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殺死了“不死鳥”*ST華業

自今年6月以來,*ST華業股價一直在1元面值附近波動,市場一度以為華業將成為中弘股份之後第二家因股價跌破面值而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但是華業每每能在面臨退市危機的時候積極自救“起死回生”。隨著深陷危機的*ST雛鷹、*ST華信、*ST大控、*ST印紀、*ST神城等面值退市,終於11月12日*ST華業也將大概率要面值退市。

*ST華業面值退市,卻在投資者中間掀起了一片波瀾,“錯殺”、“可惜”、“冤殺”、“豁免”、“聯名請願”的呼聲不絕於耳。很多不平者的理由都是,華業此次遭遇危機並非公司盲目擴張持續經營不善,而是突發性遭遇了百億的應收賬款詐騙。公司遭遇無妄之災,卻要被處極刑,這情景就像是梅西帶著球一路突破到對方門前,卻被野蠻放倒從而錯失良機。

飛來橫禍將華業一舉擊倒在地,但是公司及管理層一直沒有放棄積極自救,並且成功了四次,就在即將第五次成功的時候,功虧一簣。那麼到底是什麼“成功”地殺死了華業這隻“不死鳥”呢?

飛來橫禍:遭遇惡意詐騙精準狙擊

根據*ST華業12日晚間披露的最新公司應收賬款進展公告,重慶警方已經定性公司遭遇了一個涉案金額數額巨大、涉案人數眾多、時間跨度達10年之久的詐騙案件。從此前公司公告的案件進展來看,李仕林、李金芳等犯罪嫌疑人深度佈局、密切配合,以上市公司*ST華業及部分金融機構為目標,進行了規模非常大的惡意詐騙,涉案金額可能超百億,在國內都屬於重大的詐騙事件。遭遇惡意詐騙之前,*ST華業市值曾超百億,公司總資產超過兩百億,所以在遭遇了“致命一刀”之後,華業仍有餘力積極開展自救。那這一刀之後,又有什麼人再落井下石呢?

雪上加霜,鉅債壓頂,資產被凍結造血能力受限

2018年華業資本遭遇百億詐騙後,馬上進行了報案,並開始組織積極自救。但是就在公司與債權人積極溝通的時候,由於鉅額債務的出現,公司現金流緊張。對於任何一家公司而言,現金流和可以盈利的資產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華業這樣產品週轉週期比較長的公司,現金流就是公司的血液,是空氣。公司遭遇詐騙後,一方面應該回款的現金流無法流入,另一方面公司償還債務的現金不斷流出。公司開始進入“不斷失血”的狀態,而又進一步惡化了公司經營。本來公司租金收入、產品收入、應收賬款業務收入都可以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流動性。但2018年第四季度以來公司的相關資產因為債務問題,陸續被凍結、共管,更導致公司運營舉步維艱。

致命攻擊,非標年報、風險警示導致股債雙殺

華業資本遭遇的百億應收賬款詐騙,這百億的資金僅有不到30億為公司的自有資金,其餘都是公司作為連帶擔保金融機構融資。詐騙事件發生後,由於相關案件警方已經立案,但因刑事案件涉密不能向公司出具追贓結果,所以公司2018年年報成了“非標”的年報。審計機構面對公司對到期應收賬款的計提也很為難。對於公司這種撲朔迷離的局面,審計機構出於謹慎考慮,出具了非標的報告。這一行為觸動了市場脆弱的神經,二級市場對公司的信心瞬間崩塌。在2019年4月公司年報發佈後,非標的報告被解讀為一個利空的信號,公司被*ST,股價連續跌停,並最終低至面值附近。

有力難施,有心增持卻受限5

0

萬瓶頸

對於市場而言,最能增強信心的莫過於真金白銀的投入。就在市場信心最為脆弱的5月,ST華業高管推出了增持計劃。但是公司高管增持遇到最大的困難不是資金問題,而是每日買入股票50萬股的限制,加之窗口期等問題,無法快速完成增持。按照每天50萬股上限買入,,相對於數千萬的交易量,杯水車薪。所以,公司在11月最後時間不得不引入戰略投資者金寶礦業發起了要約收購而非從二級市場買入的方式。

而不明就裡的部分投資者,看到公司增持沒有完成,卻解讀為高管增持沒有誠意、公司增持就是擺姿態。力量有限的高管增持反而失去了投資者的信心。

猶抱琵琶,信息披露“一言難盡”

實際上,第一次讓市場對公司重新恢復信心的,是公司披露的受騙案件最新進展。當時警方來函,部分涉案人員已經被批准逮捕,還有部分犯罪嫌疑人移送檢察機關提起訴訟。追贓的消息無疑給了市場更多的信心。但是隨後公司一系列相關案件的披露總是有一種說了一半的感覺,猶抱琵琶半遮面。最為市場所疑惑的莫過於12日晚間公司披露的重慶警方的來函。如果這封來函早兩天發佈,那麼結果將完全不一樣。來函中提到,已經凍結犯罪嫌疑人資產初步估價30億元。其實相當於保守計算,警方已經幫忙追回來至少30億元的贓款。對於目前市值不到14億的華業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潑天的利好。但是,好消息來得太晚了,最終成為了一聲嘆息。

