短短几年時間,我們從十幾戶種植戶發展到了現在100多戶。”

松山鎮黨委政府通過加強宣傳引導,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據統計,鎮內從事果樹苗購銷的專業合作社有50多家,其中不少是由各村的黨員致富帶頭人組織成立。松山鎮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和線上線下的互動融合,打造成了區內外聞名的水果苗木培植示範基地,主要銷往廣東、福建、貴州等地,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成效突顯。

容縣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容州鎮五一村通過招商引資2間電子廠建設“扶貧車間”,既盤活閒置廠房資源,讓貧困戶做到了在家門口就業。五一傢俱廠脫貧戶陳漢:“感謝黨和政府領導,關心我們貧困戶,使我們就近有工做,現在已經脫貧了。”

五一傢俱廠扶貧車間老闆 張宏權 :“我作為一名黨員,不忘初心,以後要發展更多的貧困戶到我廠就業,帶領大家發家致富。”

目前,容縣已認定“扶貧車間”33家,累計幫助就業4189人,其中貧困人口270多人。

近年來,容縣通過探索打造集體經濟產業園,補齊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短板,積極探索“盤活資源、合作經濟、產業驅動、資本運作、異地置業”多元化發展模式,堅持“開源節流”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實現新突破。目前,全縣共有90多個村採取“村集體+企業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合作經濟,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60多萬元,帶動1300多名農民增收致富,形成村主導、合作社或企業經營、村集體和群眾共同收益的工作格局。

容縣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黃偉:“近年來,我們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航保障脫貧攻堅,通過組織實施一平臺五行動,創新推行“雙線融促,一體考核”的機制,不斷夯實黨組織書記責任,建強農村組織陣地,管好駐村工作隊伍,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有效發揮出了黨建“聚力”的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