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局?老年用戶一定要注意了

隨著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現如今,老年用戶也呈現了激增的態勢。從需求層面來講,老年用戶希望獲得諸如移動視頻、移動社交、移動資訊、移動娛樂、移動支付等各種服務,以填充“空虛”的老齡生活。而這又存在諸多安全隱患,例如數據顯示,老年用戶的受騙率高達67.3%,這是為何?

騙局?老年用戶一定要注意了

一,針對老年用戶的騙局層出不窮,且從線下往線上蔓延

我們知道,線下存在很多針對老年用戶的騙局,而且形式多樣、防不勝防,最典型的如保健品騙局、紅包騙局、中獎騙局、理財騙局等等。在以前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尚未普及的年代,這些騙局依託線下展開,呈現了較強的區域特性,騙子在各地區輾轉騰挪,獲取老年“客戶”的時間週期也相對較長。

但現在,這類騙局卻從線下往線上蔓延,網絡反而成了騙子橫行的助推器。一方面,利用移動社交的“集群效應”,騙子很容易在短期內獲得大量老年人的信任,簡單來說,如果某個老年人陷入了騙子設的局,他可能通過信息分享模式讓更多老年人也中招。

另一方面,對騙子來說,他們可以用各種更網絡化的方式去組織詐騙,網上的信息具備量大、傳播快的特點,因此,騙子也針對老年人的心理編造一些謊言,製造恐慌心理,博得他們的信任。我們知道,老年人對健康、家人安全的關注度非常高,稍有不利消息便很容易產生“恐懼”心理,而且不少老年人還比較“迷信”。因此,在過去相關騙局層出不窮,都是抓住了老年人的特殊心理,現在有了更方便的手機網絡,騙子無異於“如虎添翼”。

二,網絡世界存在複雜性和虛擬性,老年用戶安全意識不夠

除上面提到的這一點外,網絡世界本身的複雜性和虛擬性也足以讓老年用戶在不經意間便輕易“中招”。比如在手機支付方面,老年用戶就可能遭遇各種形式的騙局。

現在很多老年用戶也利用晚年時光做一些小生意,使用微信、支付寶收款也在所難免。但由於對產品不夠了解,且老年人視覺聽覺普遍不如年輕人,因此也就出現了一些騙局。例如有的人在使用微信支付時,只為老年人展示支付頁面,而不展示支付成功頁面,很多老年人誤以為支付成功。也有的不法分子將商戶的收款二維碼替換成自己的收款二維碼,導致錢款流入自己的腰包。這些問題其實普遍存在於社會上,但老年人中招的幾率遠高於年輕人。原因就是老年人對網絡的複雜性和虛擬性估計不足。

又比如,老年人在使用某些移動互聯網服務時,很容易被虛假廣告、垃圾廣告所誘騙。一般經常上網的年輕人對這類廣告有較強的防範心理,不會去隨意點擊。但是老年人就不一定了,他們不一定知道這個虛假廣告背後所潛藏的風險,例如自己可能被誘導去填寫一些家庭隱私信息,或者不小心下載到垃圾軟件,甚至中病毒和木馬,等等。

當然,除了大環境的因素之外,部分軟件對老年用戶的安全保護也略顯不夠,導致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一般來講,移動APP要提高安全保護級別,在功能設置、安全驗證方面就必須做得更復雜,這樣必然會增加產品的上手難度。所以,大部分APP也弱化了對用戶的安全保護,老年用戶自然更容易遭遇風險。

三,如何降低老年用戶網絡受騙的概率?

那麼如何才能降低老年用戶網絡受騙的概率呢?我們可以從家庭、企業、社會幾個角度來講。

首先,子女應當對老人進行一定的安全教育,普及網絡騙局及防騙常識,這是關鍵。另外,子女應當不定期對老年人手機進行檢查,儘量將不必要的APP刪除掉,尤其在手機支付、移動理財這塊,要高度警惕。

其次,從企業角度而言,應當儘可能做到對用戶“負責”,全面優化產品體驗,提升安全水平,對於老年用戶則更應該提供多重保護。在這個問題上,APP產品可以根據用戶年齡提供不同的安全保障,最大程度平衡用戶體驗與安全性方面的矛盾。而諸如移動社交產品,則應當通過智能化的技術去主動識別一些可能的詐騙內容,避免騙局在平臺上傳播。

從社會角度而言,我們希望媒體能多對老年人受騙的案例進行報道,廣泛宣傳防騙知識。同時,相關部門也應當加大對不乏分子的打擊力度,並通過社區、居委會等組織定期對老年人進行知識普及。總之,只有多管齊下,才能最大程度確保老年人安全的使用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