此外還有金寶礦業的要約收購。公開資料顯示金寶礦業和上市公司歷史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此關鍵時點,上市公司引入金寶礦業作為戰略投資人進行要約收購,那麼後一步的工作是如何安排的?只是單純的提振股價麼?金寶礦業要約收購的目的和與破產和解的關係,都“一言難盡”,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公司要約收購的利好沒有變成真正的利好,股價不漲反跌。

最後的稻草,退市機制反成股價下跌加速器

實際上,在其他公司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由於交易所規定了20天的交易週期,所以在公司跌破面值之後,出現了大量的風險投機者。他們看中的不是公司的投資價值,二是公司或者市場多頭一定要保住公司股價的決心。越是臨近週期的結尾,這種投機力量的出逃套利的情緒就越嚴重。另一方面,*ST股票買入數量的限制和賣出數量的不限制,造成了風險巨大的*ST股成了瘋狂投機者的巨大賭場。由於*ST華業曾經多次“跳出生天”,所以有更多投機者將退市股中最有希望保住上市地位的華業當做了無風險“薅羊毛”的絕佳標的。市場上不希望公司退市的決心有多大,那麼“羊毛黨”套利的決心就有多大。

在公司倒數幾個交易日裡,0.99元、1.00元超過50萬手的鉅額賣單可見一斑。20天和一元面值,反而成了殺死華業的最後一根稻草。面對強勢的空頭市場,手腳受限的多方資金在50萬買入的限制下,不敢輕舉妄動。股價波動一旦觸及“極限條件”就開始加大市場恐慌。有利於空方的制度決定了股價經不起任何一點大的風吹草動,時刻擔心著雪崩式的下跌。買入的限制就像熔斷制度一樣,沒有成為市場的安全閥,反而成了公司恐慌性下跌的加速器。

隨著11月12日晚間公司公告的披露,*ST華業作為受害人的定性已經不用懷疑。而公司追贓成功和破產和解成功也是註定的事情。但殘酷的制度已經給公司判了死刑。據稱,公司其實早就知道部分贓款贓物已經被追回,但是介於此前偵辦涉密,沒有直接證明所以無法向市場披露,管理層苦於遵守信披制度,也無法通過其他渠道披露具體金額。金寶礦業此次要約收購的股份將用於支付債權人債務、公司已經有了破產和解的方案,甚至已經確定了債轉股的價格。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最終都沒有呈現在大眾面前。最終我們看到的僅僅是一個因為被詐騙而面值退市的公司,被市場所消費。

在2018年華業被騙之後就已經陷入了“蕩婦羞辱”

——你們公司沒問題,騙子怎麼會騙你?你們被騙還不是因為自己風控有問題?股價跌到退市,還不是公司管理無能?

這種對受害者苛刻的指責,無疑是一場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霸凌”。受害的上市公司沒有得到支持,反而因為遭遇了被騙而被各個合作方拋棄。有人“晴天借傘,雨天收傘”,有人想要伸手,卻束手束腳。退市制度的設計和執行,本意是保護投資者,卻因為很多利益相關方在危險爆發之後過分的謹慎,反而僅僅保護了少部分人而傷害了大多數投資者。

更有人認為,如果華業在股價下跌時,頂著信披違規的風險,故意發佈利好消息,刺激股價。即便違法,其結果最多是相關責任人受到處罰,不會威脅到公司上市地位。當制度讓人們處於利益考慮而選擇不遵守的時候,顯然是出現了問題。

我國的制度總是在隨著實踐而不斷改進,證券行業更是如此。2016年醞釀多年的“熔斷”制度推出後,在市場實踐中沒有起到設計的效果。相關部門就當機立斷,取消了“熔斷”制度。按照交易所的上市規則,上市公司股價跌破面值後15個交易日,將召開聽證委員會審議,公司是否退市。截至目前,交易所從未有其他意見,已經變成一個流程化的動作。而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個聽證和審議或許是華業的最後一線生機。對於華業這樣的上市公司而言,受騙後公司積極自救,而且破產和解已經看見了曙光。這樣的案例對於我國探索化解市場債務風險、保護詐騙受害者利益、維護市場穩定都是有著重要的意義的。目前我國破產法發佈以後,破產和解的相關規定相對來說並沒有破產清算和破產重整完善,實踐案例也非常少。如果*ST華業破產和解成功,那將不僅是推動上市公司發展和監管,也是推動法律、經濟前進的典型案例。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